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指着菜说:因荷而得藕,女婿下联令人拍案叫绝

碧海蓝天逐梦者 2025-02-05 16:57:13

【前言】

在大明中期,有个叫程敏政的孩子,年仅十岁就声名远扬,堪称神童。他来自普通家庭,凭借自身非凡的才华,一步步迈向人生的高峰,但这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波折。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至今仍被众多读书人谈论着。

【一、十岁神童闻名天下】

程敏政出身在一个言官之家,他的父亲是程信。程信性子刚烈,行事果敢,极为看重气节。虽说程信只是个小言官,可他学识深厚,对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就连一些军事战术也有所了解。在教育儿子方面,他更是要求严格。

真没想到,程信的小儿子程敏政,十岁时就已然是个展现出非凡才能的神童了。这孩子文思极为敏捷,写起文章来如同泉水不停涌出,并且对古籍诗词熟悉得很,连程信看了都忍不住连连慨叹、赞不绝口。

有一天,程信兴高采烈地跟夫人讲:“我打算带敏政去镇里的巡抚府上走一趟,好让巡抚也瞧瞧我儿子的非凡才能。”

夫人乐着说:“走走走,可别太张狂了,留神被巡抚给数落一通。”

程信鼻子里哼了一声,说道:“我儿子那才学,啥巡抚都未必能比得过他!就让那巡抚好好惊叹一番我程家的优秀后生!”

好嘞,:这不,程信满心欢喜地领着儿子往巡抚府上去了。那巡抚原本对这个自傲的小言官没啥好感,只是随口问了小男孩几句。哪承想程敏政这孩子机灵得很,回答得那叫一个顺溜,好几次都把巡抚给难住了。

巡抚惊得嘴巴都合不拢了,不住地说道:“真不愧是神童啊,真不愧是神童!往后啊,这孩子必定能有大出息!”

程信满脸得意,乐着说:“巡抚您就别见怪了,这都是咱家家风教导得好哇!”

巡抚赶忙给皇上上书言道:“臣近些日子碰到一个年仅十岁的娃娃,那可真是个神童啊!这孩子天赋非凡,学问深厚,说出的话常常让人惊叹不已,恳请皇上将其召见。”

皇帝即刻下令传程敏政进京面圣。等见到这个机灵聪慧的小男孩时,皇帝大为震惊,惊叹道:“此地真是人才辈出啊!朕今日算是见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才!你就在京城求学吧,所有学费都由朕来承担!”

就这样,十岁的程敏政一下就出了名,成了整个大明王朝的神童。不少文人雅士都在谈论,琢磨着这个被捧得很高的孩子,是不是会变得骄傲起来。不过,在父亲的教诲下,程敏政依旧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勤奋努力,一点儿也不敢偷懒。

【二、二十岁中状元郎】

在父亲的教诲下,程敏政始终秉持着谦逊且谨慎的作风,刻苦勤奋地学习,几乎是日夜不歇。二十岁时,程敏政投身科举考试,一下子就夺得状元之位,成为大明朝开朝以来年纪最轻的状元,把整个京城都给惊到了。

那时候,这可是个了不得的事儿,大家都在谈论着新科状元会有多张狂、多得意呢。然而,程敏政却尽力让自己保持着谦逊的姿态,一点儿骄横的样子都没表现出来,只是一门心思地专注于学习。

不少大学者去拜访程敏政,见到他那谦逊的模样,都纷纷夸赞道:“这可真是稀罕的好后生!这位新科状元郎一点儿也不张狂自傲,日后定能有大作为啊!”

那时候,不少大儒对程敏政颇为看好,而在这当中,最为赏识他的,当属声名远扬的学者李贤。李贤对程敏政的学识和品性很是欣赏,于是便打定主意要将他收作自己的弟子。

有一天,李贤前去拜访程敏政,乐呵呵地说:“敏政呀,你考中了状元,可别得意忘形哟!”

程敏政毕恭毕敬地言道:“学生必定会牢牢记住老先生的教导,丝毫不敢有所松懈。”

李贤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行啊!你这谦虚好学的态度,我挺喜欢的。咋样,愿不愿意到我这儿来学习,咱一块儿研读研读经书?”

程敏政听了,那是激动万分,赶忙跪下来讲道:“学生我着实愚笨,若能有名师予以指点,那可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我真是感恩戴德,没齿难忘!”

打那以后,他就跟着李贤学习,学到了不少东西,收获满满当当的。

【三、学士赏识嫁女儿】

有一天,李淑娴跟侍女黛丝讲:“我听说新科状元郎程敏政被我爹收作徒弟,到咱家里学习了。我爹说这人挺谦虚的,品德和学问都很不错,就是不知道这人啥模样呢?”

侍女黛丝乐着说:“我听管家讲啊,那状元郎长得可俊了,气质非凡,很是出众呢。小姐您要不自己去瞧瞧?”

