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8年执掌日本朝政的圣德太子从朝鲜半岛百济国请来一位名叫柳重光的工匠修建了日本最早的官家寺院四天王寺。圣德太子不会想到此举在无意中竟缔造了如今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企业。柳重光到了日本后按当地习俗把自己的姓氏改成金刚。金刚重光带着他的几名助手完成了四天王寺的修建工作。他们组成的这个小团队后来就被称为金刚组。谁也没想到这个组织后来竟一直延续了上千年之久。
四天王寺从修建完工后或因天灾或因战乱曾先后七次被毁。四天王寺每次被毁后都是由金刚组负责重建。金刚组就这样逐渐转型成为一家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企业。金刚组的早期业务主要是修建佛寺:公元607年金刚组修建的法隆寺与四天王寺一样都被视为日本古代建筑遗产的代表作。1583年金刚组又为当时的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修建了大阪城。诞生于公元578年的金刚组至今依然存在。
如今这家企业的名字叫做株式会社金刚组。金刚组从公元578年诞生至今已有1445年历史。金刚组诞生三年后在大海彼岸的中国发生了隋文帝杨坚代北周而立之事。这家比中国隋朝的历史还要久远的企业被《经济学人》杂志认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更令人震惊的是日本除了金刚组之外还有五家上千年的老字号企业。通常一家企业能发展成为百年老字号就不容易了,但人家这可是千年老字号啊。
据统计全日本创业百年以上的企业有22219家、创业500年以上的有39家!创建于公元705年的西山温泉庆云馆至今已被同一家族52代传人连续经营1318年,所以堪称是全世界持续经营时间最长的旅馆。创建于公元1000年的一文字屋和辅至今只卖烤麻薯这一种产品,但却得以持续经营1023年。要知道中国最长寿的企业六必居和马应龙也没超过500年。日本能有这么多百年千年老字号和日本所谓的“匠人精神”有关。
近年来有不少网络文章为日本的匠人精神大唱赞歌。到底什么是匠人精神?日本到底有没有匠人精神?其实所谓“匠人精神”就是哪怕每天都做着重复的工作也要不断努力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匠人精神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控从而培养出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习惯。这点具体到企业经营上就是全身心投入到对商品质量的打磨上。哪怕就只卖一碗白米饭也要对大米一颗颗精挑细选。
比如在中国买西瓜只需要关心让瓜怎么可口怎么提高销量就行了,但日本瓜农所关心的可就不仅仅只是口味问题了。在日本大小不一的西瓜不能卖,形状不够浑圆的西瓜不能卖,花纹不美的西瓜不能卖......总之口味、形状、花纹任何一处细节都无比精益求精。这样做的好处是日本的产品往往把每个细节都能做得相对完美。日本这种匠人精神的形成与日本历史上森严的等级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何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阶级固化现象,但在古代中国好歹有科举制为底层人士提供一种上升渠道。尽管这种上升渠道极为狭窄,然而毕竟还是有这样一条渠道。中国社会也一直有所谓英雄不问出处的说法。可古代日本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门阀社会。在当时这种社会氛围中绝大多数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就是子承父业——说得直白些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仔会打洞”。
在传统的日本社会形态下一个人通常只能从事其父辈的营生,所以人们只能在自己的行业圈子内不断积累经验精益求精。由此可见日本所谓的匠人精神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可奈何的选择。这种匠人的确有利于技术经验的世代传承。这正是日本老字号企业如此众多的原因。可另一方面这种匠人精神的负面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日本匠人精神的养成在本质上其实反映的是日本社会阶层固化现象。
在日本企业中论资排辈的固化现象其实是比较严重的。日本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就曾说过“我更愿意招收‘傻’一点儿的学生。这样我让他们往左,他们就不会往右”。秋山木工的员工无论男女一律留板寸头,禁止使用手机,只许书信联系,研修期间绝对禁止谈恋爱……这体现的其实是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领导对员工私人生活的主动关心从另一方面理解也意味着领导有权对员工的私人生活进行干涉。
在日本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下独立的思考精神是被排斥的。如今很多人提到光刻机就会想到荷兰的阿斯麦公司,但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光刻机行业的巨头还是日本的尼康、佳能。当时阿斯麦还是飞利浦旗下一家员工不足30人的小公司。像光刻机这种创新性产业恰恰最需要独立思考精神。尼康、佳能在与阿斯麦的对决中败下阵来在某种程度上就有思维僵化创新不足的原因。日本企业其实是以对员工个人意识的绝对压制来塑造员工对企业的盲目愚忠。
排斥独立思考精神不仅是日本的企业文化,而且更是日本的社会氛围。日本人无论时时刻刻都必须“合群”。这种“合群”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个体独立自由为代价的。为什么日本人卖个西瓜还要讲究形状、花纹整齐划一呢?这其实就是因为日本人的“合群”意识已深入骨髓,以致于就连西瓜也得要“合群”才行。问题是形状、花纹影响吃瓜吗?日本其实为了追求这种刻意的“合群”效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有人说日本这个所谓的发达国家却连西瓜都吃不起。可你也不想想日本为了追求西瓜的形状、花纹趋同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这样种出来的西瓜能不贵吗?如果西瓜卖得贵是因为好吃还罢了,但却是因为追求形状、花纹趋同把价格弄贵了。所以你说日本人花那么大成本追求的是什么呢?如果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绝对理解不了这样的行为。追求西瓜形状、花纹趋同只是日本人追求细节完美的一个缩影。
比如日本人卖手机会花费大量精力去完善手机的样式、颜色。这样反而削弱了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投入。当所有行业都这样做的时候整个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内卷,而生活在这种社会氛围中的人就会很累。物质生活相对发达富裕的日本却常年保持高自杀率就与这种社会氛围有一定关系。因此我说日本的千年企业并不是什么先进性事物的体现。这就好比一个人越长寿就证明其生活越有意义吗?
只能说每个国家有自己具体的国情。日本千年企业的存在只是契合了日本国情的事物,我国企业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能维持千年的企业客观而言自然有值得学习效仿的经验,但如果这种学习效仿是以牺牲享受生活乐趣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长寿,那么我想请问长寿的意义何在?事实上近些年来日本的老字号企业为适应时代发展几乎无一例外都开始转型。其实金刚组这家全球历史最悠久的企业早在2005年就已濒临破产边缘。
2006年金刚组被高松建设公司收购。空降高松的副社长成为金刚组的社长,其他人员安排都保持原有组织架构。虽说金刚组这块招牌保留下来了,而且干的也是原来的老本行,但在同一块招牌下其实早已不是原来的经营者了。除了金刚组之外日本其他老字号也纷纷考虑引入家族之外的职业经理人,员工的自由去留也逐渐成为常态。即使是已生存了上千年的老字号要想不被时代淘汰也必须适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