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嘉靖够聪明。
他可不想当朱祁镇第二,他太清楚杀了海瑞的后果是什么了。杀严世蕃是情势所逼,由裕王背书、清流派领衔的倒严已经大势所趋,况且国家混乱、朝政一潭死水,舆论需要一个宣泄点,不杀严世蕃阻挡不了清流们的动作,朝政也稳定不下来。而海瑞呢?除了嘉靖为了自己的面子,以及陈洪和赵贞吉为了讨好嘉靖,还有其他人想杀海瑞吗?
要知道给海瑞定罪的时候,徐高张三位老油条定的可是“儿子辱骂父亲的罪名”,最终杀海瑞与否这个球还是踢回给了嘉靖。
所以,从权衡利弊出发,杀海瑞有弊无利。而具体原因在于:第一、海瑞《治安疏》中说到的问题基本属实,杀了他,海瑞流芳千古,嘉靖彻底坐实昏君的骂名;第二、海瑞是一把利剑,留着他可以给裕王带来帮助。嘉靖三十九年冬,入冬后都不下雪,一时间人心惶惶。要知道一冬不下雪,对于缺少农药化肥的古代农业来说无疑是毁灭打击。
缺少了大雪冰冻覆盖,来年虫蝗必然大作,而送往京师的回报中都是不好的消息:山东无雪,山西无雪,北直隶无雪!
天干物躁的季节,恰好嘉靖一意玄修的万寿宫又着了一场大火,加之朝廷财政连连亏空赤字,北京各个衙门京官俸禄已经拖欠了几个月,百官之中怨言不断。
一时间天灾、火灾、人灾等事,把连续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置于风口浪尖之上,嘉靖无奈只好召见了钦天监周云逸,想让周云逸以专家身份鉴定腊月不下雪与人事(内廷敛财,严党贪鄙)并无关联。
结果周云逸借天象说:“宫内(指嘉靖)开支无度,阁衙上下贪墨,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这是上天示警!”
周云逸一句话,算是把二十年玄修的嘉靖的“功业”彻底否定了,气呼呼叫东厂的人把周云逸拖到午门杖击二十(打屁股)。
但在发火同时,嘉靖怀疑周云逸背后有人指使,于是让东厂提督太监冯保去施刑审问。
还有一个背景的原因就在于:海瑞上书其实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时刻。这时候没有能给嘉靖背锅的人了,严嵩和吕芳已经不在了,而嘉靖此刻精力也大不如从前,手下的人就连陈洪都开始巴结裕王。说白了,这是嘉靖一朝皇权最为松动的时候。
海瑞选择此刻上疏,朝中大臣和司礼监有谁能去为嘉靖挡这个骂名呢?徐高张注重名誉,断然不会去趟这浑水;赵贞吉有成为第二个严嵩的潜质,可以资历不够,还被海瑞扒出了老底;陈洪按道理可以,可是定罪还轮不着司礼监,况且海瑞背后曾经连着裕王,这个时候冲出去接刀子,以后裕王上位了要是清算起来怎么办?
所以,嘉靖只能自己出动,可最终也只留下八个字“无父无君,弃国弃家”,让内阁定罪,结果也是扯皮,不了了之。还是靠着嘉靖“好雨”、“明月”的旨意才给了徐高张一个提示。
海瑞最终得以保命,看似是刚正不阿感天动地,其实背后夹杂了天时地利人和。
越中四谏、戊午三子,沈链、杨继盛,等等,嘉靖杀的人还少吗?可是动手的人是严嵩、作恶的是严党,他嘉靖是可以躲在后面自我催眠的。就是因为他太聪明了,他太清楚如果这些人是直接死在自己手里的话,他会是个什么下场。
等到海瑞上治安疏,严党没了,没人替他干脏活了,要杀海瑞就必须自己亲自动手,那他可得好好想想了,聪明的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要知道那是大明朝,嘉靖可是迷信地很,他信求仙得道、更信死后要跟列祖列宗汇报工作,现在这么一个大忠臣让他给杀了,在上面的满天神佛还会准他的修仙申请吗?在下面的列祖列宗会饶了他吗?
嘉靖也不是没有做尝试,他试图逼着满朝文武去做严党的工作。先是让内阁领着三法司过堂,一般来说严党还在的时候,走到这一步程序事情就可以有结果了,严党屁颠屁颠地颠倒黑白判个死刑,嘉靖装模作样地表演被蒙蔽后勾朱杀人,大家心照不宣地把想弄死的人给办了。结果三法司没拦住人家也不想拦,所有人都知道这时候宁肯强行中立、对皇帝阳奉阴违也不能站到海瑞的对立面,这是要上史书的,万一应对不当那煌煌史册上可就要现了大眼儿了。
嘉靖一看正常程序走不通,让内阁领着言官御史以及国子监接着上,要从道德上把海瑞批倒批臭,这样也能找到借口干掉海瑞,虽然手段下作但起码圆地回来,这样嘉靖仍然能自我催眠。结果这帮文官也不是省油的灯,除了一句“子骂父、臣骂君当然不对”用来应付交差外一点锅都不接,我们不说海瑞做的对,但这只是出于“天地君亲师”的伦理纲常,我们实际的想法是什么,您猜猜?
到这里,嘉靖就已经确定,他要在自己的名声和海瑞的命之间二选一了,想要海瑞的命就必须自己亲自动手,陈洪倒是跃跃欲试却让嘉靖给喷了,陈洪动手和他嘉靖动手有什么区别?赵贞吉倒是想逢迎上意更进一步,结果让海瑞一顿操作直接社死、官声名声身前事身后名全赔进去了,自己要是下了手估计好不到哪儿去。
等到嘉靖和海瑞在大牢里一番较量后,就更不能杀了,这时候杀海瑞连他自己心里的坎儿都过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