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

云谈农 2024-03-22 07:29:19

1 田间管理

1.1 放苗

如果选择地膜覆盖技术,要做好出苗期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现幼苗顶开土层并呈现绿色,应让叶子充分展露,将播种行的上部土壤撒到垄沟内。如果发现幼苗不能自行顶开土层和地膜,要采取人工方式将苗挖出来。

1.2 补种

播种后10~15d出苗,应及时检查花生幼苗出苗情况,一旦缺苗及时补种。可选择同一个花生品种催芽处理之后补种,或者选择比原有种植的花生成熟期早和生长周期短的品种,便于后期的田间管理,保证花期和成熟采收期一致。

1.3 蹲苗

花生出苗后做好清棵和控旺工作,苗期清棵是指在花生出苗后翻开苗基部的土壤,保证叶子能够露出土壤表面,让花生侧芽更好地生长。注意动作要轻、幅度要小,避免伤害植株根部。

1.4 做好防旱、防涝和排灌工作

在苗期要做好田间的水分管理工作,适当干旱的环境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可提高植株的抗寒耐涝能力。花生发育的中期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多,要保证水分充足,一旦发现植株叶片在中午前后出现萎蔫现象,要第一时间采取小水润灌方法,保证土壤湿润即可。

4.5 施肥管理

如果花生已经施足基肥,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再追肥。针对覆盖地膜的田块和肥力比较差的地块,如果基肥施入不足,要结合花针期和苗期的生长情况合理追肥。花生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肥规律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施肥。在花生3~4叶期,应均匀喷施矮壮素5625~6750 mL/hm² ,每间隔7d喷洒1次,连续喷3次。在花生叶片变黄后,选择喷洒0.2%磷酸二氢钾溶液9000~11250 kg/hm²,每间隔7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在花生初花期到盛花期,可喷施硫酸铵2250 kg/hm² ,每隔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花生结果期,可选择磷酸二氢钾 11 250 g/hm² 和锌肥 11250g/hm²,兑水3375kg/hm²混合后作为叶面肥料,每间隔7~10d 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在花生荚果形成期,可选择过磷酸钙1500kg/hm²和尿素 225 kg/hm²混合制作成叶面肥,目的是促进花生早熟。

1.6 中耕

花生田间出现杂草后,会和花生争夺养分和水分。为此,要做好花生田的中耕工作,在花生清棵前进行第1次中耕,并且坚持清划锄和浅划地的原则。在团棵期之后进行第2次中耕,将植株基部的杂草清理干净。在花生花期第3次中耕,坚持细锄和株边浅划锄的原则 。

2 花生病虫害的防治

2.1 播种前防治

2.1.1 科学选种

在播种前剔除发霉和变质的种子,保证种子质量,降低病虫害影响。

2.1.2 合理轮作

土壤中含有大量病菌,会增加花生发生病害的概率,要采取合理轮作的方式,减少病害的影响。针对发病比较轻的地块,可以隔年轮作,针对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块,必须 3 年以上轮作。

2.1.3 农业防治

做好土地的精耕细作和深翻处理工作,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空间,提高土壤的排水和蓄水能力,从而消灭越冬菌源。

2.2 苗期防治

1)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选择专用拌种剂,如地衣芽孢杆菌,将其与花生种子按照1∶60 的比例拌种,或结合种子量添加适量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后拌种,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

2)做好播种后的化学除草。通过科学的除草措施也能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可以选择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300 g/hm²或 25%农思它乳油 2 L/hm²兑水喷雾防治。

3)做好叶部病害的防治。通常情况下,每年7—8月是叶部病害的高发期,病叶率达10%~15%,可以使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 g/hm²,兑水后间隔10d喷洒1次,防控效果良好,可以降低叶部病害的发生概率。

4)加大对茎腐病和根腐病的防治。在花生苗期会出现茎腐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部位会腐烂,之后逐渐扩散到茎基部,出现明显的黄褐色病斑。随着病情扩散,病斑颜色逐渐变为黑色,造成植株枯死。为此,应及时用药喷洒防治,可选择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选择4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连续喷洒2次 。针对根腐病,要做好选种和晒种,合理搭配肥料,避免田间积水,做好排水工作。出现病害之后可喷施 50%的多菌灵1000倍液。

5)做好蚜虫和蓟马的防控。通常情况下,每年 5—6 月是蚜虫高峰期,我国许多花生种植地都会出现。蓟马在前茬作物小麦收割后会为害花生,可以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百虫威乳有1500倍液,均匀喷雾,在防控蓟马的同时还能够防治金龟子。

2.3 荚果期防治

荚果期主要害虫有蛴螬和第3代年棉铃虫,主要病害有花生叶斑病。

1)防治蛴螬。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在成虫盛发期和产卵前选择药剂和人工捕杀相结合的方法防治。荚果期是花生结荚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做好该时期的治虫保果工作,可以使用40%辛硫磷乳油4500 mL/hm² 防治,也可以在幼虫孵化开始时期和盛期阶段进行喷药防治。

2)防治棉铃虫。在第3代幼虫之前做好第 2 代幼虫的消灭工作,使用50%新硫磷乳油 750 mL/hm²兑水后在产卵盛期喷雾防治,每间隔7d再喷洒1次,效果显著。种植户也可选择杀虫灯、粘虫板和性诱剂等诱杀害虫,每年6—7月选择杀虫灯灭杀金龟子和棉铃虫等害虫,在地形复杂的地区悬挂30盏/hm²杀虫灯;地形相对平整的地区悬挂 15 盏/hm²杀虫灯即可。在距离地面50~100cm处,悬挂棉铃虫、甜菜夜蛾等专用诱捕器,并且在诱捕器中放置 1 枚诱芯,每间隔 4~6 周更换 1 次。针对地老虎和棉铃虫,可选择食用剂和杀虫剂混合,均匀撒在田间形成药带,能够起到灭杀害虫的作用,提高防治效果。

3)防治花生叶斑病。叶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发病率达10%~25%,可以使用70%戴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g/hm²兑水喷雾防治,每间隔7d喷洒1次。为了避免花生过早出现脱肥、早衰,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控制花生徒长,保证花生产量和质量,可以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如 50%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后均匀喷雾防治。

5.4 收获期防治

收获期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减少第 2 年病虫害的发生,在收获的过程中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避免因田间积水造成荚果腐烂,影响花生产量,降低经济效益。做好花生的留种工作,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避免其腐烂,可以有效预防茎腐病。做好田间杂草的清理工作,发现病株残叶后及时清理,能消灭杂草种子和土壤中的病菌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农业、养殖方面的知识,赶快关注我们!带你走进更专业的技术领域。喜欢就点个关注呗!我们致力于传播农业知识,服务三农;提供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科技项目编制;农场畜牧场规划设计。

0 阅读:0

云谈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