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小城家长如何避开教育智商税?
三、四、五、六、七线小城家长如何避开教育智商税?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问:三线小城家长为什么被各种收教育智商税?就像,一道题错了,你只有知道错哪了,才能知道,如何做对(避开)。如果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跑去被“割韭菜”,那么解决了一种被“割韭菜”的套路,仍然还会被另一种“割韭菜”的套路所割;就像小孩子,你告诉他2+1等于3;转头,他就把1+2算成等于5——不去思考方法,只是提供结果,解决不了问题.
那么,三线家长为什么被各种“割韭菜”呢?这类家长,大概率不会关心这篇文章。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学过这成语故事:《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如果要理解这类家长,最好的参考对象是谁?最好的参考对象,就是各种“会销”针对的那些老年人群体!真的是几个鸡蛋就把老年人骗了吗?
会销这个模式,存在不是一年两年,有些老人或许50、60岁的时候,也对会销嗤之以鼻,为什么60、70岁的时候,反而越老越回去——对会销趋之若鹜?
难道是因为老了,穷困潦倒?为了几个鸡蛋?

当然不是。
几个鸡蛋不过是对“客户”某种特点的一次精准筛选——贪小利而失大智。真正让这些老年人被“会销”割走几百、几千、几万现金的主观原因是什么?个人观点:第一 认知问题;第二 情绪价值;
第一 认知问题:更确切的说,是一叶障目。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社会存在感也急速降低。。。。概括起来就是:焦虑——生死焦虑,个人价值焦虑。于是,一个包装起来的“专家”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把这种“焦虑”转变为可以用钱购买的“商品”。这就是认知问题——也是讳疾忌医:不接受当下现状,妄图有“灵丹妙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自己的“焦虑”。第二 情绪价值;有些老人,明明知道会销不靠谱,为什么还愿意付钱?因为会销人员给足了老人情绪价值:嘘寒问暖,促膝长谈。。。东西好不好,真不真重要吗?不重要的。老人觉得花点钱,买个心情愉快——太值得了。所以,为什么会销喜欢送鸡蛋引流?——精准筛选出这样的客户:贪小利而失大智——不愿意直面真实的人生(认知),炜疾忌医,喜欢逃避,麻痹自己。。。

你看,这些被会销收割的老人,像不像被各种收教育智商税的家长?第一 缺乏教育认知的家长
教育机构包装几个成功的案例(包装的专家),某某孩子培训完如何如何,这里有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培训教材。。。于是,被教育焦虑困扰的家长就蜂拥而上:慷慨解囊。培训一个阶段没有效果怎么办?加课程、加科目(病情严重、加大药量)。。。始终不见效果怎么办?你这孩子天生愚钝。。。如果孩子智商真的85以下,你们不是专业机构,资深专家,一开始为什么看不出来?为什么不说?——非要交了一轮又一轮的费用,最后“不见效”了,还要给孩子定个性:愚钝?因为,所谓的案例,不过是教育机构几十,几百个里面筛选出来的特例而已:未必是机构优秀,不过是孩子自身优秀或者这个机构的模式适合这几个学生,仅此而已。这就是大部分被割韭菜的家长的认知问题——不懂教育,人云亦云,过度焦虑。。。
教育的核心是因材施教,作为家长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孩子,片面相信盈利机构(培训机构)的话语,从而给自己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似是而非的标签。。。于是,可伶的孩子在各种培训机构中试错(试药)——讲真的,本来,这个孩子还不错,结果生生能被折腾歪了。第二 被情绪价值裹挟的家长
许多卖教育产品、培训课程的机构,还非常善于“情感营销”。通过“关心”孩子,通过与家长培养“闺蜜情”。。。等等各种方式,拉进与家长的情感距离,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推销产品:我那么爱宝宝,这个对他真的好,我难道会害他。。。咱们是姐妹我才告诉你,我是把你当亲人才建议。。。

了解了,什么样三线小城家长容易被各种收教育智商税。那么才能哟办法,解决不被收教育智商税。第一步 解决“讳疾忌医”的问题:夫妻双方要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交流,挖掘对方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短板,深刻认识——“患不知己也”;第二步 做到一定程度的知己(夫妻)以后,要借助对自身的梳理的能力提升,去知彼:客观认识孩子;如果自己做不到客观认识自己孩子,怎么办?借助外力,通过可靠的第三方(经过自身提升后,筛选出来的值得信任的同事、亲戚、老师。。。),避免作为家长的滤镜(过度肯定,过度否定。。。),获得一个比较中肯的对孩子的认识(现阶段的综合评价);第三步 制定成长规划
许多家长为什么被割韭菜?以为教育是一蹴而就的(老人相信会销专家的灵丹妙药),而且要求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副病急乱投医的样子;教育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重要的不是一时的成绩,而是一个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养成,起步就是三个月的时间。所以,家长要有针对性的(孩子现阶段的综合评价),这个针对性指什么?孩子教育成长路上当下的主要矛盾(当下,严重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问题,比如不专注、记忆力不好、阅读理解较差、发音不清楚、表达缺乏逻辑。。。),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克服。

所有拿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家长,这种大概率都可以划拨到“贪小利而失大智”的群体——这类家长自带“焦虑”BUFF,被当韭菜割,那是自然而然——即“贪小利”又缺乏基本的教育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