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伤害别人,想到什么就去做”,他接受采访时淡淡地说。头衔不胜枚举,一年内考取超过20种专业证书,被戏谑为香港“大冰”,也是不少TVB观众眼中的最帅康熙,马浚伟在无奈退圈后于知天命之年考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硕士,更于51岁上岸公职人员,被戏言终于吃上了编制饭,他的人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书写智慧与坚强的现代寓言。

但大众不知道的是,看似光辉的逆社会时钟践行者,因为多年前公司的包装路线,一时不察得罪了天王刘德华的粉丝,被赶下台,被当时新闻爆出他被粉丝当街泼粪,后又被媒体造谣,继而出走香港,告别演员身份,阔别大众,48岁时成为论文查重率只有0.77%的北大学生,最近还登上了新闻联播,新闻中的他帅气俊朗依旧,更添几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生气质。
提起剧中的经典康熙形象,你第一时间会想到谁?或许是《雍正王朝》中的焦晃,不怒自威,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尽显天子威仪。也或许是历史巨制《康熙王朝》中儒雅出尘的陈道明,雄才伟略,多情又无情,演绎出君王的一生无奈与辉煌,一经播出,成为了那个年代不少闺中少女的梦中情人。

但还有一位演员饰演的康熙,因其独特的角色魅力在一众老戏骨中另辟蹊径,成为了一款“偶像版康熙”。清俊优雅中不失俏皮,与韦小宝不打不相识,有情有义有眼光,随着98年TVB制《鹿鼎记》的播出与现象级大火,眉目如画的他也成为了很多人童年记忆中念念不忘的康熙,一举成名。他的饰演者就是被誉为最帅TVB古装小生的马浚伟。
除此之外,他也是《帝女花》里的才子周世显,《洛神》里的曹植……,天生贵不可言的宫廷气质与眉宇间的温文尔雅是他不同与其他男演员的标志与优势,他演了很多角色,大都是青年才俊,但很多人大概都只知道屏幕上那个永远淡雅出尘的他,不知道屏幕外的他竟然是一个奋斗不息的大卷王。

最近他在社交媒体上PO文,54岁的他又开学了,惹得大家纷纷调侃,“他怎么又去上学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在自己的轨道内步履匆匆,急速前进。但他却一次次地脱轨,在命运预设的轨道之外一次次地交出满分答卷,没人知道他是怎么走出那长达八年的抑郁症的,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靠对外部未知世界的无尽探索才将自己从痛苦的地狱中拉出。
演艺生涯中至暗与至亮的光芒闪烁
1971年,马浚伟出生于香港深水埗的一个小地方,虽是家中独子,但家境贫困,父亲用当大巴司机一个月微薄的 6000 元的工资养活一家七口,寸步难行。
他不得不年纪轻轻就出来打工补贴家用,14岁时卖雪糕,16岁做图书管理员,年少时的这些社会经历让他学会了独当一面,也学会了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路线,但同时也让他的心里从此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遗憾,早年间无奈的辍学选择让他不得不错过去香港理工大学读书的机会,更让他在今后的人生中无数次的想要弥补文化水平不够的遗憾。

那之后,年少时的马浚伟因为喜爱唱歌,参加了 44 次唱歌比赛,屡屡失利,终于在 22 岁时以一首《李香兰》成为唱歌的冠军,如愿以歌手的身份出道。但因为他所签约唱片公司的大胆冒进路线,他在之后的歌唱生涯中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时为了推这个籍籍无名的小歌手,公司打出了“他不是黎明,他不是李克勤,他不是张学友,他是马浚伟”的标语,碰瓷了当时的所有一线歌手,让不少狂热的粉丝记住并讨厌上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歌手,也让马浚伟在当时受尽冷眼,逼近被雪藏的边缘。
他作为歌手的那几年,所到之处,皆是嘲讽。最严重的一次,是有一年的圣诞节。他接了商演,在百货公司的广场唱歌。主持人介绍他时,故意开玩笑:“下面有请很像黎明的那个人……”全场立即喝倒彩。马浚伟当时就在后台,当即哭出来,眼泪止不住地流,脚下如灌了铅,怎么都迈不开步。
雪上加霜的是马浚伟在一次演唱会上,自嘲了自己几句,不小心攀扯了天王刘德华,他与天王粉丝的矛盾被激化,当时还有新闻爆出马浚伟被刘德华粉丝当街泼粪。这些新闻直到现在依然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马浚伟在之后多次辟谣,这只是当时媒体的夸大其词。但这件事是假的,他在当时被众人抵制却是真的,无奈之下,他从歌手转行做了演员,也无意间开启了自己真正的演艺事业,第一次迎来命运的转机。

也许是上天眷顾,转战电视剧领域后,《鹿鼎记》中的少年康熙是他打出的漂亮翻身仗,这版《鹿鼎记》在 1998年播出时多次打破了电视台的收视率记录,金庸先生看了此剧,直言马浚伟的康熙形象是最符合原型的,因为角色讨喜,加上形象出众,当时作为男二的他一度人气直逼陈小春饰演的韦小宝,也让 TVB开始决定力捧他。此后他参演的《洛神》《帝女花》等古装剧的接连热播,让他成为了不少人心中古装美男子的代名词,也让他成为了tvb新生代的人气小生,彼时风光无两。

