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西路军老战士看大门被无故打死,郑维山怒:我跟他们打官司

沙沙小月肖呼 2025-04-22 14:10:15

1982年,郑维山在足足被关了八年后,终于得到了清白。邓小平亲自拍板,让他去当兰州军区的司令员,还成了党委的一把手。

毛主席曾高度赞扬说:“南边有许世友这位猛将,北边则有郑维山这位豪杰。”

郑维山在1955年就成了中将,这次是他第三次踏进兰州,重返大西北。望着那延绵不绝的祁连山脉,还有那看不到头的河西走廊,他心里头那个痛快,真是觉得豪情万丈。

这位军队里的杰出将领,又一次来到了大西北,全面负责这一区域的国防布局和军队壮大工作。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郑维山到兰州还没满一年,就碰到了一个让他火冒三丈的事儿,气得他直接嚷道:“我要跟他们上法庭!”

到底是什么事儿,能让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如此恼火呢!

【红小鬼——郑维山】

周恩来总理曾把郑维山叫做“小红军”。为啥这么叫呢?就是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革命队伍。

郑维山他老爹,郑国麒,同样也是个革命老前辈,很早就投身到了革命斗争里。

1927年,徐其虚和廖荣坤挑头搞了个大动作,这就是黄麻暴动,参与的老百姓有好几万人,算是场大革命。

郑维山的老爹郑国麒,虽说肚子里没几滴墨水,但在走革命这条路的过程中,他也慢慢开始接纳那些新观念了。

这对郑维山早期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和当地的革命人士打交道,参与过放风、传递消息等各种活动。

所以在1928年那会儿,13岁的郑维山就告别了老家,投身到革命里头,当上了乡少先队的小头目。

郑维山投身革命的时候,比党内的好多领导都早了好些年。

那时候,苏区红军正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郑维山经历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他参与了头三次的反“围剿”行动,每次都冲在前面。要知道,那时候的郑维山,也不过才十五岁的年纪。

这个15岁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一名荣耀的共产党员了,他投身到了革命的大家庭里,给中国革命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郑维山这人挺机灵,脑子转得快,干啥事都小心翼翼,很得那时候红军头头的赏识。他一到红军那儿,就被副军长徐向前挑中,做了传令的小兵。

这个在战场上灵活穿梭,行事小心的年轻人,没多久就在军队里有了点名气,成了个小有名望的红军战士。

但郑维山心里装的可不是当个传令兵的小角色,他梦想的是在战场上大展身手,成为那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

时代出豪杰,这话真不假。

郑维山因为干得出色,所以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从传令兵一路升为了班长,接着又当上了队长、指导员这些职务。

在经历了第四回和第五回围剿战斗被打败后,郑维山他们部队也跟着踏上了长征的路。

那段时间里,郑维山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年轻将领,什么才是真英雄的风采。

到了1933年那会儿,郑维山已经在数不清的战斗中摸爬滚打,经过炮火的一次次锤炼,他早就没了以前的那股子生涩劲儿。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坚毅,心里头那份信念也铁打不动。

郑维山因为立下众多战功,所以升职特别快。想当年1930年,他还只是个小传令兵,但到了1933年,他就一路高升,当上了红9军27师的政委。

这一年,郑维山刚好十八岁,他在川陕战场上可是出了大名,是个响当当的年轻将军。就连国民党的好多将领,也都不敢轻视他。

郑维山表现非凡,简直就像古代那位年少时就让草原上的匈奴落荒而逃的英勇小将,冠军侯霍去病再现。

郑维山在长征路上打得最漂亮的一仗,那肯定是反击刘湘的“六路大军围攻”。

【百战将军——威名赫赫】

1934年以前,四川中部这块地方军阀特别多,他们各自占地为王,老是打来打去,乱得很。像刘湘、刘文辉这些人,都是在四川中部很有势力的军阀头子。

刘湘和刘文辉其实是叔侄俩,但因为在怎么分利益上有矛盾,两个人都养着自己的兵马,不光不统一,还老想着打对方。你说这家人吧,斗起来比谁都狠。

那时候,刘湘和刘文辉也出兵围攻红军,不过他俩心里都防着对方,所以都没使上全力。这样一来,反而给红军穿越四川开了个口子。

不过,这并非蒋介石当时的意愿,所以他开始琢磨怎么拉拢刘湘或者刘文辉,想集合四川的全部军队来对付红军。

中原大战那会儿,刘湘站队蒋介石,力挺到底。可刘文辉呢,直接跟蒋介石唱反调。这事儿让蒋介石心里头一直憋着气,老想着呢。

所以在刘湘和刘文辉对峙那会儿,蒋介石站队了刘湘这边。

得到蒋介石撑腰后,刘文辉是一路溃败,最后只能躲进西康。

刘湘后来变成了四川势力最大的军阀头子,1933年,他还当上了四川“剿匪”的总指挥。蒋介石给他送来了大堆的武器,这让刘湘的势力在短时间内猛地涨了起来,直接坐上了四川军阀的第一把交椅。

