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银川在提振消费的若干措施中,专门提到了一个“大力发展演唱会经济”。并且切实拿出了8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真金白银的诚意,对在银川市范围举办的演唱会、音乐节的主办企业,按照观众规模和人均消费情况给予奖补,每场次最高奖补200万元。
这也看出来银川对于丰富人们娱乐生活,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决心。
有人说,就请一个明星来举办专场或者串烧的明星“杂烩”式演唱会,能给银川带来什么?只能是浪费钱。
其实这就有些片面化了。
因为,当一场大型演唱会落地,首先带动的就是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产业的繁荣。
比如,外地观众的到来,直接拉动了酒店入住率和餐饮消费;
比如,演出场馆周边的夜市、小吃摊往往能迎来一波客流高峰;
比如,甚至网约车司机、代购周边商品的微商都能从中分一杯羹。
这种"溢出效应"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会扩散到整个城市经济生态。
更重要的是,城市人气和名气的提升。简单来说,银川更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品牌的塑造价值。因为银川太需要,也太缺乏宣传了!
当银川成为知名歌手全国巡演的固定站点,这座城市在年轻群体中的知名度会显著提升。如果能有持续的高质量演出,必定能帮助银川打造"西北文艺打卡地"的新名片。这种文化IP的联动效应远超预期。
当然,要让演唱会经济真正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更精细的运营。
比如可以开发"演唱会+旅游"套票,将演出与西夏王陵、镇北堡影视城等景点打包推广;或者培育本土音乐人,让外地观众感受到独特的"塞上音乐"魅力。
当娱乐消费与城市特色真正融合,800万的专项资金就能撬动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据说在今年的端午节,有一场演唱会,这也是检验这一轮提振消费措施的执行力的时候。期待有新的变化。银川也有模版可以参照,那就是最近火遍全网的“荣昌卤鹅”。
荣昌为了接住“卤鹅哥”创下的破天流量,停车免费,公交车免费,提醒商家不要涨价等等连环操作都是银川值得效仿和思考的。
有人可能会说,一场两场演唱会能有什么经济效益出来?这不是更亏本了吗?但是要知道,银川如今最需要的是先把“演唱会经济”启动起来,先舍才有得。
银川加油!
当然了,说起来简单。
这些年银川也有过很多场演唱会的举办。威记记忆最深的是刚来银川那会,朋友眉飞色舞地跟威记介绍当年在光明广场那个体育场举办的演唱会了。
但是,近几年的演唱会,都是宣传到位了,结果最后却是因为“不可抗力”而取消,这也有些影响了了银川的“演唱会经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这一次,官方台子是搭建起来了,民间能否配合好?
别的不多说,比如说餐饮的“贵”,相信银川的人们深有体会,而外地的游客到来,自然也是会跟他们当地比较。一碗拉面8元,一筷子吃完;一份手抓羊肉98-138元,到时候他们会怎么想?
比如说大量的观看演出的游客来了,宾馆的入住价格会否趁机上涨?
毫不客气地说,这也是习惯了。
所以,是细水长流还是短视的一次性生意?
简单来说,城市的形象和印象,需要的是全民的配合。
其实,有关“演唱会经济”,银川也是可以打自己的牌的,比如说“花儿”。
作为本土民歌,具有独特的标签和唯一性。可以参照广西的“三月三山歌节”那样,搞一个“宁夏花儿民歌节”,只要品牌打造出来了何愁没有经济效果?与此同时,还能丰富银川的“展演活动”内容。
所以,要重新激活“演唱会经济”,就更需要先练好“内功”吧?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