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宋词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跨越千年的时空,依然熠熠生辉。
两宋时期,词坛名家辈出,佳作如云。这些经典词作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承载着时代的风雨和词人的悲欢。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以及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带您穿越词韵星河,品鉴两宋十大巅峰词作,领略宋词十大名篇的风采,感受那些流传千古的绝美词句背后蕴含的深情厚意与人生哲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仕途的巨大落差,使他内心充满了愤懑与不甘。在游览黄州赤壁时,他触景生情,挥笔写下这一传世之作。
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黄钟大吕,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尽显历史的沧桑感,也将个人命运融入历史长河之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三句,从形、声、色多角度描绘赤壁的磅礴气势。
苏轼借对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描写,展现其指挥若定的儒将风采,与自身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喟叹,用独属于苏轼的超然化解悲愤,展现其豁达的宇宙观。
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就是打破了传统词的婉约风格,开创豪放词风。这首词便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他将写景、咏史、抒情与议论完美融合,境界之宏大,情感之深沉,令人叹为观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熙宁九年,苏轼任密州知州,与感情深厚的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未见。政治上的失意,加上对亲人的思念,让他在中秋之夜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上阕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诗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苏轼对宇宙人生的哲思。
下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人生感悟相结合,透露出豁达的人生态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美好的祝愿收束全词,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福,可以说将亲情、哲理与人生况味融合,境界极高。
该词情感波澜起伏,结构严谨,以月为媒介,在赏月怀人的同时,将个体情感升华为普世哲理,语言空灵如诗,境界高远超逸,被推为“中秋词之冠”。

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因早年写下“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被皇帝在科举榜上除名,沦为“奉旨填词”的柳三变,这也使得他一生仕途不顺,长期流连于秦楼楚馆。这首词是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所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篇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凄凉的氛围。“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细致地刻画了两人分别时的无奈与不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白描手法描绘出离别时的悲痛场景,令人动容。
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孤寂与凄凉,融情于景,被誉为千古名句。柳永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将离别之景、离别之情层层渲染,使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在婉约词中独树一帜。
柳永的词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他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延续了词的婉约之风,也扩大了词的写作范围,创作了一些列慢词等,也开创了“铺叙”的写法。
这首词中将离别场景层层展开,情景交融如工笔画,“杨柳岸,晓风残月”七字写尽婉约词神韵,可以说是“羁旅行役之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其婉约词既有闲雅之情调,又有旷达之怀抱,开创了北宋婉约词的新风气。
他的一生虽然富贵优游,却也有着对时光流逝的敏感。此词是他在闲适生活中,因感于自然变化与人生无常而作。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描绘了词人在优雅的环境中饮酒填词的场景,通过“新”与“旧”的对比,引发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借花落燕归的自然景象,抒发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对生命轮回的思考。
全词语言清丽自然,意境含蓄深远,在淡淡的忧伤中蕴含着对生活的哲思,展现出晏殊圆融旷达的人生态度,“无可奈何”一联对仗天成,被誉为“天然奇偶”。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词是他的代表作,他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绘出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场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则将相会置于秋风白露的背景下,凸显出爱情的珍贵。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打破传统对牛郎织女爱情悲剧的描述,升华了爱情的境界,体现出对真挚、坚贞爱情的歌颂。
这首词立意新颖,颠覆了传统七夕词的悲情,以“金风玉露一相逢”赞美短暂相遇的珍贵,更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升华爱情境界,赋予离情以崇高感。
其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化腐朽为神奇,赋予传统题材以新意;且词句清丽如画,哲思隽永,格调高雅,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成为爱情词永恒经典。

满江红·写怀
岳飞〔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出身农家,却以抗金救国为己任。最为著名的当是岳母刺字的故事,母亲刺下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也成为了岳飞一身坚守的信念。
这首词表达的正是“精忠报国”的精髓,有他对中原沦陷的痛心,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还有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开篇便营造出激昂悲愤的氛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体现了岳飞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直接抒发对靖康之变的悲愤。“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夸张的手法表达出对敌人的强烈仇恨和战斗决心。
结尾“朝天阙”寄托了重整山河的理想,增强了整首词如金戈铁马、气贯长虹的气势。
全词气势磅礴,节奏铿锵,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激情,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而奋斗,说他是“孤篇压两宋”也不为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他对宋词最大的贡献,便是扩大了词的写作内容,可以说,凡是能写入词中的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了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这首词写于他退居江西上饶期间。他经常漫步于乡村,领略田园风光,于是创作了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夏夜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生动地描绘出乡村夏夜的宁静与生机。“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通过对星、雨、茅店等景物的描写,展现出夜行途中的意外之喜,末句“路转溪桥忽见”暗含峰回路转的人生豁达。
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闲适自得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与他豪迈的爱国词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其丰富的创作风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靖康耻”一直萦绕于心,于是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辛弃疾与同一时期的诗人陈亮志同道合,当时辛弃疾退居江西,陈亮来访,二人纵谈天下事。别后,辛弃疾写下此词寄给陈亮。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开篇便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表达了词人对军旅生活的怀念。“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绘出军队出征前的壮观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体现了辛弃疾的报国理想。然而,“可怜白发生”一句,从梦境回到现实,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最厉害之处在于结构独特,前九句一气呵成,描绘出豪迈壮阔的意境,最后一句急转直下,军事意象密集如鼓点,由此也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宋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被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生活在安定的北宋,所以词风婉转清丽。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病逝的巨大打击,晚年更是漂泊无依,词风沉郁低落。这首词便是她晚年的代表作。
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十四个叠字,层层递进地渲染出孤寂、凄凉的氛围,堪称千古绝唱。“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通过借酒浇愁却无法排遣忧愁的描写,突出了愁绪的浓烈。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以梧桐、细雨等景物为衬托,将词人的孤独、凄凉、愁苦之情谱成断肠之曲,最终“怎一个愁字了得”将孤寂推向极致。
全词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抒发了国破家亡后的身世之痛,情感真挚深沉,在艺术手法上大胆创新,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以日常意象写巨痛的方式,也让这首词成为“易安体”的登峰造极之作。

十、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名都伤黍离,词韵诉兴衰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宋代〕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生于南宋,一生布衣,生活艰难。不过这并不妨碍姜夔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他不仅擅长书法,还精通音律。工诗,是江湖诗风的奠基人之一;词最为著名,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
南宋时期,扬州曾遭金兵多次劫掠,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姜夔路过扬州,目睹扬州城的荒凉破败,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千古名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开篇点明扬州昔日的繁华。“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以“春风十里”指代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与眼前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扬州城的荒芜。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通过听觉和触觉描写,营造出凄凉、肃杀的氛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以桥在月冷的景象,表达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整首词最厉害之处在于姜夔化用了杜牧的诗句,重构了历史记忆,运用今昔对比、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扬州昔日繁华的追念。语言“清空骚雅”,以冷色调意象营造苍凉意境,开南宋咏史词新境。

这十首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它们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两宋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词人的精神世界,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