李淑娴的脸一下子红了,小声嘟囔着:“那可不行,我一个姑娘家,咋能主动去见男客人哟!”

程敏政倒是见过李淑娴几回,打心眼里觉得这姑娘着实是如花似玉,还满是才华。不过呢,他一直都严格遵守着师生的礼节,丝毫不敢做出越界的行为,就把这份心思悄悄地藏在了自己心里头。

李贤都瞧在眼里呢,他早就明白这两个年轻人的心思了,就是想试试程敏政懂不懂那风花雪月之事。有一天,李贤摆了宴席,邀来好多客人。吃饭的时候,他特意拿起一片藕,说道:“因荷而得藕。”这其实是个考题,就看程敏政能不能对出下联来。程敏政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琢磨了一会儿,总算张嘴说道:“有杏不须梅。”

在场的宾客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一个劲儿地夸赞程敏政的诗句精彩纷呈。李贤也乐呵呵地笑了,这两句诗已然表明了他俩的心思,无需媒妁之言就能喜结连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李家便和程家商议起婚事来,程敏政如愿娶到了心爱的人。新婚之夜,李淑娴略带羞涩地问道:“在那天的宴会上,夫君是否猜到了我的心意呢?”

程敏政面带笑意地点了点头,轻声细语道:“我懂淑娴你的心思,所以那诗句就顺嘴说了出来。往后啊,你我成为夫妻,永远都不会分开啦。”李淑娴的脸羞得通红,像要滴出血来一般,紧紧地靠在丈夫的怀里。

【四、官场传奇冤入狱】

程敏政娶了妻子之后,那官运可谓是顺风顺水。他依次担任过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内阁大学士等职务,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地方的传奇人物。

程敏政当官清廉正直,很受君主的赏识。然而,他性格刚直,这让一些同事对他心生嫉妒并加以攻击。有那么一些人总在背后说三道四,硬说他是靠巴结讨好才得以升职的。

在一次朝会上,有个同僚当着众人的面讲道:“程大人年纪轻轻就春风得意,可得多留神啊,可别因为自满骄傲而吃了大亏。”

程敏政淡然说道:“学生多谢各位先生的劝诫,肯定会抱着谦逊且谨慎的态度去求学和做事。”

有些人老是给他使绊子,瞎编些离谱荒诞的罪名,一门心思要让他名誉扫地。终于,在某一天,程敏政毫无预兆地就被抓了,给关进了大牢里。

原来呀,有人诬告程敏政在主持科举时搞舞弊,说他这次做主考官时录取了一个跟他关系特别好的考生。程敏政指天发誓,说自己跟那考生根本就不认识,可那些奸人还是把他给陷害了。

李淑娴得知丈夫被关进大牢后,哭得稀里哗啦,苦苦哀求父亲帮忙。李贤也是气恼万分,到处想办法来证明程敏政是被冤枉的。最后,程敏政的冤屈得以洗清,终于走出了监狱,重获自由。

【五、黯然病故留遗憾】

出狱没多久,程敏政的旧疾就犯了。他这人性格本就有些忧郁,这回遭受了冤狱,心里更是堵得慌,没过多长时间,就卧病在床了。

李淑娴整日整夜地守在丈夫床边,眼里噙着泪,不停地劝他打起精神来。然而,程敏政却意志消沉,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绝望,提不起任何兴趣。

李贤找了好多医生来给程敏政治病,然而,程敏政的身体状况还是一天不如一天,那些医生也没办法改变这一状况。

一天大清早,程敏政猛地跟李淑娴讲道:“我这一辈子啊,有荣有辱,有盛有衰,自始至终你都在我身边陪着,这点我心里清楚得很。等我走了以后,你得把自己照料好,别太难过了……”

李淑娴哭得不能自已,然而程敏政的眼睛却缓缓地闭上了。就这般,年纪还未到四十的他,由于忧郁过度患病,便突然与世长辞了。

在整个大明朝,读书人们都对程敏政的过早离世倍感痛惜。他的一生充满波折,不过也留下了不少精彩的趣闻。程家出了这样一个神童,最终却早早离去,着实让人感叹万分。咱们应该珍视当下这难得的时光,尽力去做善事,免得给自己留下悔恨。

【结语】

程敏政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起伏,就像一部精彩的人生大戏。他十岁时就初露锋芒,二十岁时达到人生顶峰,娶到了名门的才女,官运也颇为亨通。然而,仅仅一场误会带来的冤狱,就让他含恨而终,徒留无尽的惋惜。

程敏政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时至今日依旧鼓舞着后人。我们得感谢时光,不错过每一个能让自己实现突破的机会,奋发图强,追逐梦想,以自身的光芒去给他人带来温暖。要防止误会成为前行的阻碍,需怀有一颗宽厚且包容的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留下悔恨,度过一个毫无怨言、问心无愧的人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