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人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较高,就不得不加快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走路快、办事快、说话快,甚至于吃饭也快。久而久之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的常态。这样一来,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失眠。
失眠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失眠的其中一个常见原因与脾胃的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胃是血气生化之源,所以脾的主要功能就是运化食物,一旦人体脾胃的功能出现障碍,吃的食物就会消化不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积食,脾胃会越来越虚弱,人体的胃肠道菌群也会失去平衡,慢慢的就会引起内分泌代谢异常,激素分泌也会开始出现异常,并且引起抑郁、烦躁、精神萎靡等症状,从而会导致失眠。正如《素问·逆调论》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失眠患者中,有1/3的患者属于胃不和造成的。
不寐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暝”等,认为是由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而《素问·逆调论》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胃部不适,那么睡眠就会受到影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胃不和主要是指胃部疾病的症状,如胃脘痞闷、胃胀疼痛、嗳气、吞酸、烧心等不适。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脾胃虚弱、食滞胃脘、脾胃热盛或脾胃阴虚等原因引起的。这些胃部问题会进一步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神,导致心烦不宁、失眠等症状。

中医还认为,脾胃失和、肝气不舒也可能导致“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影响睡眠。同时,肝气不舒也可能导致情绪烦躁、失眠等问题。因此,中医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疏肝理气、安神定志等手段来改善睡眠。
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在疏调气机理论中提出:不寐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神舍不宁、心神不安的异常状态。如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胃失和降以及虚火痰热等邪气扰心等,均可能使体内气机失调神不安舍而致不寐。而张老的疏调安神汤则是运用了“疏调气机,一体两翼”的理论治疗不寐。
理论中强调疏调人体气机必须以疏利肝气与调护脾肾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为基础,同时兼顾其他有关并发证候而统筹处治。脾主运化饮食水谷之精微以奉养全身,化生气血,是维系生命的后天之本。肾主藏精,其间之元气为诸气之根,是人身生命之源,乃先天之本。若脾失健运,水谷精气无源,肾间元气不充,元阴匮乏,水不涵木,肝失濡养何来正常疏泄之力。所以,并非单纯之疏肝理气解郁所能圆满实现治疗之目的。因此提出了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之“一体两翼”的基本治疗理念,既可促进肝之疏泄调达功能,又能顾护先后天之本的肾脾气机。运用张震国医大师的疏调理论补其不足,去其有余,疏利气机,调谐阴阳,驱除病邪,扶持正气,疏调中焦气机,使之达到脾升胃降的气机调畅的目的,则可促进睡眠恢复正常。
总之,“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中医对胃部疾病与睡眠关系的一种认识,强调了胃部健康对睡眠的重要性。“胃不和则卧不安”,是很多现在年轻人失眠的原因之一。现代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较大,肝气郁结于内,日久化热伤阴,或者思虑过度,劳神费心,则耗伤心血。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还可导致多种疾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采用中药、针灸、按摩、药枕等中医方法对失眠进行防治,一定程度上可达到养心安神、助眠定志的功效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失眠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日常调理方法:
★心脾两虚型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饮食乏味,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或苍白。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药膳推荐:黄芪当归乌鸡汤。亦可用山药、红枣、莲子等熬粥或做汤。
★肝火亢盛型
症状:不寐,急躁易怒,甚至彻夜不眠;胸闷胁痛,口渴喜饮,不思饮食,口苦而干,目赤耳鸣,小便黄,大便干。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药膳推荐:夏枯草、金银花代茶饮,或用栀子、菊花代茶饮。
★阴虚内热型
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药膳推荐:黑豆老鸭汤。亦可多食用黑芝麻、桑椹、枸杞子等。
★饮食停滞型
症状:胃脘部胀满,口苦口臭,时有疼痛,恶心伴有呕吐;心烦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结。
治法:消食和胃,安神宁心。
药膳推荐:山楂泡水代茶饮有一定的消食功效,并可适当节食,多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按时吃饭,不能暴饮暴食,少吃多餐,少吃油腻刺激的食物比如炸鸡、汉堡、麻辣烫等,需要多吃清淡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蒜苔、香蕉、苹果等,也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慢走慢跑。同时,每天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喝杯温牛奶,保持心境平和,也可以促进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