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国际形势果好转,万不可放弃十八个月的牺牲,适六年中不主战,公所深知,今日反对和议,是为国家百年设想,乞公垂听。”
1938年12月底,为抗战奔走而劳累过度,卧病在床的驻美大使听说汪精卫叛逃出国后,急忙确定劝阻。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之一直撑着抗战的低调,虽然经过淞沪抗战和淞沪会战,呼市的求和思想几经变更。
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九一八事变后)六年之中,他不主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12abb4b552eb311a9a26703f59c4ac8.jpg)
胡适之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日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已经爆发,同样一向主和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最高领袖蒋介石都宣称中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但是胡适却仍对日本抱有最后的和平希望,并向蒋介石陈述自己的和平意见:
其一,趁此实力可以一战之时,用外交手段恢复新失之土地,保存未失之土地。
他设计的步骤是,第一步停战,恢复七月七日以前的状况。
其二,全面调整中日关系,对日本再次进行和平交涉。
他在国民参政会议上甚至写信给蒋介石让他放弃东三省和热河。
与此同时,胡适还和国民党内部的悲观派,如汪精卫、周佛海等人成立所谓的“低调俱乐部”。宣扬“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的悲观论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33573dcbe2d2d0fada7515dac95f57.jpg)
汪精卫
据周佛海日记,8月3日、11日、16日、18日、28日和30日这些天里,胡适之一直都和周佛海、陶希圣进行密谋,如何才能获取“真正的和平”。
期间,周佛海甚至希望有胡适之出面跟日本人打通交道。
日本人今井武夫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也说,大家都知道,胡适、陶希圣和梅思平等人都向蒋介石建议对卢沟桥事变采取不扩大的方针。
所谓不扩大,就是求和。
众所周知,汪精卫、周佛海乃至陶希圣后来都曾经沦为卖国贼、大汉奸,为什么直到七七事变,在我们今天看来全面抗战已经全面爆发的时候,胡适之还要和他们一样“求和”呢?
一方面,胡适始终认为,一战之后日本已经是“既成的强国”,中国短期内贸然开战是不可能战胜日本的。
1935年他在给时任教育部长王世杰的信中说,大致要有十年和平,才能对日开战。
另一方面,胡适一直都昧于日本,他虽然早就认识到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但他始终没有意识到日本侵略中国,不是要金银财宝、土地租界,而是要灭亡中华。
因此,胡适之认为,七七事变和原先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一样都是局部事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726067ee3018d3b96b88e0d1964d78.jpg)
抗战中的士兵
只要是局部事件,我们就可以舍弃一切可以舍弃的,谋求和平,发展之后,来日再战。
因此,即使同为“低调俱乐部”成员,胡适的低调与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放弃自我的低调是不同的,胡适的低调是有底线,有限度的。
针对十年的和平期限,如果实在不得,胡适之也可以坚决死战。他对王世杰说:
委曲求全,意在求全,忍辱求和,意在求和。不能得十年的和平,则终不免于一战,我们必须有做长期苦战的决心方能希望着有代价的交涉,必须使人感觉我的让步是有限度、有计划、然后人肯出代价……
1937年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接着他们要从多路调兵遣将,彻底展开了“灭亡中华”的险恶计划。
而这个时候,胡适之才真正意识到,和平绝无可能。
淞沪会战中装备十分落后,但表现十分英勇的中国士兵“无比壮烈的抵抗和前赴后继的牺牲”让胡适意识到,中国军队肯打、能打。
然而,同样一场会战,胡适之看到的是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和壮烈牺牲,但汪精卫看到的却是日本的横行长空的飞机和横行陆地的大炮。
对此,胡适之劝汪精卫,不要太性急,不要太悲观,后来他又用同样的话劝高宗武“不要太心急,不要太悲观”。
后来胡适回忆说,那一天我已经明确告诉汪精卫,高宗武和陶希圣三人,我的态度全变了,从此走上了抗战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汪精卫、高宗武和陶希圣,三人叛逃出国后,由于高、陶二人认清了汪精卫所谓的“曲线救国”,就是“彻底卖国”。
于是便在报纸上将看到的日、汪绝密文件报道出来,后来二人回到重庆,都成了笔杆子对汪精卫卖国的行径进行了露骨的揭露和批判。
这个时候,胡适不仅早已经退出在舆论上抵制日本侵略,还出任驻美大使,为中国争取美国贷款,对抗日战争做错了巨大的实际贡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043ca2e1dd13eb74ffd7aa18e2bc2e5.jpg)
蒋介石
胡适曾经说:在举国都唱高调的时候,我不得不唱低调,当都在唱低调的时候,我又不得不唱一点高调了。
很多人把胡适之与汪精卫等同视之,这是不对的,因为正如高、陶揭露的,汪精卫的曲线救国,实质就是彻底卖国。
而胡适无论战还是和,他都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那就是救国——
这是胡适之和汪精卫的本质区别!