但台前的光鲜抵挡不住命运的捉弄,先是在一次访谈中他随口说了句"拿不到视帝我并不感到遗憾",被媒体断章取义,断言这是他“看不上 TVB”的表现,之后又有传言他因此被封杀,这件事无处可查,但他的演艺事业确实在之后开始走了下坡路。
抑郁黑洞的败退
顺利的演艺之路被打断,他决心好好陪伴家人,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家庭生活也会接二连三地遭受打击,2000年,他照顾了几十年的患癌母亲终于挺不住最后一次的手术不幸去世,火化母亲时他迟迟下不了手,几度崩溃,这件事也成为了压垮他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成为了必须靠他自己跨过去的一道坎。

他曾在访谈中透露,当时既要照顾病重母亲,又要应付高强度拍摄,导致抑郁症加重,更患上了惊恐症,最严重时每天要吃4种药物,用不间断的工作和夜间酗酒来麻醉自己,母亲走后他每次站在窗台前都会产生一种念头,觉得跳下去就能与天上的母亲再度重逢。虽然他当时的事业如日中天,但像黑洞一样吞噬他的精神症状在2003年达到顶峰,他不得不暂别娱乐圈进行心理治疗。
为了治好自己的抑郁症,他做了很多的尝试,但最后治好他的是他本身惊人的意志力和不断的自我学习的过程,命运给他安排的人生再一次的转弯机会发生在 2006年,8年的抑郁症期间,马浚伟每天被无穷无尽的黑暗和孤独包围,直到有一天,他决定通过学习来自救。
把自己无解的问题,交给“顺其自然”。逐渐有了新的视角,新的感悟。
“我觉得我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有带领的。”
“我现在走的路,虽然有些不是自己所愿,但我的路已经是这样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学习大量的心理学知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逐渐从消极的思维模式中挣脱出来,学会了用更高维度的方式看待生活。学习不仅为他打开了新的世界,也让他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懂得了“治病需治心”的道理。
经历了抑郁症的生死考验,再加之母亲临终时跟他说的“做个有用的人”, 2018年,47岁的马浚伟做出了一个震惊娱乐圈的决定——暂停演艺工作,赴北京大学攻读EMBA 。
做出这个选择,他是名利场中的逆行者,看似突然,但实则是他多年心灵重建的自然延伸。在公开信中,马浚伟坦言:“我想知道,除了演戏,我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也想看看这个娱乐圈到底有没有改变我。”

中年奋发:重拾年少之梦
时隔多年重拾学业,马浚伟从香江北上的北大生活充满了挑战,备考前就有人对他泼冷水,他也清楚因为自己早年的辍学经历,实在难以拿到学位证书。除此之外,学习的壁垒比他想象中还要厚,他需要克服让粤语区所有人头大的语言障碍,学会用普通话跟同学和教授流畅的沟通交流,还要补足商科基础知识的短板,更要平衡学业与工作——求学期间他仍要完成TVB剧集《宫心计2》的宣传,很难,但他咬牙挺过来了。
在北大那两年,他每天清晨5点起床预习功课,课后与小他二十多岁的们同学一起做小组作业,周末还要飞回香港处理工作。他的教授回忆:“他永远是课堂上最专注的学生,总坐在第一排做笔记,也看不出明星的架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那两年间13门核心课程全部获得了A等成绩。

当然多年的 TVB演艺之路也是他求学路上的一大利器,作为TVB最后辉煌的一代演员,他见证过港圈的繁华,也亲历了没落。他的毕业论文名为《影视文化产业IP运营策略研究——以香港影视业为例》,结合了他自身对 TVB发展历程的了解,顺利评上了优秀论文。
正如他在毕业典礼所言:“学习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给所有愿意成长者的礼物。”
以此为起点,他开始了他终身学习的新航程,2020年12月,马浚伟注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2021年考取咖啡师执照;2022年报读儿童心理学课程。这种近乎疯狂的学习节奏背后,他充分感受到了人生的另外一重奇妙体验,那就是用学习来对抗精神虚无和人生之苦。
当然,质疑也始终如影随形,虽然因为他的影响力,他的选择无意中引发了“银发学习”的热潮,但也遭受了“作秀”之类的质疑,因为他一年内考了二十多张咖啡师证书,还在社交媒体上不停晒着自己的学习成果,满屏都是“不务正业”的跨界尝试。有人问他为什么把自己人生塞得这么满,他说:“我随时都会死,所以我很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年过五十,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已经让人不知如何去定义他,2022年,他又惊人一跨,跨成了香港公职人员,不过这只是他众多头衔中小小的一项,他自言:“我有自己的工作室,有自己做音乐、做话剧、做电影的公司,有关于表演艺术的学校,有关于中学生的或者是小学生的一些补习学校,然后有做咖啡,然后我也要做一些社会服务的东西。我还是电视剧导演、香港电视台的主持人,也是他们的创作总监,再加上其他的林林总总的,所以我很难回答你我现在的(工作)。”
原来,真正的“逆龄生长”从来不在于容颜永驻,而在于永不停歇的自我升级。从抑郁症患者到北大硕士,从TVB小生到文化企业家,他用自己的半生演绎了不断破碎重组的精彩人生剧集。在追名逐利的大时代,,这位“娱乐圈清流”用行动诠释:学习不仅是治愈心灵的解药,更是打破人生困局的开门钥匙。

正如马浚伟在微博写下的感悟:“教室里的每一分钟,都在重塑我对世界的理解——这种快乐,比任何奖项都真实。”这段跨越香江与未名湖的旅程,最终让一个演员在知识的喂养中,从屏幕中走出来,在现实中成功演出了自己人生中永不褪色的顽强自我。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