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以前在天津市委工作过,1966年离世那会儿,有十多万的群众,连着三天,自个儿跑到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那里设了他的灵堂,大家都去吊唁他。
那时候,文化宫从一楼到四楼,全都被大家——干部和群众——送来的花圈和挽词塞得满满的。而且啊,不光是文化宫,好多街道上也都挂满了纪念他的横幅。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规模宏大的哀悼活动,竟被人批评说“像是在搞抗议”。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他说的这个“他”到底是谁呀?
【万晓塘】
万晓塘,1916年呱呱坠地,他是在山东齐河的一个寻常百姓家里长大的。
这段时间,万晓塘真的让人刮目相看,学习天赋超强,成绩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小学一毕业,他就凭借出色的成绩考进了齐河县立高等小学,给自己的学业之路打下了特别牢靠的基础。
1936年的时候,万晓塘凭借全县最棒的成绩,成功进入了惠民乡村师范学校的大门。
在这个学校里上学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让他人生轨迹都变了的人,那就是马霄鹏老师。
经过马霄鹏的指点,万晓塘了解到了共产主义的理念,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万晓塘心里头一直有个念头,就是想为老百姓做事,让社会变得更公平、更正义。这个念头跟他看到的中国共产党的理念特别合拍。想来想去,他最后下定决心,干脆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二年,为了工作更顺手,我们就搞了个惠民党支部,选了马霄鹏当支部书记,万晓塘他们几个做委员。
主要就是管学生的事儿。
没过多久,万晓塘根据上面的指派,跟其他七个党员一块去了阳信县执行任务。
到了流坡坞乡农学校,万晓塘很快就跟校长李福如走得很近,两人一起努力,在那儿搞起了阳信县头一个党支部,万晓塘还当上了支部书记。
1938年那会儿,万晓塘是中共长清临时支部的头儿,他搞了个马湾起义,拉起了一支长清抗日别动队。这事儿算是万晓塘革命路上的一块新里程碑。
后来,他接连坐上了西区民众抗日自卫队第四队队长的交椅,还成了大峰山独立营第一连的副指挥官,这些可都是响当当的职务。
万晓塘在负责公安保卫的领导岗位上时,那时候敌我形势相当错综复杂,再加上“左”的错误思想捣乱,导致时不时就出现肃反搞过头、冤枉好人的情况。
【肃反镇反】
1939年那时候,“托派”思想很是流行。马霄鹏在苏鲁豫区党委宣传部当头头的时候,就摊上了大事。他被那些“托派”的人给告了,最后还被冤枉处死。
这次经历对万晓塘来说是个重创,让他实实在在明白了公安工作的分量和自己肩负的职责有多重。
万晓塘在做公安那会儿,一直都说:“干公安这行,证据得放第一位,政策得拿捏准,绝对不能随便要人的命。”
同时,他始终远离那种过于激进的“左”派倾向,也从不倾向于“右”边的做法。
他心里明白,干公安这行,老百姓的安全和利益是头等大事,绝对不能跟党的规矩和老百姓的盼望唱反调。
1941年的时候,冀鲁豫边区搞了个“肃托”运动,结果弄大了,不少无辜的人被抓了起来,眼看就要被处决了。
他下定决心要再次核查那些被捕的人,最后发现,其实大部分人都是真心革命的同志,压根儿没做啥犯法的事儿,根本不该被冤枉处死。
1951年的时候,万晓塘接手了天津市清理积案委员会的头儿位置,他在镇压反革命的运动里头,那可是实实在在按照党的规矩来办事的。
为了确保案子能公平公正地办,他铁了心要推行五级检查流程。尤其是碰到那些要判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大案子,他都会自己动手看材料,盯着每个环节,保证工作做到位,量刑也得准确无误。
他在完成这个任务时,表现出的认真和公平让老百姓都很信服他。
1958年的时候,万晓塘接过了天津市委第一书记这个重担,他在那个岗位上,对天津的建设和发展可是出了大力气的。
【建设天津,反对浮夸】
1958年的时候,天津不再是个直辖市了,变成了河北省管的一个城市。这事儿对天津的经济还有各方面的发展来说,可真是个大难题。
那时候,“大跃进”运动正搞得热火朝天,各个村庄都琢磨着怎么把庄稼的产量往上涨一涨。
万晓塘一听到有报纸报道说新立村的水稻试验田,每亩能产出12.4万斤的稻谷,他立马就找上了管这事儿的人,详细问了问是咋回事。
