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新疆,左宗棠竟然遇到一支部队,孤守塞外10多年,还有数百人

路生观史 2022-02-21 19:25:56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是1876年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争。当年4月,清军在肃州(今酒泉)誓师,湘军将领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率军进疆。很快,进疆大军在巴里坤遇到了一支清军部队,这支部队已坚守巴里坤十多年时间,还有数百人。

十多年了,这支部队困在巴里坤的会宁城中,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苦苦支撑,终于盼来了大清的军队。喜极而泣,泪水在那一刻里点燃希望,这支困守巴里坤的军队,有一百多人的战斗兵力,再加上军官家属、老幼妇孺还有数百人。他们打着清朝旗号苦苦支撑,在新疆各地已沦陷,会宁城孤立无援、粮饷断绝,兵民病饿死者甚多的情况下,让巴里坤成为阿古柏“洪福汗国”中的一块飞地。

这支军队续写了唐朝安史之乱后,李元忠、郭昕率安西军残部“泣血相守”西域数十年的传奇,成为又一个边疆军人群体忠于祖国又一鲜活的感人事例。

巴里坤满城

01.何琯,孤军中的铁血总兵

这支孤军的总兵叫何琯,生卒年不详。在今天留下来到资料里,他是甘肃民乐人,从小习武,长大从军,屡建军功,由士兵擢升为把总、千总、总兵。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俄帝国支持下,占据了南疆、北疆的部分地区,纠集土匪叛乱,杀害地方官吏,接着把矛头指向新疆东北部的重镇巴里坤。

其时,清政府已是内忧外患,顾及不了许多,抽调不出兵力驻防巴里坤乃至消灭阿古柏,只能见招拆招地想要任命一名总兵去巴里坤。但当时的情况是,不可能在就职时带上大量的钱粮与军队,只能孤身上任,有着丢命的危险。朝廷的命令下了几次,都没人愿意去,或者说没有敢去。后来,授何琯为巴里坤总兵,他临危不惧,勇敢赴任,到任后,率领士卒边守城、边种地,很快做到了人马自给自足,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巴里坤老照片

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证,也能让勇敢者在绝境中生存下来。因为勇敢,何琯不仅难坚持守城,还能瞅准时机,开城突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最终保全了巴里坤。但当时因甘肃肃州回民起义等原因,巴里坤与内地的交通隔绝,粮饷不继,很快成为一座孤城,也随时危在旦夕。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何琯总兵还是带领士卒在巴里坤坚守了十多年,1000多人的部队在经过一次次的战事,到最后只剩下了100多人。

打开城门!这一次不是战斗,而是迎接收复新疆的自家清军。孤军的士卒丢掉武器,冲下城楼,与进疆大军相拥而泣。进疆大军为他们换装发饷,十多年的艰苦困守在此刻变成了新生的希望,巴里坤因此被作为进疆大军屯军的根据地,成为了进疆大军收复新疆的胜利基石。何琯的事迹让左宗棠深受感动,而他本人随后被朝廷调任四川提督。

何琯高高兴兴起就任了,但他英勇坚守巴里坤的事迹却一直没被巴里坤人民忘记,后来,他弃官归田,回到家乡张掖民乐定居,去世后,巴里坤父老通过新疆巡抚陶模奏请朝廷允准.为他建造了祠堂,以纪念他的辉煌功绩。直至清末,陇上名人刘尔忻也赞誉他是“筹边良将”。他就这样名垂青史,在巴里坤父老的心中,他一直是保城护民的铁血总兵。

巴里坤草原

02.悲壮的新疆八旗军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祖国的疆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推动着历史文明进步。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大清,也有着数代皇帝对新疆的苦心经营。

清统一准噶尔之战是清朝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并将其纳入版图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1688年正式打响,一直到1758年才宣告结束,长达近70年。雍正时,清朝的军队主要驻扎在东疆的巴里坤、哈密、吐鲁番一带,准噶尔部在乾隆被平定后,清廷进一步开始调动内地的部队驻防新疆,这就有了新疆的八旗军。

