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银川天气又恢复到了风和日丽的盛春模样,给人感觉“塞上江南”又回来一般。趁着这样美好的时光,威记重走了一遍红花渠。
走到南门段的时候,经过民乐片区,忽然间想起,这里已经被纳入城市更新的项目规划中,也不知道计划得怎么样了。看着充满时代感的区域,仿佛进入到时光隧道中,回到了银川的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里的场景一样。
只不过,以前的熙熙攘攘场景,变成了如今略显得落寞萧条的模样,也让威记产生一种时间变迁的感慨。
说起来,从这里一路向东,然后到大新镇、石油城,人们习惯称之为城东(可以说是城东南)。在以前,给人是一种城乡结合部的感觉(老银川喜欢把跨过红花渠称之为东郊)。
后来在银川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高速发展的时候,这里变得繁华热闹起来,无数的打工人落脚在这里,在这座城市中谋生,为实现城市梦而奋斗和努力着。
再然后,随着很多人在银川站稳了脚跟,成为了新银川人,搬离了这里,同时很多人也再次收拾行囊游走到别的城市,这里也开始变得渐渐冷清起来。
总的来说,别看这里离老城区很近,可是仿佛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因为银川的发展着力点在金凤区,西夏区甚至对岸的滨河新区。作为老城的一个附属区域,这里悄无声息地落寞着。
后来,随着老城改造开始,加上“做减法”,交通的便利和四通八达,银川的城东(大新镇,石油城一带,丽景街两旁等区域)开始发展起来了,成为了老城的一个新兴区域,分流了很多老城区的人们,和接纳了很多“新银川人”。
可以说,银川城东成为了老城(兴庆区)的发展主要区域。“城乡结合部”的样子日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气息浓厚之地。
但处在中间地带的民乐片区依旧在落寞着。
进入到2020年,终于轮到民乐片区了,有关“改造”的小道消息开始流传,几年过去了,在“老城改造”变为“城市更新”后,终于在工作报告中明确看到这个片区被列入了城市更新的计划中。
民乐片区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住宅用地还是商业用地?这个威记不知道。按照现在的城市发展模式来看,大概率也是这样吧?
但是它以前的样子威记倒是知道一二。并且觉得,要是它能规划成和老城咫尺相望的“不夜城”,那么对于老城来说,起到的是加成的作用。因为它当得起这个“重任”。
这个民乐瓷砖市场片区,在清和街和丽景街之间,沿红花渠两岸延伸。如今人们只是知道它是一个老旧脏乱差之地,却不知道,其实这个区域的历史底蕴深厚。
从党项李德明迁都怀远镇(银川城前身)时候,这里就是无数建造都城役工和守卫军士的栖身之地;并且李元昊设坛登台祭天建立西夏,也是在这片区域;
到了元朝时期,郭守敬修宁夏水利,这里是开始之地。它先是把原来的护城河改为灌溉渠,银川城东开始了农田耕种;
到明朝时期,在渠两岸广为种植一种作为染料的红花。这种红花提炼出来的绛红色,是皇家服饰的主色,所以,它作为贡品上贡。这条渠也改称红花渠,也称贡花渠;
再后来,随着安定,这里变为南门和东门外最为热闹之地,同时,很多官家机构建筑出现,比如遗爱祠、给孤堂,以及一些有关道教的庙观出现,比如洞宾祠等。成为了很多人们心灵寄托的场所;
到了清朝时期,这里成为了“寄骨寺”,在后来,是“义庄”等。
总之,这里人文历史故事多多,是银川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起来真是一匹布那么长。如果进行城市更新项目,把它变为住宅,不如可以考虑一下这个“不夜城”项目?
这也是它的一个绝佳机会,更是老银川人文底蕴得以延续和展现的机会!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