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为什么这么爱鹅?一群鹅换了他一卷手抄经文

一笑聊知 2019-01-14 07:28:28

今天要说的是王羲之另一个楷书名作《黄庭经》。

《黄庭经》的来历颇为有趣。

王羲之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喜欢鹅——哪里有好鹅,不管路途多远,他都要跑去欣赏;有时甚至不惜重金将其买下。

山阴(今浙江绍兴)城外一座道观里的住持老道,揣摩到了王羲之的心思,有意养了一群可爱的白鹅,每天赶着白鹅在王羲之与友人郊游处放养。

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一天王羲之终于“偶然”碰见了这群白鹅。

一见之下,王羲之就迈不动腿了,赶紧叫人询问这群鹅是谁家的。

这会儿就该老道上场了,他装作匆匆赶来,见了王羲之深深作揖:“贫道有礼了,请到观里坐坐。”

王羲之心里想的只有鹅,于是单刀直入:“这群鹅能不能卖给我?请道长开个价吧!”

老道故作推辞,吊足了王羲之的口味后,才扭扭捏捏的说:“久闻右军大人的书法是为一绝,贫道想将鹅换您的字,如何?”

王羲之听了,欣然同意:“行,写什么?”

“贫道为玄门上清派,宗门有《黄庭经》一卷,恳请您替敝观书写此卷,以便留诸后世。”

于是,王羲之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世上就多了一卷小楷经典。

王羲之的《黄庭经》也由此有了另一个名字——《换鹅帖》。

王羲之为什么这么喜欢鹅,清代《艺舟双楫》里解释了:“书法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指贴无名指外距,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

因此可见,王羲之爱鹅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观察鹅的动态,因为鹅优美的体形及行姿,对他的执笔和运笔方法以及书法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启发。

尤其是鹅游水的姿态,动中有静,静中带动。可以引发他对书法的感悟与创作。

清代著名书法家包世臣也曾在诗中这样写到:“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起难。”

《黄庭经》在保持布局规整的同时,增强字与字之间的变化,具有动态美。

笔画左轻右重,错落有致,更显轻灵飘逸。

运笔流畅舒展,结构完美,堪称书法楷模。

南朝“山中宰相”、著名学者陶弘景《论书启》称《黄庭》为“逸少有名之迹”(王羲之字逸少)。

清代梁巘《承晋斋积闻录》称该贴“圆厚古茂,多似钟繇,而又偏侧取势,以见丰姿,而且极紧”,“结构之稳适,撇捺之敛放,至《黄庭》已登绝境,任后之穷书能事者,皆未能过。然极浑圆苍劲,又极潇洒生动”。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也称赞《黄庭》“笔力惊绝,能使点画荡漾空际,回互成趣”。

不少书法大家也纷纷临摹《黄庭经》,从中吸取营养,包括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都有摹本传世。

现存摹本中最好的当属美国安思远个人收藏的唐摹宋拓本,明王世贞题跋称其:“独幽深淡宕,其风格姿韵,远出诸本之上”。

《黄庭经》宋拓本部分01

《黄庭经》宋拓本部分02

《黄庭经》宋拓本部分03

PS: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