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使用快递,虽然感受了一些问题,但从没见过快递业的那个企业真的捅下什么大篓子。没想韵达成了第一个被国家邮政局立案调查,这也算是快递业的首次触礁了吧。

根据环球网的报道,国家邮政局依法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原因是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损失。韵达这是怎么了?他又为什么会被监管部门盯上?我们看这次立案的原因,快递网点审核不严,诈骗宣传品流入寄递渠道。诈骗宣传品一般都包括非法贷款广告、投资骗局、中奖诈骗、虚假医药产品宣传等,就是他们愿意用快递形式寄送给目标受害者。我记得前段时间一个新闻,有一伙骗子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发了90万个诈骗快递。这快递公司在揽收快递时肯定是没有严格核查寄件内容。
按规定,快递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正常来说当面打开包裹,供快递员检查,但很多快递员或者网点为了图省事,我看大部分的时候都没有严格执行该规定。韵达与顺丰、京东物流不同,它采取的是“总部+加盟商”模式,也就是他的地方网点由不同的加盟商运营,总部主要负责品牌授权、技术支持、系统管理等。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扩张快、成本低,但问题是对加盟商的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漏洞。如果总部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那么个别网点为了追求揽件量和利润,就会放松安全审核,导致违规行为发生。诈骗宣传品的寄递肯定不是一个两个了,应该是很长时间的大量的问题。
如果快递企业有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应该能够提前发现并阻止类似包裹进入寄递网络。但韵达显然未能做到这一点。它在信息化监管、A黑名单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短板。韵达事件似看起来像是快递业即将刮起的一阵飓风的前兆。
近年来,国家邮政局、公安部等部门多次强调“快递实名制+收寄验视+过机安检”这个要求。未来肯定会更加缩紧这个制度,违规企业面临的处罚会更重。在整个快递业中呢,顺丰、京东物流等直营制快递企业,在安全管控上更有优势,而像韵达、中通、圆通等加盟制企业,主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加强管理。他们得做出一些需要一些成本的改进措施,那样一来部分经营不善的加盟网点可能会被淘汰,这样一来行业的整合就会加速。
当然,未来的快递业将会更加依赖智能安检技术,进入到一种“AI风控”时代。会更加依赖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来提升包裹检测和风险预警能力。到那个时候,这一类问题应该就可以杜绝了。看来,快递企业不仅要“送得快”,更要“管得严”。 安全合规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能在安全管理上投入足够资源,就可能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