中国空军的装备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未来可能以六代机“歼-36”作为主战装备,2025年3月25日,“歼-36”战斗机又进行了一次试飞,进度相当不错。现役型号也不简单,除了制空的歼-20战斗机之后,多用途的歼-16战斗机也在空军的主战装备中占据重要地位。
美媒关注歼-16的发展状况
超低空飞过的歼-16刷爆网络(视频截图)
中国空军的任何消息都相当引人注目,美国媒体《军事观察》在报道中称,中国空军的歼-16战斗机在距离海滩游客头顶仅几米处,以海滩低空飞行的方式,借此展示实力。这一动作是一次“大胆又精确”的飞行,飞机与地面人员的距离非常近,在人们的头顶仅几米的高度,显现飞行员对飞机有很强的信心。
中国空军的训练视频,竟然引发了美国媒体如此的“惊讶”和“感慨”,还要展开评论一番,也算是一件怪事。以前美国媒体从来没有这么讲过,这算2025年的新风向?
歼-16是当之无愧的主战机型
美国媒体一直都在关注歼-16战斗机,在文章中指出:歼-16战斗机为苏-27战斗机的改进型,自2014年服役以来,已经成长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为现役的苏-27战斗机家族中航程最远、机动性最强的型号之一,也是载弹量最大的型号之一,能够携带更多的弹药,飞行更长的时间,使用比西方任何战斗机直径都大得多的雷达。西方专家从歼-16战斗机雷达的尺寸上分析,其装有世界上所有战斗机中功率最强的雷达。
歼-16战斗机采用双座设计,具有先天优势,即便在制空作战中,表现也比歼-10C战斗机等单发飞机具有更好的战场感知能力。据称,在模拟战斗中,歼-16战斗机展示了与隐身战斗机抗衡的能力,只是“稍有劣势”。
歼-16现在已经具备很强的对抗能力
美媒这样的表述还是相当正面,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进行贬低。美媒还提到,歼-16战斗机使用了五代机技术,从歼-20战斗机的研发成果中受益。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五代机的研发成果必然会用于其他型号战机的升级。航空工业的发展不是线性模式,而是不断迭代,有了更好的技术自然要引用。
歼-16配备了射程最远的空空导弹
更令美国媒体感到惊讶的是,歼-16战斗机可以配备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空对空导弹,也就是外界所说的“PL-21”远程空对空导弹。2023年12月,首次发现歼-16战斗机携带这款导弹,这令其作战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超远程空战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了,也因此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成了非常热门的话题,各国也积极研发,俄罗斯走到前面,中国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至少是紧随其后,反而是美国空军明显落后。
歼-16战斗机受原始设计的影响,不具备隐身能力,但是其地位依然不低。现代空军要担任多种不同的任务,歼-16战斗机突出的是多用途能力,以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故而对航程与载弹量有更高的要求,隐身能力并没有排列到需求的首位。
歼-16并非追求全能,而是“术业有专攻”
由于歼-16战斗机的良好性能,自从2014年服役以来,一直处于大规模量产状态,只有增产没有减产,所以,中国空军的歼-16战斗机数量不少,根据美国媒体《军事观察》的报道,歼-16战斗机为冷战结束以来,单一个军种采购数量的机型最多的机型。另一款为歼-20战斗机,一样在进行大批量生产,美媒估计,到2024年,歼-20战斗机的服役规模可能会超过歼-16战斗机。
美媒估计,歼-20的年产规模为100至120架,是歼-16战斗机的三至四倍,这可能是对歼-20生产厂的脉动生产线能力的上限估计。只不过,歼-20的大规模生产是从2022年才开始,歼-16战斗机则保持大批量生产达近十年,所以数量上的预估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偏差。
歼-16现役规模是最多的,但是很可能会被歼-20追赶上
有关中国战机生产规模的说法完全就是美国媒体的自说自话,并没有任何证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歼-20战斗机与歼-16战斗机都是重型战斗机,均处于高产状态,都在进行大规模生产,也专为中国空军使用,没有出口记录,可见其地位都还是相当重要的。
当然了,美国媒体也有一些说法存在明显的问题,例如,这两款机型为“高低互补”,可实际上,歼-16担负的作战任务,与歼-20担负的作战任务完全不同,无法形成高低互补。
歼-20和歼-16担负任务不同,不存在“高低互补”的情况
在作战行动中,歼-20战斗机属于“开路先锋”,担当制空的作战重担,歼-16战斗机属于“炸弹卡车”,负责对地目标进行摧毁性打击,在制空作战中,对于同代对手是主力作战机型;对于跨代对手,只是替补,谈不上主攻。
中国空军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已经超出了美国的预期,现在在空中力量方面,美国空军的优势已经谈不上了,已经开始转为劣势,不得不研究如何应对强大的中国空军,这算是“攻守之势异也”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