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琼辉
在旧时,武汉的清明是从4月2日开始,一直到4月9日,这是传统的祭扫时间。在这期间,人们都要携带香纸鞭烛去祖坟敬拜祖先,俗称“上坟”。清代,汉口居民一般都是从武圣庙、泉隆巷等码头过河,到汉阳扁担山去扫墓。旧习焚纸钱,并在坟上培新土,以后演变成为献花圈或献花束。清明前后也是结伴踏青的好时候,人们来到大自然,只见春和景明,草长莺飞,一派生机。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民间有吃青团的习俗,这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一只只碧绿光亮,吃起来有一股清糯鲜香的味道,咬上一口,香软的糯米包裹着的馅心都变成了甜蜜回忆,散发着春天的特殊滋味。
武汉人有的喜欢用艾叶、荠菜等春菜来制作青团,将洗净的春菜捣碎成汁,再同水磨糯米粉拌匀揉和制成团子,以糖豆沙为馅心。团坯做好后,入笼蒸熟,出笼时在团子表面刷一层菜油。这样做成的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清明不品鲜,更待何时?此时江鲜最肥美,民间就有“清明螺,肥似鹅”、“春鳊秋鲤夏三黎”等俗语,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常有“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之说,田螺的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组合仅次于虾,优于鸡、鸭、鹅等肉类。
田螺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之物,女孩子吃后无需担心发胖。田螺也有一定疗效。田螺这个东西比较清凉,而春天正好是肝火旺的时候,所以吃点田螺肉,确实起到明目清火的作用。武汉人喜欢做“韭菜炒田螺”,非常有春天味。先要把螺蛳肉挑出来,用盐腌渍几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稍微“撮”个水。韭菜切成段,配点小红椒,切为粒。热锅下油下蒜蓉、姜蓉、小红椒粒爆香,放入螺蛳肉,加点料酒,盖上锅盖焖一下。等汁收干,放韭菜煸炒。最后放糖、盐、胡椒粉、鸡精炒匀,就差不多起锅了。
江鲜和绿蔬被称为清明的“双鲜”,此时正是莴苣大量上市,让莴苣同海鲜做菜,很有些别致。
莴苣去皮切丝,青蛤吐尽泥沙后清洗,放锅里加姜片煮开,待张壳后迅速捞起,去除黑色杂物留白色肉。鸡蛋打散摊成蛋皮,切丝。锅中油烧热后放入莴苣丝翻炒,加入蛤肉,淋点米酒,加入蛋丝翻炒,加一点水,莴苣丝开始变软加盐调味,炒匀起锅。青翠的莴苣丝簇拥着白润的蛤肉,丰腴不失清甜,淡淡的蔬菜香里有着海鲜的甘美,回味绵长。

清明前后是食蔬的好时节,餐桌满眼都是绿色,莴苣、青豆、韭菜、菠菜等味道分外鲜美,和煦的春光伴着清新的滋味驻入心间。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武昌艺专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长按识别关注
主编:田联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