蒋介石给了刘湘支持后,刘湘就把四川各地的军阀都聚到一块儿,组成了六路大军去围攻红军,这股力量加起来有20万多人呢。

红军那边的领头人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和政治委员陈昌浩。

那时候,郑维山正好是红30军89师的政治委员,他也参加了反击刘湘六路大军围剿的战斗。

郑维山带着的89师,先后打了不少硬仗,像是开通甘南要道的包座战斗,还有对抗田颂尧“三路围攻”的盐井大战。他们战绩辉煌,一次次立下大功。

这次经历让郑维山又一次受到了中央军委以及红30军上层的。

那时候,为了赶紧提升打仗的能力,好快点突破重围,逃出敌人的包围圈,尽快跑到甘南和陕西那边,红军第30军是在战斗正激烈的时候,紧急组建起来的新队伍。

军队里最能打、实战经验最足的三个团,分别是号称“暗夜猛虎”的第265团、以“固若金汤”闻名的第268团,还有擅长进攻的“锋锐钢军”第263团,这三个荣誉加身的团被紧急整合,火线成立了新的88师。

碰到这样一支特别能打的团队,不知道有多少人心里头想带着他们干,但这里面的分量,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最后,红30军的领导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让19岁的郑维山来当政委,师长呢,还是红30军原来的师长熊厚发。

郑维山指挥的88师,在西路军里算得上是支战无不胜的强队,多次立下大功。

1936年那会儿,郑维山头一回踏进大西北,到了河西走廊这块地界,结果却碰了个大钉子,输得一塌糊涂。

【西路军之惨败】

西路军往西挺进的历程,是红军长征结束后的一次惨重挫败,也是段让人不忍回望的过往。

这场战斗里,西路军差不多被打得七零八落,剩下的人寥寥无几。

1936年那会儿,局势乱得很,中共中央琢磨着得往西边拓展,打算在大西北那块儿搞块新的革命地盘。这样一来,也好对付国民党那没完没了的攻打和封锁。

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由红五军团、红九军和红三十军组成的西路军肩上,他们总共有两万多人,战斗力非常强。

郑维山带领的八十八师也参与了其中。

不过,这支精锐部队要对抗的敌人,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既不是之前交过手的胡宗南、刘湘那些人,而是大西北一带恶名昭彰的马家军。

马步芳、马鸿逵还有马鸿宾,人们常把他们叫做“西北三巨头”。在甘肃、青海、宁夏这些西北的地方,马家军就是那里的老大,手握大权,说话算数,没人敢不听。

马家军之所以名声在外,全靠他们的凶狠手段。跟中原、南方那些军阀比起来,马家军起初不过是当地的一伙强盗,干着放火、抢劫、欺压百姓的勾当,手上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

打从清朝末年那会儿起,世道就不太平,马家军愣是在大西北一点点站稳了。后来啊,他们就像那随风倒的墙头草,一会儿靠向北洋军阀,一会儿又投奔国民党,就为了在西北那片地界上保住自己的老大位置。

尽管西路军在红军队伍里算得上是佼佼者,可跟马家军比起来,还是弱了不少。再加上他们长途行军,从老远的地方赶过来,对这儿的情况一窍不通,又没有后方的支援,这让西路军的战斗变得特别吃力。

跟马家军打了四个多月硬仗后,西路军实在顶不住了,两边实力差太多,没办法,只能认输,打算撤出青海、甘肃这些地方。

这次打得真惨,损失相当大。那时候,红五军的军长董振堂还有好多将领,都在西北战场上献出了生命。

八十八师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们的师长熊厚发,那时候受了重伤,所以就留下来负责指挥游击战。

但在广袤无垠的西北大地,既没有援助,也没有稳固的落脚点,更缺乏群众的支持来打游击战,这困难得简直没法说。到了1937年,熊厚发最终在祁连山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郑维山在西路军各自撤离后,为了躲避马家军的追捕,只能一路上靠讨饭活下去,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是回到了延安。

西路军发起东征行动,原本有两万人的庞大队伍,但到最后,活下来的战士连五百人都不到。这事儿让郑维山心里对马家军恨得牙痒痒!

