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20年教师告诉你:认清一个事实——会读书是天生的
这句话可能会让不少家长有些失望。
毕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今天不行,可能明天就行了;小学不行,可能中学就行了。
但作为一名从教20年的教师,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会读书,真的有天生的因素!
悟性高的孩子
学得又快又轻松
“会读书”本质上是一种悟性,也就是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有的孩子天生悟性高,老师稍微一点拨,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举一反三。
而有些孩子,即便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知所云,解题时依旧靠死记硬背。
记得我教物理的时候,有一次讲到电阻的选择题。
学霸一眼看出答案,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要慢慢计算,甚至算错。
老师告诉他们:“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找答案,哪个数值在这个区间,哪个就是正确答案。”
有悟性的学生立刻就懂了,而悟性一般的孩子,还在死磕计算步骤。
所以,一道题,学霸3秒钟搞定,学渣3分钟还在抓耳挠腮。
那为什么悟性高的孩子学得快?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总结过:
悟性高的孩子,首先愿意听劝,老师教它方法,它不知道好不好用,但愿意尝试,试过觉得好用就立刻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悟性低的孩子呢?
压根不听劝,别人给建议,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而是对抗,谁让他改,他就跟谁对着干。
运气好,可能瞎猫碰上死耗子走上正路,运气不好,就一辈子在错误的方法里打转。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堂内容,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不是老师偏心,而是有些孩子的学习思维就是“死扛”,根本不愿意改变,导致他们的进步极其缓慢。
成绩不好的学生
问题常常出在习惯上
很多家长经常疑惑,为什么孩子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其实,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书包乱七八糟,课本、练习册、试卷东一张西一张,演算草稿随手乱写乱画,错题本记得乱七八糟,甚至干脆不记。
你可以观察一下,孩子的错题本字迹是否工整?是否有认真总结?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是否还会再错?
学习习惯差的孩子,总是在无形中“消耗”学习时间,课堂上走神,作业马虎,反复犯错。
于是,家长觉得是课堂上老师讲得不够好,赶紧给孩子报补习班。
可是,孩子在学校都坐不住,补课的效率怎么可能高呢?
大人都不愿意下班后和周末加班,何况是孩子呢?
强行让他们额外补习,只会让他们更加厌学,最后彻底关上进步的大门。
孩子悟性一般,怎么办?
悟性不高的孩子,怎么办?
先用行动去改变思维,而不是不停地讲道理。
比如,孩子坐不住,家长可以陪着练习“打坐”。
每天从5分钟练起,放点轻音乐,一周后增加到10分钟,再逐步延长。
你不用跟他讲“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用苦口婆心地讲“你要专注学习”,只要每天坚持训练孩子的耐心和定力。
一学期下来,你会发现孩子的专注力明显提升,学习状态也稳了。
“心定,则慧生。”
孩子能坐得住,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自然会上道。
悟性一般的孩子,不能光靠天赋,但可以通过勤奋去弥补。
曾国藩的故事
清朝的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可他的悟性并不高。
小时候,他背书特别慢,家里来了个小偷,躲在床底下偷听曾国藩背了半天,实在忍不住了,直接从床底钻出来,把他背的文章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然后对他说:“就你这脑子,别读书了,种地去吧!”
但就是这样一个“悟性一般”的人,最终凭借惊人的毅力,成为了一代名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赋一般不可怕,怕的是连努力都不愿意付出。
作为家长,要接受一个现实——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为学霸,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走学术这条路。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那就帮他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一味责备、焦虑。
想想我们自己当年高考时的水平,凭什么对孩子要求那么高呢?
能接受平凡,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凡。
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不能逼它低头喝水。”
孩子的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求”。
家长能做的,不是逼迫,而是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专注力,让他们明白努力的意义。
会读书,天生的?绝大部分是如此。
但后天的努力,才决定了孩子的最终高度。
与其焦虑孩子悟性不够,不如从现在开始,帮他们养成好的习惯,陪他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