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可能半真半假
——新视角读《史记》之二十一
文/宋玉山
“赵氏孤儿”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人们无不被故事的悲壮曲折、侠肝义胆所感动。故事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泛流传。法国大文豪伏尔泰专门创作了一部《中国孤儿》的戏剧,足见其影响深远。那么,“赵氏孤儿”的故事,真实成分有多少呢?历代史学家看法并不一致。
有关“赵氏孤儿”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的《赵世家》。司马迁用了两千多字的篇幅,记叙了故事的全过程。
赵盾死后,儿子赵朔承袭爵位。晋景公三年,曾经受到晋灵公宠信的屠岸贾做了司寇,他以晋灵公被杀为由,要诛杀赵氏家族。屠岸贾不请示国君,擅自率兵攻袭赵氏居住的下宫,杀死赵朔、赵同、赵婴齐等人,并灭绝其家族。这就是著名的“下宫之难”。
赵朔夫人是晋景公的姑姑,已有身孕,逃到景公宫内避祸,不久生下一子,就是赵武。屠岸贾闻讯后进宫搜查,夫人把婴儿藏在裤子里得以脱险。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冒死从宫中抱出婴儿。两人见屠岸贾搜查婴儿甚紧,便定下一计,找了个别人家的婴儿,由公孙杵臼抱着,程婴则前去自首。屠岸贾信以为真,把那个婴儿和公孙杵臼都杀害了。程婴独自抚养赵武成人。十五年之后,晋景公为赵家平反,诛杀屠岸贾家族。赵武恢复爵位,后来做了正卿。程婴见心愿已了,含笑自尽。
《史记》记载是否真实,历代史学家存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史记》记载与《左传》有很大不同。《左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历史学家研究春秋时期的问题,主要参考《左传》。《史记》中的许多史料,也来源于《左传》。而《左传》对赵氏家族的记载是:灭门存在,孤儿没有。
据《左传》记载,晋景公十七年,赵氏被灭门,但遭受灭门的,只有赵同、赵括这两支,赵朔这一支没有被祸及。赵朔早在景公十一年就死了,当时赵武已经七八岁了,根本没有遗腹子。更令人无语的是,造成赵氏灭门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竟然是赵武的母亲赵庄姬。
原来,赵朔死后,庄姬耐不住寂寞,与赵朔的叔叔赵婴齐有了私情。当时执政的赵同和赵括,也是赵朔的叔叔,对此事很气愤,就把赵婴齐流放到齐,后来死在那里。赵庄姬气昏了头,发誓要报复。她联合对赵家有积怨的栾氏、郤氏等大家族,诬告赵同、赵括谋反。晋景公信以为真,杀了赵同、赵括,并灭其族。这就是历史上的“庄姬之谗”。
不仅《左传》,其他先秦文献中,都没有“孤儿”的记载,也没有屠岸贾这个人。
当然,《左传》记载,不一定是准确无误的历史事实,《左传》没有记载的,也不一定没有此事。司马迁被公认为治学严谨,不可能无中生有,随意编造。那么,司马迁写“赵氏孤儿”的史料,从何而来呢?
据学者考究,可能来源于赵国史书。赵武的后代建立了赵国,赵国的史书,在写赵氏灭门时,有可能隐蔽“庄姬之谗”,编造“赵氏孤儿”,可惜赵史已经失传。
还有的学者考究,可能来源于民间口传史料。在山西一带,至今还保留程婴墓、公孙杵臼墓等遗迹。这些赵国史料和民间传说,恰好符合司马迁的心理需要。司马迁因受宫刑,心中愤懑之气难出,就借书中人物抒发情怀。
《史记》中的复仇故事,都写得有声有色,最典型的,是伍子胥为了雪恨,鞭打平王尸体。其实,楚平王已死十年之久,早已成了白骨一堆,哪里还有可鞭之尸?所以,先秦文献记载的都是鞭坟,司马迁觉得不过瘾,改为鞭尸。这一改,的确是痛快淋漓,突出了复仇效果。司马迁因为有浓厚的复仇情结,就把“赵氏孤儿”的故事写进《史记》里。
由于《史记》的巨大影响,再加上描写精彩,故事感人,这个原本可能并不存在的“赵氏孤儿”,迅速被“历史化”了。自《史记》以后,历代官修史书,大多都对“赵氏孤儿”有记载、有认同,俨然成了历史。
到了元朝初期,有个叫纪君祥的人,写了一部《赵氏孤儿》杂剧,很快引起轰动。当时元灭宋不久,宋朝皇帝就是赵氏后代,人们以此激发民族情感。后来,《赵氏孤儿》被改编成多种剧种,广泛传播,而且故事情节越来越曲折感人,交出去的婴儿,也变成程婴自己的孩子了。
到清朝雍正年间,有个法国传教士被该剧感动,把它译成法文,后又被翻译成英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种文字。《赵氏孤儿》入选“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国学大师王国维赞道:“列入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现在来看,“赵氏孤儿”是真是假,已不重要。司马迁讴歌赞扬了舍生取义、不屈不挠、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精神,这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也是“赵氏孤儿”广泛流传的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