从历史资料来看,从1758—1783年,清廷共修建了6座驻防城,迁八旗官兵进行永久驻防。伊犁建有惠远城、惠宁城,驻兵 14608 名;巴里坤建会宁城,驻兵1084名;乌鲁木齐建巩宁城,驻兵3376名;古城(今奇台县)建孚远城,驻兵1084名;吐鲁番建广安城,驻兵564名。共有兵员两万余名,连同眷属近4万人,沿伊犁河流域建城布防,组成了一支精锐善战的边防军。

这些人中,大多来自东北和甘肃,防御的重点在伊犁,有名的索伦营、锡伯营均为来自东北的鄂温克、达斡尔、锡伯族等民族的精锐组成。为此,《清实录》中说:“伊犁为将军帅庭,故驻兵尤多。有满洲、蒙古八旗官兵,有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等兵,环卫森严,所以靖边圉而资控驭,最为整肃!”另外,1763年清廷还将凉州、庄浪3200名满洲、蒙古兵,携眷迁往伊犁永久驻防。这些人在新疆的驻防岁月至最后极其悲壮。

1864年,受陕甘回变的影响,新疆是发生了回族、维吾族等民族的动乱。当年春天,叛军包围了乌鲁木齐的巩宁城,同年九月,攻陷伊犁惠宁城,并包围惠远城。当时的乌鲁木齐都统为平瑞,伊犁将军明绪。现在,人们依然能通过网络,找到二位的一些资料。

平瑞,那拉氏,满正黄,翻译生员,先后任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乌鲁木齐都统。明绪,诺洛氏,满洲镶红旗人,历官刑部员外郎、甘肃布政使、署陕西按察使、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等。

乌鲁木齐老照片

按理说,乌鲁木齐乱了起来,奇台的建孚远城、吐鲁番的广安城、巴里坤的会宁城,甚至伊犁方面都可以调兵前来救援,但问题是由于动乱是受陕甘回变的传导,如果从吐鲁番和哈密所在东疆调兵,就意味着新疆的门户大开,而且,当时这两个地方也受到了动乱的威胁。这样一来,就剩下奇台和伊犁了,而在伊犁和乌鲁木齐中间的库尔喀喇乌苏也闹了起来。

库尔喀喇乌苏地大致相当于今塔城地区的乌苏市、伊犁州直辖的奎屯市、博尔塔拉州的精河县以及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南部、独山子区一带。由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统辖,领队大臣驻庆绥城(今乌苏市)。庆绥城是一座小小的城,被叛军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占了。也就是说,通过伊犁调兵救援乌鲁木齐已经行不通了。那么就剩下奇台了,派出的援兵很快就被打了回来,且受动乱影响自身也难保了起来。

乌鲁木齐巩宁城

这样一来,以妥明和索焕章为首的叛军,就可以集中各个点上的兵力,围攻乌鲁木齐,并有了昌吉、阜康等地的支援,合得在巩宁城内的平瑞孤立无援,陷入绝境。从7月16日巩宁城被围,至9月末城被攻破,平瑞一直坚守了82天。这82天,平瑞和守城将士们一起吃光了城里能吃的一切,包括战马、草根、树皮等等。平瑞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关于他的殉难有好几个版本:一是说他突围不成,自尽了;二是说他想去和叛军讲和,请他们放过城中的百姓,但被叛军在路上刺死了。

最后一种说法来自于平瑞的幕僚长庚,长庚在这次战斗中突围了出去,并在后来做了伊犁将军。长庚说当时叛军从城东门涌入城中,平瑞还在城头指挥作战,但时间不长,身边的兵丁大多战死。平瑞对身边仅有几位少年兵丁说:“我身为大臣不可为贼辱,尔等各觅生路!”并厉声谓余曰:“无守土者无殉城责,汝其速行!”

