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根据地知多少(一)

小凝萧关 2024-02-13 07:47:03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将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

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

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湘南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军第4军。

5月,组成了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

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

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根据地示意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 。

二、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广东省的海丰、陆丰地区。亦称海陆丰苏区。

1927年东江地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领导9月7日农民起义后,又于10月30日领导由南昌起义军第24师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2师和农民自卫军及农民群众,再次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海丰、陆丰两县全境。

海陆丰示意图

11月13~16日,陆丰县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陆丰县苏维埃政府。11月18~21日,彭湃主持召开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海丰县苏维埃政府。随后,两县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分子,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农民自卫军,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普宁、惠来、潮阳、丰顺、五华、紫金、惠阳等县境。

海陆丰领导人彭湃

1928年1月,广州起义军一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4师进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2月下旬,国民党军9个团向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工农革命军在两个多月的作战中受到严重损失,余部于5月转移到紫金、五华、丰顺之间的莲花地区继续坚持斗争。1930年春,建立了以八乡山和大南山为中心的东江革命根据地。

三、鄂豫皖边抗日民主根据地 :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以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为主要部分的敌后抗日基地。

1938年,日军侵入中原后,中国共产党即在豫鄂两省发动人民群众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地区和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应城县汤池地区为基点,发展党的组织和抗日武装。先后成立了以陈少敏为代理书记的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和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在豫南的四望山,鄂东的大悟山,鄂中的白兆山、南山、天(门)汉(川)湖区和襄河(汉水)以西,创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李先念

1940年9月,成立了豫鄂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后改为行政公署),许子威为主任。1941年,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后,又相继开辟了鄂东、鄂皖边根据地。

1942年,鄂豫皖边区军民战胜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开辟了鄂南大幕山抗日根据地。

1943年,李先念任边区党委书记,在边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开展整风、减租减息和生产自救运动,使军队和政权建设得到加强,并在襄河以南和洞庭湖北岸创建了新的根据地。

1944年7月后,又扩展了豫南根据地。同年10月,豫鄂边区党委改称鄂豫皖湘赣边区党委,并成立了鄂豫皖湘赣军区。

鄂豫皖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示意图

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鄂豫皖边抗日民主根据地已发展到东起安徽省宿松,西至湖北省宜昌,北自河南省舞阳,南南迄湖南省洞庭湖畔的广大区域,其面积达9万多平方公公里,人口约1000余万;建立了7个专区和39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亦称鄂豫皖苏区。

1927年11月,中共黄麻区特别委员会领导黄(安)麻(城)农民起义(参见彩图插页第10页),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改编为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创建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推动了鄂豫皖边界地区斗争的发展。

1929年5月,中共鄂豫皖特别区委员会领导商(城)南农民起义,组成红军第11军第32师,创建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六(安)霍(山)农民起义,后组成红军第11军第33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

1930年4月,中共湖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组成由郭述申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别委员会,统一领导上述三块根据地的斗争,并将红军第11军改编为工农红军第1军,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治委员。6月,鄂豫皖边区第一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边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任主席。至此,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遂告形成。

鄂豫皖苏区示意图

1930 年夏,红军乘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混战之际,展开攻势作战,一度攻克霍山、英山、罗田和云梦、花园等城镇,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迅速发展。10月,中共中央指示,红军第15军及其所在之蕲(春)、黄(梅)、广(济)游击根据地划归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30年12月,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曾中生任书记兼军委主席。1931年1月,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军第4军。2月,中共鄂豫皖特委和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曾中生任书记兼军委主席。5月,成立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张国焘任书记兼军委主席;11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1年1月和5月,鄂豫皖苏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第二次“围剿”。

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取得了黄安等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计划破产。这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东起舒城,西迄平汉铁路附近,北濒淮河,南至黄梅、广济,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350万,建立了26个县的革命政权。

1932年7月,蒋介石以30余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战略指导上的错误,红军未能打破“围剿”。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转移。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军重建了第25军。

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北上,当地又组建了红军第28军,坚持游击战争。

1 阅读:26

小凝萧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