区别就是一个有能力卖国,另一个没能力卖国
两个卖国的家伙
兄台既然热衷为汉奸走狗洗白,那就先以死明志吧!不然百无一用是书生,越洗越黑,不死没球用
一个卖给日本,一个卖给美国。
你们最近疯了嘛 一天刷了100多篇了 都懒得骂了
嗯,区别就是一个姓汪、一个姓胡。本质上都是汉奸卖国贼!
洗了一地的血腥
一个是战犯,一个死的早的国贼
本质就是一个舔日,一个舔美。胡适还教美国人不要对中国太好,因为中国不配,太给脸反而是不对的。说更直接一点,假如美国入侵中国,那胡适可能比汪精卫做的还过分,可能都用不着等两年再叛逃
一个蟊贼,一个国贼!
一个卖国,一个误国。
别替汉奸洗白了
蒋光头评胡适: 民族文化之蟊贼、卑劣之政客、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其人格等于野犬之狂吠!
出任美国,屁事没干,光等美国佬自己上门。
都想做汉奸,一个没做成,一个做成了!
1.1904年,胡适13岁,与江冬秀订婚; 2.1914年,胡适23岁,搞上了邻居韦莲司 3.1914年,胡适23岁,搞上了同是赴美的陈衡哲; 4.1917年,胡适26岁,抛弃二人回国和江东秀结婚,伴娘曹诚英; 5.1923年,胡适32岁,搞上了曹诚英,搞大了肚子,劝她堕胎;和江东秀提出离婚,未果; 6.1925年,胡适34岁,搞上了朋友王赓的老婆、朋友徐志摩的情人﹣--﹣陆小曼; 7.1936年,胡适45岁,搞上了学生徐芳的发小 …… 胡适曾说:“我情愿亡国,也不能和日本作战”。 他还对宋子文说:“反正东北都丢了,我们打不过日本人,不如顺水推舟,把东北送给日本人,换取和平……”。 其主子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列出一二与大家商榷: 1942年10月13日,“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1960年10月13日,“其人格等于野犬之狂吠”,“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作为一个半文盲,我还知道精卫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胡有啥???连个卖国贼都不如!!!![得瑟]
胡适也只能和汪精卫相比。
再怎么洗也是个脏东西
一丘之貉!乌鸦笑猪黑。[得瑟]
胡适也是卖国贼
🤮🤮🤮
没有区别,都卖国
大家都举报一下就好了
胡狗屎
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静静吃瓜]
卧槽,把卖国说得如此的清新脱俗!
这两个人的区别就是没有本质区别,胡因为没有权力所以只能嘴上投降卖国,他如果有权力不会次于汪精卫,胡适的投降卖国是骨子里的,实际上他更舔美国
一个实干,一个投机;一个尚有激情,一个老油条子。一对混蛋![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作者为汉奸文人洗白,最近估计钱下来了,那些驴马烂子又活跃了。
胡和汪当然有区别,区别就是胡适是唯一一个被溥仪,光头和教员同时看不起的。
应该是郭沫若与汪精卫的本质区别才对!
沦落到与汪精卫比较“爱国”,这本就是汉奸的待遇
都是一丘之貉
一个文化败类,一个投降派的政治领导,
已举报,为汉奸战犯洗白。
一个务实卖国,一个务虚卖国。从这篇小作文看条虚的影响更长远也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