长庚说,他听了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余闻之泣下),但还是意犹未决。随后,他看到平瑞”向北叩头起而自戕”。长庚还说,他快速来到平瑞的住处,接出了平瑞的孩子,但平瑞的夫人却将孩子夺了回去,最终举家自焚。“余驰入署中抱忠襄公(平瑞)幼子欲奔。忠襄公夫人夺之回,阖宅皆仰药举火以殉。余于是潜出低徊泣涕不知所往。”

平瑞死后,他手下的官员除长庚等人突围,其余人与叛军展开巷战,100多人战死。巩宁城八旗军全军覆没。城中的老百姓,因为守城时,平瑞发给了他们武器,最终被妥明屠城,尸体堆积如山。一些老弱因不想被叛军侮辱,跳井了,井口都被尸首塞满了。

明绪

当年的动乱多点爆发,叛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乌鲁木齐失陷后,伊犁也被围攻。叛军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伊犁周边城镇也相继失陷。这时的清廷,因为主力被牵制在陕甘无力西顾,所以,伊犁的八旗军守城也只能靠自己了。叛军攻陷惠宁城,并包围惠远城,明绪率旗兵固守至次年正月,叛军用火药炸毁城墙,攻破惠远城。叛军攻将军衙署明绪阖家自焚死,谥忠节,城中旗兵全部战死。

惠远城被围之不久,奇台的孚远城也被围攻,旗兵英勇守城,城墙多次被叛军炸开。但“八旗老幼妇女多人,帮同运送甎土,乘间堵补完固”。双方反复较量,死伤众多,尤其是八旗兵,连家眷都被基本消耗殆尽,最终使被炸开的城墙无法修补,叛军进入城内,旗兵以及家眷与之展开巷战,相持多时,多人战死,终无力回天,除战死者外,其余兵丁家眷倶纵火自焚,英雄的火光在叛军面前,将血肉之躯变成了祖国边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黑色感叹号。

03.困守巴里坤忠诚的故事

巴里坤,有一说其地名意为老虎的前爪,以地势险要取名。在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时,这里是区域性指挥中心,可南可北,亦有甘肃河西走廊的支援和保障。起初,何琯还派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驰援乌鲁木齐,但这些人很快就被叛军打了回来,而随着叛乱的深入,以及南疆受到阿古柏的入侵,各地驻防城相继陷落,就连距离最近的哈密回、汉两城都丢了,巴里坤很快成了一座孤城。他只能保境安民,守城御敌,组织军民,孤军奋战,打击阿古柏侵略军,不但守住了巴里坤,甚至还收复了与哈密的两城,并以此扼守住了进入北疆的通道。

何琯能守住巴里坤,能顶住叛军、阿古柏侵略军的多次围攻,使会宁城始终没有陷落,在今天看来原因无非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城坚;三是人强;三是能够主动发动当地百姓,使军民团结一心,共同防守御敌。

清朝新疆地图

会宁城又被称作巴里坤满城,长方形,东西长1306米,南北宽501米,墙高7米。城墙四角有角楼,墙外设炮台。1772年修建,并有满营旗兵1000多名携眷驻守。与汉城相距500米的是汉城,为1731年岳钟琪率军修筑的绿营兵城。有城门4座,城垛3600个,墙外炮台12座、马面12座,四周建有护城河。这样的城池如果兵员充足,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论是叛军,还是阿古柏侵略军都是难以攻破的。

第二人强。通过乌鲁木齐、伊犁以及奇台的战斗,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新疆的八旗军,并不是今天一些电影里看到的,只会提个鸟笼到处转悠的纨绔子弟。他们的身上确有守土之责,并有保边安民为城而殉的英雄气概。这种职业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精神气和英雄气是叛军和阿古柏侵略军永远都不会具备的。

第三团结民众,共同防守御敌。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不可以战胜的。这里面除了八旗军动员群众,使军民一心,团结如一人的强大因素之外,还有叛军和阿古柏侵略军自身的短板和缺陷,那就是他们永远不会成为正义的力量,永远是不得人心、民心的。所以,他们也就只能望会宁城而兴叹了。

