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到五月聚酯产业链检修规模扩大,PX、PTA等品种的供需格局可能发生阶段性变化,但反弹能否持续需综合评估供需、成本及终端需求等多重因素。
1. 检修增多驱动供应收缩,去库预期支撑价格
- PX检修集中后移:3月下旬至5月,国内PX装置检修计划密集,包括浙石化250万吨、中海油惠州150万吨等大型装置,预计国内PX开工率将从86%降至75%左右,二季度去库幅度或超50万吨。叠加短流程装置因亏损持续低负荷运行,PX现货流动性可能趋紧。
- PTA检修规模扩大:3月PTA开工率已降至76.8%,较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4-5月恒力石化、四川能投等主流装置计划检修,二季度预计去库50万吨左右。供应收缩或推动PTA加工费修复至合理区间(如325元/吨)。
2. 成本端原油企稳,但上行驱动有限
- 原油近期受OPEC+增产及美国关税政策压制,短期价格承压,但长期供给约束与避险属性支撑其高位震荡。若油价企稳,PX、PTA等成本端压力缓解,低估值修复逻辑可能强化。
- 当前PX加工费处于历史低位(PXN价差偏低),产业链利润压缩至极限,供应端收缩预期增强,价格反弹具备成本支撑。
3. 需求端矛盾突出,反弹高度依赖终端复苏
- 聚酯负荷高位但库存压力大:当前聚酯负荷提升至91.5%,但长丝库存持续累积(如POY库存达17.6天),终端织造企业原料补库动力不足,坯布成品库存高位压制需求传导。
- 出口与季节性需求不确定性:美国加征关税抑制外贸订单,纺织服装出口1-2月同比下降4.5%;“金三银四”传统旺季表现不及预期,江浙织机开工率仅74%(同比降8%),终端订单恢复缓慢。
4. 反弹逻辑与风险并存
- 利多因素:供应端检修集中、去库预期强化、原油企稳修复估值。
- 风险点: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产能投放(如PTA 2025年计划新增产能较高)、原油累库压力抑制成本支撑。
结论:阶段性反弹可期,但持续性存疑
四到五月PX、PTA等品种在供应收缩与低估值修复驱动下或呈现阶段性反弹,但终端需求疲软及新产能压力可能限制反弹高度。若二季度下游聚酯需求随旺季回暖(如瓶片出口订单增长、长丝库存去化加速),叠加油价企稳,反弹动能或增强;反之,若需求持续低迷,反弹后或重回震荡格局。建议关注终端订单恢复节奏及PX/PTA装置检修实际执行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