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逝世后,华老罕见地向中央提出一个请求,中央:同意

沙沙小月肖呼 2025-04-22 14:13:57

邓公离世后,华老这位资深领导人,跟党中央提了个要求,这事儿可不常见。华老一直以来思想觉悟都特高,很少跟上面开口要啥特别的东西。那这次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他到底提了个啥要求呢?

邓公走了以后,华老心里头有个念头,就是想写本回忆录。他琢磨着,这样一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就能被记下来。为啥这时候提出来呢?说白了,那时候历史背景挺特别,华老自己的位置也挺微妙,要写回忆录,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再者,邓老走了之后,华老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他们这批老一辈的领导,岁数都不小了,能给党出的力也越来越有限。他想啊,写本回忆录,给后人研究历史提供点材料,这对国家、对人民都是件益事。不过,中央对华老这个提议挺慎重,考虑了老半天,毕竟华老在那个特殊时候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华老。

1938年6月份,华老跑到山西,加入了牺牲救国同盟会弄的抗日游击队,成了一名游击队战士。到了那年10月,他又入了党。抗日战争一打响,华老在地方上忙得不可开交,干了不少活儿,还做过交城县委的宣传部长这些官职。

1949年年初,就是新中国快成立那会儿,华老接手了湖南省湘阴县委书记的位子。但那时候,他干的主要是些杂七杂八的小事。时间一晃到了70年代以后,华老被调到了中央,挑起了大梁,当上了大领导。后来,还是毛主席提议,让他参加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周总理走了之后,他又临时接了总理的班,管起了日常事务,那时候,好多人都说他是毛主席的接班人呢。

主席离世后,“四人帮”火急火燎地想要篡权夺位。这时候,像华老、叶剑英他们这些同志,都看清了“四人帮”的险恶用心,于是他们果断出手,把“四人帮”给收拾了。在这个过程中,华老可是出了大力气的,他的行动救党于危难之中。说实在的,华老在我党翻开新篇章那会儿,算是顶梁柱之一。他做的贡献和立的功劳,咱们得一直记着,不能忘。

“四人帮”垮台后,华老走上了领导岗位。那时候,党的第十届和第十一次大会都是华老挑大梁。但话说回来,那段时间华老也走了些弯路。他还是守着“两个凡是”那一套,觉得毛主席的决定都是对的,得原封不动地照着毛主席那时候的经济政策和路线走。

但实际情况是,时代变了,以前中国那套光注重意识形态,还死守着计划经济,重工业当头,农业轻工业打辅助的路子,已经跟不上中国的步伐了。到了70年代末,像邓公他们这些有经验的老前辈就看出来了,光靠计划经济这套老办法,咱们国家的生产力根本施展不开。

以前咱们死守着的人民公社制度,其实拖了农业的后腿,让粮食产量不升反降,有的地方老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那时候,华老还是主张用农业的钱来帮衬重工业,这事儿在中央里头意见可不统一了。好在咱们党的高层都挺明智,明白国家已经够折腾的了,再也经不起风浪。所以他们更愿意坐下来好好聊聊,把事儿给解决了。华老也不是个固执己见的人,到了1978年下半年开党代会那会儿,他很愿意听听别人的想法,还对自己的做法做了反思。

后来,华老决定让邓公来掌管国家大权,自己则专心去搞外交。那时候,华老和邓公配合得相当默契。时间一晃到了80年代初,华老主动放下了所有高层领导的担子,开始过上了隐居生活。不过,即便退休了,华老心里还是装着国家,他总是想找机会为国家出点力,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

邓公离世后,华老就提出来要写本回忆录。邓公嘛,他是改革开放的大功臣,他的走对我们党来说,那真是个大损失。这也让好多老同志心里明白,早晚得把接力棒交给年轻人。那段时间,不光是华老,还有好多其他老同志也给中央递报告,都想着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说真的,他们为咱国家真的是豁出去了。就像烧火的柴火一样,为了咱们民族的强盛,一直烧到最后。

0 阅读:23

沙沙小月肖呼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