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低,工作多,责任重,日常生活都难以维系。你能想象一個全职社区工作者,每個月拿着三四千块工资,连基本生活费都捉襟见肘情景吗?倘若没有家里持助,靠这点工资过日子,根本是天方夜谭。
一位来自长三角社区工作人员直接当地说:“这种情况,简直是常态。很多年轻人一开始工作不到一年,工资就只有两千多,资历深一点,也不过三千多。”你能想象吗?一個月辛辛苦苦工作,却还要面对这般低薪酬,真是让人心寒。况且,拿到这些钱,大部分都被日常开销吞噬,根本没得存,何谈生活质量?甚至有人自嘲:“倘若不是家里条件好,或者结婚后另一半进账可观,恐怕早就撑不下去。”
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并不是那些手握高薪精英,他们只是社会底层“搬运工”,负责把政府各项政策、任务,层层落实到社区中。可是,大家看似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待遇却极其低下。一些曾经在政府、社会中有过感召力“村干部”,如今在不少地方已经被规范化管理,成“公职人员”,不能再靠开商店、办企业来补贴进账。再看看那些当初因身份优点,既做村支书又开餐馆“富贵干部”,如今已经被“改革”浪潮席卷,变得无法再用额外经营进账维持生活。薪水低得可怜,却还不能有其他合法进账来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有位来自东部某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咱们部门才四個人,负责工作却多得要命。要接手几十個政府部门任务,几百户居民网格工作,排查安全隐患、实行环境整治、组织活动,忙得连個喘息时间都没有。”说白,这些人就是地方政府“代办员”,但工资却不见涨。工作人员曾经带着满腔热情进入这個岗位,结果几個月后就因工作压超强、工资微薄而选择离开。再看看身边那些临时工,他们倘若不是有家庭持助,早就撑不下去。
再者,社区工作者不止薪水少,工作难度大,责任还常常无法得到相应认可。很多时候,他们不止要面对大量行政任务,还要搞定居民层出不穷矛盾、难题。有人抱怨:“有些居民一开始就不愿配合工作,连上门走访都遭到拒绝。组织活动时候,还得靠发小礼品来‘请’他们参加。”这些所谓“居民自治”,在现实中早就变成一场“强求式”表演,效果微乎其微。
一些地方部门职能推诿难题严重。当居民向社区工作人员寻求协助时,他们常常碰壁。任凭是医疗难题还是基石设施维护,部门之间推诿让社区工作者成“背锅侠”。工作没有得到有效持助,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进展缓慢,社区居民不理解,工作者也无奈。
现实残酷远远超出这些社区工作者想象。很多地方财政困窘,根本不大概为这些基层人员供应高薪,甚至连足够工作经费都成难题。有地方甚至会采取“精简人员”方法,降低本钱,却完全忽视基层工作人员基本需求。如何改善他们待遇,如何让这些为社区服务人得到应有尊重、持助,似乎成一個永远无法解开难题。
有地方甚至明确禁止社区自行发展经济,限制社区自我造血功能。想要批准商业化手段提高进账,显然是個奢望。这不止仅是薪资难题,更是一個结构性难题。社区工作者倘若连生计都无法保障,怎么大概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一個人若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工作热情早晚会消耗殆尽。
我曾经听过一個真实例子:有個村主任,原本就是餐馆老板,干这份工作只是为利用村主任身份拓展生意圈子。正如他说:“这份工作真不值得干,钱不多,还很辛苦,要不是这個身份能帮我带来生意,我才懒得做呢。”这种“权力变现”现象虽说在一些地方有所改变,但实际上,很多基层人员还是被“身份”、“待遇”双重压榨,到底成人们眼中“廉价劳动力”。
唯有当社区能够自主发展经济,拓宽进账渠道,才能让这些长期默默无闻工作者得到应有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生活有所保障,让他们真正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做好服务工作,而不是将生活、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毕竟,倘若连“活下去”都成难题,又谈何更好服务、发展?
你是不是也为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困境感到心寒?倘若你也认同这個观点,关注我账号,解更多社会真实背后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