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是怎么处理他的老婆和女儿的?说出来别不信

碧海蓝天逐梦者 2025-02-06 17:43:21

【前言】

在清朝那时候,一个人能不能享受荣华富贵,那都得看皇上的想法。就算是有很大功劳的大臣,也说不准会因为某一刻犯糊涂,把皇上给得罪了,然后就再也没机会翻身了。年羹尧就是个很典型的这样的例子。

他本是出身平凡的翰林,究竟是怎样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顶峰?而当其风光无限之际,却又为何违背君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呢?

【一、青年才俊 入翰林】

年羹尧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人,他的父亲早早离世,打小他就在母亲的精心培育下成长。

母亲给他请来了那时最为出色的启蒙老师,年羹尧脑子灵、爱学习,没过多长时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有一回,一位到年家做客的人见到了年羹尧,便向他母亲夸赞道:“阿玉啊,你家儿子这般聪明,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到时候你就能吃穿不愁,安享晚年啦!”

年羹尧在学业上那可是相当努力,天天都早起晚睡地刻苦读书。要说练字帖,他更是下足了功夫,总是一笔一划认真地反复描红,一直到那笔锋跟针尖似的。

20 岁的时候,年羹尧的人生迎来了首个重要转折——科举考试。在这次会试中,他成功考中进士,从而得到了担任翰林院编修的机遇。

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那简直就像是从天上掉下了个大好事儿,母亲乐得不行,兴奋地跟邻居讲:“我家孩子总算有出息了,往后咱娘俩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

年羹尧那叫一个激动,要知道编修在朝中可是个重要的岗位,能最先接触到政务方面的一手信息,对自己的仕途而言,这简直是个超好的开端。他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必须得勤奋干活,力求能有更大的成就。

【二、英姿勃发 出任巡抚】

有一回,年羹尧奉皇上旨意,前往山东担任学政,负责对当地人才进行考察与选拔。

他心里清楚,这可是在皇上面前展示自己政绩的绝好时机。不过,他跟其他那些舞弊收贿的考官不一样,他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准则,进行严格考核,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够崭露头角。

在这场考试中,年羹尧精心准备了不少新试题,仔细审阅了答卷,并未因应试者的出身背景而区别对待。最终,他着实选拔出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士子,由此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在本地士人当中,这给他赢得了颇高的赞誉。众人皆言,年考官非同一般,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年羹尧对自己那公正无私的表现,也是颇为自豪。

就这么着,年羹尧凭借自己实打实的才能和学问,很快赢得了皇帝的认可。四十来岁的时候,他就担任起了四川总督兼巡抚的职务。

巡抚这一职位,手握全省的军政大权,年羹尧这下可算是鸿运当头,一下子就成了地方上的重要官员,掌控一方疆土。

在前往四川赴任的途中,年羹尧内心激动不已,自己总算从一个不起眼的翰林,跃升至权势赫赫的巡抚。他在心底暗暗立下誓言,务必要奋发努力,将四川管理妥当,不辜负皇上的深厚恩情。

【三、助力雍正 收服军心】

任巡抚的那几年,年羹尧干得相当不错,成绩突出,很受百姓拥戴。他大力整顿官场风气,把那些有真本事的人给提拔上来,让四川变得井井有条。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妹妹获选进入宫中,当上了雍亲王胤禛的侧福晋。

年羹尧一番仔细打听,得知胤禛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干,获得了皇帝的赏识。在众多皇子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胤禛极有可能崭露头角。

年羹尧察觉到胤禛很有希望继承皇位,想着自己的仕途前程,便下定决心全力辅助胤禛,帮他招揽人才,努力争取更多的政治本钱,期望日后能给予支持。

1722 年,康熙皇帝离世,胤禛登上皇位,成为了雍正帝。年羹尧得知此消息后,暗自高兴,心想自己所投靠的这股势力终究是掌控了天下。

雍正登基之后,由于担心叔父胤禩会起兵反叛,所以急需让军队的心思稳定下来。为此,他迅速派遣自己信任的人,调遣年羹尧赶赴西北,让其作为皇权的代表,掌控当地的军政大权。

年羹尧奉旨出发,抵达西北后立马把所有将领召集起来开会,宣称自己是受皇帝之命来执行谕旨的,所有人都得听从命令。众将领瞧着年羹尧手握大量兵马,哪敢有别的心思,一个个都表示拥护新皇帝。

