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我们对2月份百城指数进行了分析,此次将聚焦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数据。通常,该数据会在每月月中15号以后、20号之前发布,虽然目前2月份数据尚未出炉,但通过1月份数据,已能一窥房地产市场的诸多真相。

从整体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一线城市已开始企稳,并有进一步稳固的迹象;二线城市也逐步企稳,甚至出现了向上的苗头;然而,三四线城市依旧处于低位徘徊。
如今各类媒体,包括一些官媒都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大量报道,这本身就值得深思。当一个商品处于热销状态时,往往无需如此大肆宣传,这种现象背后或许隐藏着市场的微妙变化。
以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例,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多数价格呈现下降趋势。

在新建商品住宅(一手房)方面,与2024年1月相比,仅有上海和太原两个城市的新房价格上涨,其余68个城市均下跌。
而二手房市场更为惨淡,70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同比全部下跌。不过如果我们从环比数据来看,情况又有所不同。新房环比上涨或持平的城市有43个,二手房为39个。
这里就涉及到统计数据的解读艺术,由于持平数据的存在,将其与上涨或下跌数据分别组合,会给人截然不同的市场印象。
但实际上,持平的情况在市场中占据了相当比例。从整体来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周期,年度降幅大致在5%到10%。尽管部分自媒体宣称市场底部已现,理由是上涨和持平数据增多,但这是否真的意味着市场已经触底反弹,仍需谨慎判断,毕竟炒股中还有 “下跌中继” 的说法,而我们始终应以官方口径为准。

分城市来看,上海在市场复苏方面表现突出。上海新房环比达到100.6,位列全国第二,同比105.6,是唯一超过105的城市,二手房环比100.4。
这表明上海的房价已经开始企稳回升,新房同比增长5.6%。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诸多解释,诸如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人口流入以及江浙沪富裕家庭的置业需求等。
然而在关注这些数据时,我们不妨留意上海是否放开外环外的限购政策。若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房产供不应求,按照常理,应该收紧政策,而非放松,否则市场的真实供需状况或许并非如数据显示的那般乐观。

一线城市整体表现出分化的特点,但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新房环比数据为例,上海为100.6、深圳100.2、广州100、北京99.6,北京新房环比出现下降,据推测可能与少开两个高价新房有关。
二手房环比方面,上海100.4、深圳100.4、北京100.1、广州90.8。一线城市新房平均环比100.1,二手房平均环比100.2。
可以预见,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大陆部分城市,未来新建商品房价格无论是名义价格还是实际价格,都有可能达到并超越历史新高,深圳和广州也将紧随其后。这背后不仅有城市自身的经济实力、资源优势作为支撑,还与城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热点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宁波在此次市场波动中恢复势头较为强劲。南京新房环比100.7,与成都并列全国第一,宁波新房环比100.6,二手房环比100.3。

市场上关于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复苏的声音不绝于耳,例如南京被认为有明显的反弹势头,成都凭借西部经济中心的地位被大肆宣扬。然而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新房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控制发售量和发售节奏来调节。
比如若去年12月集中发售低价新房,今年1月集中发售高价新房,环比数据自然会出现较大波动。因此,仅仅依据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来判断市场全面向好是不准确的。
在判断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潜力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租售比、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房价收入比、城市区划周期以及人口流入形式等。只有全面分析这些因素,才能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势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在当下房地产市场,舆论影响巨大,消费者易受误导。部分中介与自媒体为私利,选择性解读数据,夸大市场积极面。但房地产市场极为复杂,受经济、政策、人口等多因素共同作用。
即便部分城市现积极数据变化,也不代表市场已彻底走出困境,下行周期中的价格短期波动,并非趋势根本转变。
经济层面,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紧密相连。经济增长乏力时,居民收入预期降低,购房意愿和能力随之下降,同时,房地产市场调整又反作用于经济增长,二者相互制约。

政策方面,政府调控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关键。限购、限贷、税收等政策调整,直接改变市场供需与价格走势,放松限购刺激需求推高房价,收紧政策则抑制投机使房价平稳。
人口因素同样不可小觑,人口增长、流动及老龄化程度,深刻影响房地产市场。人口流入多的城市住房需求旺盛,利于市场发展;老龄化加剧则会减少住房需求,给市场带来压力。
购房者面对复杂市场数据与舆论环境,务必保持理性冷静。购房前先明确目的,若是自住,重点考量房屋位置、配套设施、居住环境等居住属性,结合自身经济实力,避免购房后经济压力过大。
若为投资,更需谨慎分析市场趋势,综合城市发展潜力、市场供需、租金收益等因素。还可参考权威机构报告与专家意见,获取全面准确信息。
房地产企业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要顺应市场变化,依据不同城市特点调整营销策略与产品定位。热点城市注重品质与差异化,满足改善需求;三四线城市开发高性价比产品,迎合刚需客户。

另一方面,需强化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优化资金结构、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资金链安全。
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中作用关键。制定政策时,充分权衡市场实际与各方利益,实现精准调控。既防止政策过松引发市场过热、滋生泡沫风险,又避免政策过紧对市场造成过大冲击。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总之房地产市场数据背后的真相并非浅显易见,需从多维度深入剖析。购房者、企业与政府都应理性看待市场数据,认识其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做出科学合理决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在波动中稳定发展,助力经济社会持续进步 。
文本来源@金融民工吉胖子 的视频内容
🦊🐞贝壳易居等的挂牌价要比实际的房价要虚高的很多。 🌴贝壳上的挂牌价。🌿当地中介的真实挂牌价。🌷和真实能够成交的房价,各不相同。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地的实际的挂牌二手房,2室55㎡左右为例。[大平米房子比例相同]。装修家俱家电差不时,🐞贝壳上的挂牌价是在24万~27万之间。有的更高达30万。 🌿当地中介真实的可能成交的挂牌价应该在是18万到22万之间。 🌷真实的成交价应该在18万~20万左右。 👿即贝壳标价虚高15~25%。比真实的成交价虚高20~30%以上。还有两年多以前的挂牌价。这样的房子根本没有人看更卖不掉。有多套房子想出手,或者你想到某地买房子的朋友,你最好亲自到当地多咨询几个当地的房地产中介。你才能够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房子的卖出价和买入价。贝壳上的房价的水分有多大了,相信了它。那你手里的房子根本卖不出。如果你想买房子,你只有多花冤枉钱了。所以说我劝想买房或想卖房的朋友们多长几个心眼儿,不要被别人忽悠了。 🌷全国许多地区的贝壳上的挂牌,大至都是如此。 真正了解房价,卖房子的尽快的出手才能够少赔点儿。想买房子的朋友,才能少花点儿,这就是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