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小雪后种植豌豆,注意避开三个误区,长得快病虫害又少

谈古谈今事 2024-12-03 15:56:42

南方地区的农民很少种植冬天的作物,但是有一种作物冬天种植效果却很好,那就是豌豆。

豌豆能够进行固氮,给土壤补充养分的同时还可以将养分吸收,所以冬天种植豌豆,土壤不会变得贫瘠,也能将豌豆成熟后的营养吸收到体内。

种植豌豆的农民发现,经历过小雪的时候种植豌豆,这种一千万种能提高产量和质量,还能远离病虫害,但是不少农民还是纠正不过来,吃了亏。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提高在冬天种植豌豆的产量,今天就说一下专家总结的三个误区。

土壤耕耘不深。

在南方的冬季,很多农田会被压成板状,出现表层土壤粒度变大,下面是小粒或者坚硬的土块。

这种情况在自己的农田里,完全可以自己用耕作工具深耕一遍,这样才能保证豌豆顺利扎根获取养分。

有些农民觉得,自己在冬季之前已经深耕过了,现在不用再深耕一次了,其实这种想法在冬季前已经埋下了隐患。

因为没有深耕,这的板结化和固化的土块会影响到豌豆种子的扎根和根系的发育,这种情况在以后的生长阶段会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受阻。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在冬季时没有彻底清除上一季的农作物,有机体一部分残留在阳光下面腐烂,是可以利用其养分促进土壤肥力并能抑制虫害。

但是如果把全部农作物直接埋到土中,会把害虫和病害一起埋到土里,这样会让豌豆生长的时候遭受病虫害的侵害,豌豆从此就会变得萎缩。

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保证每年的深耕深度为25-30厘米,且种植的农作物和草木之间要有一定间隔,最好是在1米远的地方挖一个坑,将有机体埋入土中进行腐烂。

连续种植豌豆。

国内部分农民比较笨,在家门口就有一个农田,原地做循环农业怎么就没啥收益呢,他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轮作,因为本身豆类作物就有可能产生病虫害,如果长时间连续将同一种豆类作物种植,不可避免地会使这种病虫害不断溯源并大量繁殖。

以往,在种植过豌豆的土地上再次种植其他豆类作物,病虫害可能会减少,但是对于一些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来说,它们仍然会存活下来进行孳生繁殖,所以豌豆也还是会遭受虫害。

因此建议种植豌豆之后,可选择一些非豆类作物,比如谷物、油料和一些非豆类蔬菜等进行轮作,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产生。

施肥误区。

另一条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存在的误区是施肥。

许多农民认为,既然有施肥这一项,那一定是越多越好,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每次施肥的时候,将比之前更多的氮肥撒下去指导,再加上很多人觉得自己生产出来的肥料就是浪费钱,他们就很容易做到这一点。

实际上,通过专家实践发现,对于豌豆来说,一次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施肥量过多,将造成自家田间大规模涝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早秧上霜或晚霜晚秧的情况。

所以不要认为施肥量越多就越好,在施肥上,我们也要讲究技巧,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添加养分。

我们需要增加氮肥和钾肥,而在开花结果期则要减少氮肥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入。

在每亩地播撒的时候,我们要施加20到30kg尿素氮肥,增施5千克钾肥和15千克磷酸二铵,如果缺钙,可以额外增施5kg生石灰回流,保证每亩地25-30cm左右的土壤层中都含有养分即可。

0 阅读:25

谈古谈今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