年羹尧瞅准时机,把几位朝中要员的亲信给查处了,借此来震慑那些反对他的势力。他的做法那叫一个强硬、果断,这使得西北军心里头都不禁为之一颤。

没过多长时间,年羹尧助力雍正把局势给稳住了,让雍正得以顺顺当当地登上皇位,自此,这两人的君臣关系变得愈发紧密了。

【四、骄奢淫逸 激起皇怒】

刚登上皇位的时候,雍正对年羹尧满心期待,把他封为武英殿大学士。而年羹尧呢,也着实没让雍正失望,帮雍正镇压了好多叛乱。

就在这当口,随着权力的不断膨胀,年羹尧变得骄纵奢靡、放纵无度。他觉着自己立下如此赫赫大功,已然把其他臣子都给比下去了,甚至还产生了这样一种念头:自己的功绩似乎比皇帝还要大呢,要是没了自己,皇帝能不能顺利登基恐怕都难说。

年羹尧有了这样的心态后,便开始任性妄为、嚣张跋扈。在他的辖区内,他拼命搜刮钱财,强行霸占民女,从而引发了民众的愤怒。

有一回,年羹尧路过一村子,瞧上了一户人家的媳妇,觉着人长得美,就强行把人纳为小妾。那户人家气不过去告状,结果被他派的兵给打得只剩半条命。

这事儿一传开,附近的村民见到他都远远躲开,就怕给自己惹来要命的灾祸。村民们在私底下纷纷说道,没想到这大人物居然如此自甘沉沦,年巡抚的身份就这么被糟蹋了,真是可惜啊!

再有一回,年羹尧宠爱的小妾讲家里缺银子花,年羹尧便吩咐手下到州县强行索要“贡银”。把那一个地区的官员们都给狠狠敲诈了一番,这可犯了众怒。有个被敲诈的人甚至在朋友跟前恼怒地讲:“我着实不想给他钱,可他权力太大,我也只能咽下这口气了。”

年羹尧这家伙,不光贪赃舞弊、违法乱纪,还在朝廷里搞买官卖官的勾当,拼命扩张自己的势力,渐渐变成了一个不小的威胁。这些个事儿传到了雍正那儿,把他气得够呛,火冒三丈地吼道:“朕提拔了他,他竟然这般没良心,不知感恩,还背信弃义!”

雍正打定主意,要狠狠收拾一下这个将君王对他的提拔太当回事的人。

【五、失势囚狱 自杀身亡】

雍正下定决心要整治年羹尧,不过想到年羹尧掌控着军权,所以得小心谨慎,一步一步来才行。

他接连好几年在朝廷上公然指责年羹尧,还把他的亲信给抽走了,以此来削减年羹尧的力量。

年羹尧那叫一个狂妄自大,把皇帝的警告全当耳旁风,依旧是想咋干就咋干。他心里琢磨着,皇上远在京城呢,不可能真把自己咋地。自己在西北那可是根基扎实得很,就算朝廷派人过来,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这会儿,雍正实在是没法再忍受了,就吩咐人悄悄地去搜罗年羹尧犯罪的证据。有个探子竟然混到了年羹尧的仆人里面,偷偷地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

接着,他示意朝中的官员去弹劾年羹尧。紧接着,刑部就上奏说年羹尧有九十二项罪名,然后当众宣告将其撤职,并进行查办。

年羹尧这下明白自己已然穷途末路,索性不再求情,在狱中悬梁自尽了。当狱卒发现他的尸首时,忍不住慨叹,就算是曾经位高权重的巡抚,也终究难逃皇权的惩处。

【六、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

年羹尧一命呜呼后,他的妻儿也跟着遭殃,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

他的原配妻子早早离世,小妾被下令赐死。他的儿子们大多被发配到边疆,长子甚至被处死。因为这事儿,年家上下全都悲痛欲绝地哭喊着,觉得皇上实在是太心狠了。

年羹尧的亲弟兄被罢了官,其他亲属也跟着遭了殃。这下子,整个年家都乱了套,陷入一片恐慌。好多人都不敢再跟他们有啥瓜葛,就怕给自己惹上麻烦。

就这么着,年羹尧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惨下场。他曾得意洋洋的一番事业,眨眼间便化为乌有。

【结语】

年羹尧本是个普通儒生,却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然而,在他风头无两之际,竟忘了君主之命,违背了皇帝的托付,最终落得个覆灭的下场。

他的经历给咱们提了个醒儿,得人心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失人心的人则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人在得意的时候可别忘乎所以,失意的时候也别自乱阵脚。身为臣子,得时刻把君王的命令放在心上,要不然,轻点儿说会失去权势,严重的话连小命都可能保不住。

年羹尧过于贪恋权力与金钱,从而迷失了自己,这便是导致他名誉扫地、一败涂地的根本缘由。

1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