清朝八旗军

最先的时候,为了守住巴里坤,何琯不是没有向朝廷求救过,但他的运气不好,距他最近的两个地方,一是甘肃河西走廊的高台;二是新疆阿勒泰的布伦托海(今天福海)。当时在高台的是成禄,满族人,武将出身,官至乌鲁木齐提督。但这人是个胆小鬼,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看到新疆局势动荡,在长达8年的时间没有到新疆上任,而是让部队留驻甘肃高台,自己在当地以支援新疆的名义,大量搜刮民脂民膏,手下的军官们也都和他一样娶了好几房太太,在当地乐活,忘记了军人的职责与身份,使所属部队很快失去战斗力。

何琯给成禄写信要求出兵支援,守住巴里坤,成禄根本不理他,还将朝廷拨给他的军粮、军饷雁过拔毛,致使困守巴里坤的一些旗兵饿死。何琯派人前来肃州征兵,但成禄却将征来的兵员留在甘肃。何琯觉得没有指望了,就写信给布伦托海李云麟,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李云麟,汉军正白旗人,1866年兼署伊犁将军。当时,伊犁已经失守,清廷为加强新疆北路军务,除抽调内地兵力派赴科布多集结外,令他“设法将伊犁城的溃散兵勇拊循招集,重振军威”,同时,“督同呼图克图棍噶扎勒参统率厄鲁特蒙兵迅即前进,力图攻城。一俟塔城收复,即行合兵进规伊犁为次第扫荡之举”。

巴里坤两古城城

然而,这个想法接近于做梦,李云麟是为何琯上了折子,但根本没有说到点子上。何琯看这两个人都指望不上,只有发动群众自给自足了。直到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成禄才率兵出关,但仍然稍事逗留,贻误战机,最终被左宗棠三次弹劾,被判“斩立决”。李云麟再入左宗棠幕府,但因抱持私心,对西征方略与新疆建省多有阻挠所致,令左十分不满。最终被罢归回内地,不久便在贫困中死去了。

何琯虽然苦苦等盼来了左宗棠,但因为他自己对局势的认识水平有限,不能深刻意识到新疆的复杂局势,更不懂得军事背后的政治用意,在四川提督任上不久,便回到了家乡甘肃。但不管怎样,他率领士卒困守巴里坤十多年,都为左宗棠进疆大军提供了一块取得胜利的前哨基地。这就是我们的边防军队,不管是哪朝哪代,他们都能将军人忠诚于祖国、为国奉献的情怀用行动甚至生命续写。历史因此而动容,他们在激发当年以及后世人们的爱国热情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了不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26 阅读:10718
评论列表
  • 考拉 33
    2022-02-22 15:38

    没有左宗棠就没有现在的新疆了

    可爱兔子 回复:
    没有左宗棠西北基本没汉人了
  • 2022-02-22 10:14

    英雄

  • 2022-02-22 14:47

    我中华民族永远怀念何琯将军[点赞]

  • 顺心 17
    2022-02-22 11:00

    向英雄致敬!

  • 2022-02-22 12:00

    好文章[点赞][点赞][点赞]

  • YGL 11
    2022-02-22 17:51

    民族英雄[点赞]

  • 2022-02-22 21:23

    新疆应该再划分2-3个省,这样才好管理!

  • 2022-02-22 14:51

    厄鲁特,察哈尔和打牲,一直被满清视为二等旗人,地位远不如八旗,但每次打仗都要彼等从征。以打牲为例,壮丁轮戍出征多3,留在黑龙江沿边的部落成年男子益少,边防空虚,久而久之,即引发北方“老大哥”垂涎,跑来“历史上有联系的”3。

  • 2022-02-22 11:17

    巴里坤现在是哪

    用户13xxx59 回复:
    老城墙满城,汉城都在,附近还保留了不少烽火台,我去过那里,感觉这是一个古战场,经过战火洗礼
    用户17xxx88 回复: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
  • 2022-02-22 23:38

    新疆到现在,还是到处是甘肃人

  • 2022-02-24 23:45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