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汽」欧盟惶惶中加税,中方阳谋里反制

人汽解读吧 2024-06-15 07:56:36

作者:谢人杰

虽然靴子最终在6月12日落地,但早在3月份就有迹象表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已板上钉钉。当时商务部就已经获知,只是不确定具体税率。

最终出来的结果是不配合的企业加税38.1%,总计48.1%的关税,基本上完全打掉了成本优势。上汽首当其冲。成本优势更大的比亚迪等,税率从17%到20%不等。与其说根据销量确定,不如说是在惩罚不对欧盟境内进行产能投资的品牌。

看似能商量,实则没得谈

和预料的一样,特斯拉和欧企返销得到部分豁免。整个过程中,每一方都根据自身角色和利益关系,表达了支持或者反对的立场。都在意料之中,仿佛有一个剧本和一个导演,而且情节极为俗套,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可以磋商,但实际上没得谈。这种情况让商务部怎么谈?签城下之盟,自限份额,还是承诺不报复,求对方高抬贵手将关税降一点,或者承诺不再给予生产端补贴?如今这事已经上升到大国政治层面,商务部说到底只是政策执行部门,它根本无权决定妥协与否。而且真正的决策方也不可能妥协,现在不是2019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更不是2001年(入世谈判)。

欧盟也是如此,寻求谈判只是做个姿态。关税名义上属于主权范围,实际涉及双边关系。国内大多数舆论,都没摸清布鲁塞尔和巴黎主要的不满之处。

目前国内舆论大体上有共识,即这事是法国拱火,欧委会扣扳机。博雷利、朔尔茨和德佩罗·桑切斯,和BBA象征性反对。中方还不能不满意,因为美国加税100%,两党连个反对的声音都没有。

为什么不投法德意

加税这事,实际上反映了在新能源的进程中,欧洲相关产业已经落后到必须由政策拉偏手才能保住老家的地步。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整车进口关税高达120%-150%,后来还是觉得不行,挡不住,在原有基础上又加了80%的“进口调节税”,以此迫使发达国家进来投资,帮我们把水平提上去。在提上去之前,先开开眼,知道主流水平的乘用车是如何制造的,零部件是如何进行品控的。

现在风水轮转,轮到欧美对中国加重税了。战报不可信的话,战线不会骗人。

那么,欧盟是不是像当年中国那样,期盼着技术领先的主机厂来投资呢?当然想,都快想疯了。去年,意大利政府决定动用65亿美元的政府储备资金,支持消费者购买“意大利生产的汽车”。这个饼,先后展示给斯特兰蒂斯和奇瑞。

法国总理阿塔尔不但去年跑到比亚迪总部“路演”,今年还敦促比亚迪加快决策步伐。但法国还不如意大利,后者还知道画个饼,法国连个投资税收减免都拿不出来,还要占股份。

但是大家都知道,法国、德国属于资本投资高地,成本比较高,工会爱搞事。欧盟有27个成员国,彼此之间不能征收整车关税。只有失心疯了才跑到成本高地去投资。

在西班牙、匈牙利这些国家建厂,不止是成本低的问题。这些国家都没什么本土整车品牌,因此也就没有产业负担,对外来品牌抵触心理较少,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在市场上竞争起来,有些争议绕不过监管。这时候监管和舆论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奇瑞投了巴塞罗那,接了日产2021年放弃的工厂,不但把辞退的工人招回来,还大张旗鼓地扩招。当地居民都把奇瑞当成自家品牌,纷纷表示干劲十足。因为一个整车厂带来一整条供应链,增加的工作岗位,可不止总装车间那点。

如果奇瑞和斯特兰蒂斯在西班牙有什么争议,当地大概率不会站斯特兰蒂斯。当时温州人跑到西班牙卖鞋,气的西班牙相关企业找人上街烧掉中国鞋。现在中国人开始在当地投资汽车,双方利益就走到一起去了。

从利益负担低的区域入手,显然是明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没有汽车工业要保、但兜里都有俩钱的国家,汽车价格成了西方低谷。就是这个道理。

法、德、意都有难以割舍的产业利益。这就造成了结构性矛盾,无论投资还是关税,都很难谈拢。

拿捏对方软肋很容易

欧盟其实挺希望中国对等制裁。德国的高端车很多在美国生产,而且欧盟去年和中国的逆差降了,但仍有2900亿欧元。和中美贸易战一样,无论小打,还是全面大打,顺差方总是先打光子弹。

再说,欧盟已经承认汽车竞争不过中国(虽然找了个补贴理由),它可以通过加税削弱中国车的竞争力,还透过税率来恶心中国人,因为税率刚好骑在直接贸易几乎无利可图的边缘。中国对欧盟汽车加税,并不改变对方的竞争力劣势。而且豪华、超豪的高端车,加几十个点的关税,不过是回到2006年,目标消费者仍旧会埋单(虽然越来越少)。

人家出题、我们做题,这个思路并非最佳。

咱得想想,欧盟和英国有啥舍不得的买卖,而且存在明显的单边优势。有人说空客飞机,这个先排除。因为鉴于波音的现状,空客的干线飞机面对的竞争很小。为什么要带上英国,因为英国从来不会放弃掺一脚的机会。必须一块收拾。

现在的英国和欧盟舍不得的产业明摆着,一个是农业,另一个是教育。

进博会里面,欧盟一众国家,几乎都卖力地推销农产品。大宗主粮、油料作物,他们戏不大,主要是些葡萄酒、奶酪、巧克力等加工食品。

农产品赚钱效应当然差点意思,但欧盟能卖、我们也愿意买的,也就是这些玩意了。而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农协是传统票仓,在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是如此。得罪了农民死路一条,哈贝克被抗议的农民用拖拉机封住了港口,从游艇上都下不来。

如果中国愿意,不承认英国、欧盟高等学历,再给法国葡萄酒来点关税助助兴,很快英国和法国人就只有哀嚎的份儿。当然,还包括投资法国酒庄的中国人。反正英国水硕在中国的校招当中已经被歧视了,也不差这一锤子。这两个领域,妙就妙在对方很难对等报复,就像中国面对电动车被加税一样。

战术上有效,不等于战略上势在必行。尽管欧洲人动辄喜欢在小事上恶心人,但中国视欧盟为独立地缘力量的基本看法不变。尽管欧盟干了不少跟着美国走的政策,但其内部制衡的力量始终存在。而且欧盟的税率,似乎也不想一棒子打死。

中国的反击,未必第一轮就捅对方腰眼。尽管官方放了很多狠话,相信直接反应应该是比较克制的。一句话,双方还得慢慢玩,像中美那样近乎摊牌,不大可能。

0 阅读:0

人汽解读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