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传说归传说,历史是历史。事实上,章献皇后刘氏是宋真宗的初恋情人。刘娥幼时孤苦貌美、善说鼓儿词(就是边摇拨浪鼓边唱曲儿),在京城开封谋生。十六岁的襄王(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当时叫赵元侃)第一次见到刘娥时,沉醉于表演之中刘娥楚楚动人。赵恒“一见钟情”,并将她迎入王府。
正当二人形影不离、你欢我爱之时,襄王爱上了贫民女子一事被襄王乳母获知。她让赵恒和刘娥断绝联系,并让赵恒将其赶出王府。赵恒难舍,乳母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宋太宗。宋太宗勃然大怒,责备赵恒过早沉迷于女色,并下令将刘娥赶出京城。
赵恒迫于皇命把刘氏送出王府后,将其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中。俩人从此便只得暗中幽会,这份地下恋情一直持续了15年之久。
太宗赵光义挂单后,赵恒继承大统。当家做主的赵恒很快就把刘氏接入宫里,并封其为四品美人。此时的刘氏已非昔日击鼓小妹,经了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是才华出众。郭皇后病逝后,真宗很想立刘氏为后,但她既无子嗣又出身卑微,群臣多不赞同。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
真宗后妃曾经生过5个男孩都先后夭折,忧心如焚的真宗和刘氏共同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让刘妃的侍女李宸代之。后李氏果然生下一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被抱到刘氏那里认其为母。
真宗早在赵祯出生三个月前,便已宣布刘氏怀孕,并定了级别——修仪(皇后之下、妃嫔九级称号)。刘氏既已“生子”,四十四岁的刘氏虽几经波折,最终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刘氏贵为皇后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而是凭借超群才华“每每襄助真宗”。久之,真宗便离她不得,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后来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都由刘氏处置。
之后,更是病重的真宗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
乾兴元年二月,54岁的宋真宗赵恒驾崩,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
而小皇帝赵桢那时只有十一岁,所以刘氏摄政的十一年,一切国事皆由其决断。
赵桢的生母李氏呢?她虽一直居于宫中,却始终是一般宫人,和民间抱养子女一样,一直不得与亲子相认。明道元年初,四十六岁的李宸患了重病,刘太后赶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
然而,李氏福薄命浅,在封妃当天便病逝了。李氏病逝后,刘太后想秘而不宣,准备以一般宫人的身份殓葬了事。但宰相吕夷简“要想保全刘氏一门,就必须厚葬李妃”一句话,使得刘太后如梦方醒,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并穿上皇后冠服,以高规格为李宸妃发丧。
三
空穴易来风,万事皆有因。虽然,史实中的刘太后,绝非如“狸猫换太子”传说的,夺子杀母般恶毒。且史书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但民心向来是向善更嫉恶的:有人敢以权谋私,夺人之子。公众便敢“人肉搜索”她的一切恶来、就敢传说她夺子杀母、不得好死!
好歹刘太后做事还不算太过,好歹她依照宰相的提醒,给了李宸妃高规格待遇。否则,仁宗绝不会“待刘氏恩礼如故”。否则,眼见的一场血雨腥风是万难一扫而过的!
阿弥陀佛: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福祸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