知道那是假的之后,他板着脸说:“咱们得说实话,不能跟着错误的风气跑,更不能上头骗领导,下头瞒百姓。”他还特别强调,报纸、电台这些媒体,绝对不能发这种假消息。
另外,万晓塘不光是踏踏实实执行了中央把天津划给河北省的决定,他还特别上心省市之间的合作,并且实实在在地把天津那时候碰上的难处和问题跟中央说了。
这让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天津作为直辖市的地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天津走出了当时的难关。
1960年3月份,万晓塘带着他的团队,骑着自行车跑到吴桥县这些受灾的地方,实地去看看灾情到底咋样。他亲眼看到了农村遭灾的真实情况,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发现瞎指挥和浮夸风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害后,他立马动手改正这些问题,并且迅速帮农民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中的难题。
1965年的时候,天津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步入了快车道。万晓塘响应中央号召,牵头搞出了天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蓝图。
【病逝冤死】
1966年那会儿,万晓塘的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在北京开会期间,他因为低烧还吐了血,医生直接让他住院治疗。可万晓塘心里装着工作,压根儿没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儿,硬是挺着病体回到了天津继续干活。
不久后,我国遭遇了十年“特殊时期”的动荡,随着各种“运动”的不断升级,许多医院被迫关闭,这一变故让万晓塘失去了继续接受治疗的宝贵机会。
另外,因为华北地区的负责人采取了错误的手段,给万晓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长时间的过度辛劳,让万晓塘的心脏承受不住,结果突发心脏病去世了,走的时候才50岁。
万晓塘去世后,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成了大家寄托哀思的地方。连续三天,每天都有十多万人自发前来,在他的灵堂前表达怀念和悲痛。
那时候,文化宫从一楼到四楼,全都密密麻麻摆满了干部和老百姓送来的花圈和哀悼词。而且,不光是文化宫,好多街道上也都挂满了纪念他的条幅。
之后,天津各行业的代表们汇聚到第一工人文化宫,举办了一场追思大会。整个场地里里外外都显得特别庄重和安静,大家都在静静地聆听广播里的声音。
不过,有些人心怀不轨,瞧了万晓塘的告别仪式后,竟然直接跳出来说:“这告别仪式啊,简直就是场示威活动!”
这话一说出来,万晓塘死后就背上了好多冤枉的罪名,还连累了好多的干部和老百姓。
到了1979年,万晓塘过世后终于恢复了名誉。
【平反昭雪】
1975年那会儿,邓小平搞了个大扫除,刘子厚就实话实说了,万晓塘是因为工作太拼命,心脏受不了,一下子就没了。
邓小平在得知此事后,深感遗憾。然而,“别有用心之人”的层层阻碍,使得万晓塘的平反之路变得异常艰难,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到了1975年,邓小平着手纠正“特殊时期”的那些冤假错案,这时万晓塘的案子才被翻了过来。后来,还为他举办了一场庄重的骨灰安放活动。
【结语】
万晓塘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一生都在为老百姓打拼,是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在警察岗位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不变的底线。他为了扭转自己的人生轨迹,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全身心投入到了革命工作当中。
他始终秉持公平、认真的态度,拼尽全力去争取和维护人民的利益与权利。
虽然他在那个艰难时期被人冤枉致死,名声也遭到了玷污,但好在最后事情真相大白,他得到了应有的正名和清白。
他的意志会一直鼓舞着后来者,为了社会的公正和平等,拼尽全力去奋斗和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