【二进大西北——消灭马家军】

再次踏上大西北的土地,那已经是解放战争那会儿了。

郑维山领着解放军,把胜利的旗子插遍了华北的每一寸土地。但他心里,始终记得当年西路军那些牺牲的同志们,这事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可能真是老天爷的意思,或者说是命运使然,新中国在华北成立后,郑维山就奔向了大西北,加入了那里的解放斗争。

这回,郑维山又要跟凶狠的马家军较量了,不过跟十几年前比起来,现在的局势可大不一样了!攻守之势已经颠倒!

郑维山跟马家军,还有解放军和马家军之间,存在着深重的仇恨,这仇恨刻骨铭心,永远忘不了!

兰州之战里,平时耀武扬威的马家军一败涂地,被解放军猛烈的攻打逼得连连后退,很快就散了架,根本没法再凑成个军队!

最终,在西北横行霸道近半个世纪的马家军,被解放军一举歼灭,那些长期欺压民众的恶势力,统统被清除干净!

这也是对那些在祁连山脚下英勇捐躯的无数烈士们的一种慰藉!

【三进大西北——为红军老战士主持公道】

1982年,郑维山在坐了八年牢后,终于得到了平反。邓小平直接点名,让他去当兰州军区的司令员,还成了党委的一把手。

郑维山除了忙着手头的军政大事,心里头最惦记的就是那些曾经在大西北漂泊的红军老兵。

那时候,两万多的红军战士跟马家军打了一仗后,最后活下来的就只剩下三千多人了。

战败后,那剩下的三千多号人四散逃跑,最后能回到陕西的,连四百人都不到。其他红军战士,不是被马家军狠心杀掉,就是困在了大西北,没能回来。

但那时候,那些在西北漂泊的红军战士,压根儿就没得到他们该得的尊重,反倒是有不少人把他们当成了逃兵来看待。

郑维山一到兰州,心里头那叫一个火大。他赶紧跟当地的工作人员说,得好好对待那些红军战士,得多关照关照他们。

郑维山亲身经历了西路军的惨败,所以他最清楚那时候的日子有多苦。能活下来,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那时候的马家军,行事特别狠毒,经常采用各种极其残忍的方法来对付红军战士,让人看了都心惊胆战。

那时候,简直是活受罪,想死都死不了。

就算有些红军战士勉强逃过一劫,他们这辈子心里头也会一直煎熬着。

在这个过程中,郑维山得知了一件事,气得他直拍桌子。原来,有位红军老战士竟被人无辜杀害,可法院却对凶手手下留情,仅仅判了十年有期徒刑。

侯玉春大爷是位红军老战士,他以前在西路军里的红五军服役过。

由于西路军的事情,我就留在了大西北。

那时候,侯玉春就在一个单位守大门,结果莫名其妙被一伙地痞无赖给害死了。

侯玉春家人遭遇了不公的审判,心里头肯定不服气,他们就去找相关的部门说说理,还特地提到了侯玉春是个红军战士这事儿。

但是,当地的部门压根没把这事放心上,甚至还嘲笑侯玉春的红军战士身份,对这不公平的事儿不闻不问。

听说那事后,郑维山这个西路军东征的战士,心里头火冒三丈,直接嚷道:我得找他们理论去。

对郑维山来说,这事儿不光是为了侯玉春,更重要的是,他要为当年西路军里那些侥幸捡回一条命的战士们讨个说法。

以前的人们,豁出性命,不顾自身安危,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国家兴亡,啥都敢干。他们英勇无畏,把生死置之度外,只为心中的那份信仰和追求。

郑维山那时候还年轻着呢,不过在那时候的军队里头,像他这样的年轻小伙子可多了去了,数不胜数。

现在国家平稳了,那些为国家拼过命的人却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郑维山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郑维山这位军区司令一出马,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丝毫不敢马虎。

而且,郑维山还特地把这事儿跟已经是中央大领导的徐向前和李先念说了,他俩以前还是西路军的指挥官呢。

那些以前为了国家和党,拼上性命流血流汗的人,现在国家安稳了,咱怎么能让他们伤心落泪呢!

郑维山对大西北的感情挺复杂,他一方面怨恨马家军当年对西路军下狠手,害得好多同志丢了命;另一方面,他又为这地方感到高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设,大西北已经变得越来越昌盛了。

0 阅读:3

沙沙小月肖呼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