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看过国画长卷就像看电影?随着你的视线移动,画上的场景也随之变化,你几乎察觉不到每个场景之间的衔接过渡,好像一切都顺其自然的为你一一展现——这就是国画构图中的高级技巧——隔与连。
所谓“隔与连”,指同一画面的景物,将它自然而巧妙地分隔开,又给以自然的相接。
有没有发现在上面这段内容中,我用了好几个“自然”?
这不是我词语匮乏,而是重点就在这个“自然”上。
其实,西方的绘画中也有“隔与连”——西方教堂中的壁画,也需要几个画面连续表现一个故事,但他们的分隔和连接就很生硬,而中国画则巧妙很多。
最典型的是山水画,利用烟云、雾气,或以郁郁葱葱的树木,将景物的上下或左右分隔开,在同一画面,又用烟云等连接起来,这成了最惯常的手法了。
荆浩《匡庐图》
五代时期的荆浩,他的《匡庐图》中,山间的云气就像是一位害羞的少女,轻轻遮住了山峰的真面目,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而宋代的米友仁,更是将云烟运用得出神入化,在《潇湘奇观图》中,云烟仿佛成了连接不同场景的神秘纽带,让人在虚实之间流连忘返。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在人物画中,则利用图中原有的景划分,又以同一景物给画幅以巧妙的相连。比如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中屏风既分隔了不同的场景,又在屏风隔开的交接处,通过歌女与男侍的微妙互动,将画面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让人仿佛能听到宴会上的欢声笑语。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此外,中国画还善于利用款书、用印等手法来加强画面的连贯性。就像石涛的《李白诗意图》,虽然画面上下部分看似不相连,但画家在画边题上李白的诗,瞬间就让画面活了起来,成为了一个整体。这种手法在元、明、清的文人画中尤为常见,不仅增加了画面的文化内涵,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石涛《李白诗意图》
中国画的“隔与连”是一项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技术手段,它们就像是一对默契的搭档,在画面中相互依存、相互映衬,共同创造出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