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史说
编辑|简史说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崇高的父亲。作为领袖,他工作繁忙、日理万机;作为父亲,他情深意切、宽严相济。
家书是毛主席与子女交流的桥梁,据悉,毛主席一共给子女写过28封家书。这些书信,或温暖深情,或循循善诱。
所有的家书里,有一封极为特别:它是毛主席唯一一封没写抬头的家书,收信人是毛岸青的妻子——邵华。
相识
1927年,张文秋、刘谦初夫妇新婚,大家纷纷送上祝福。
毛主席开玩笑地说:其他人都祝你早生贵子,我倒希望你生两个千金,我正好有两个儿子,咱们好对亲家。
张文秋笑道:“没问题!”
这本是一句笑话,没想到张文秋的两个女儿,后来竟然真的分别嫁给了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
1929年6月,张文秋夫妇被叛徒出卖,双双入狱。次年1月,山东省委成功营救出已有身孕的张文秋。
同年3月,张文秋生下第一个女儿,按照丈夫刘谦初牺牲前的想法,这个女儿名为“思齐”——思念齐鲁、思念父母。
“西安事变”后,张文秋与患有腿疾的陈振亚在西安相识,相处大半年以后坠入爱河,喜结连理。
1938年10月,张文秋生下二女儿“安安”,大名叫张少华,也就是邵华。
1939年春,组织安排张文秋一家前往苏联,为陈振亚治疗腿疾,途经新疆时,全家人被军阀盛世才软禁在迪化(今乌鲁木齐)。
其间,陈振亚坠河,在抢救过程中遭人暗算,不幸牺牲。
1942年秋,盛世才将包括张文秋在内的160多名共产党员关进监狱,张文秋在监狱里生下了三女儿张少林。
八岁之前,邵华几乎没拥有过自由,尤其是被关在监狱的那4年,她整日待在暗无天日的黑牢,吃的是发了霉的面,面里还掺了沙子,配菜是没有味道、没有油水的水煮萝卜。
1946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营救下,邵华等人得以离开监狱返回延安,尽情地享受广阔的天空、温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以及曾经拥有过的自由。
此后,邵华跟随大部队走南闯北,小小的年纪就能为革命事业出力。土改时,她是政策的宣传小能手,在太行山区,她是慰问演出的小演员。
转眼间,炮火和硝烟散去,新中国成立了!毛岸英与刘思齐在这一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毛岸英常去看望岳母。某天,毛岸英带着弟弟毛岸青来到张家,11岁的邵华初次见到了岸青哥哥。
从此,毛岸青也成了张家的常客,每次见到邵华,他都会表演一段音乐节目。久而久之,幼年的邵华和毛岸青成了好朋友。
毛岸英常来看望岳母,刘思齐也经常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邵华作为姐姐的跟屁虫,没少见到毛主席。
时间久了,邵华发现毛主席不论多忙,总会抽时间关心姐姐和姐夫的学习情况,听着他们侃侃而谈,她打心眼里羡慕。
一次,邵华见三人讨论结束,急忙走到毛主席面前,坚定地说:“伯伯,我也想学习!”
毛主席见小邵华严肃的样子,赞许道:“想学习事件好事嘛,孩子,上学的事伯伯帮你办。”
过了几天,邵华拿着毛主席给的介绍信,来到育英小学,如愿以偿开始了学习生涯。
邵华开学后不久,毛岸青身体状况恶化,毛主席听人建议,把他送到苏联接受治疗,这对才刚刚相识的朋友自此天各一方,一个在国内求学,一个在国外治病、进修。
此时邵华、毛岸青都想不到他们要10年以后才能重逢,更想不到重逢后的他们会爱上彼此。
重逢
时间一晃而过,1959年,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邵华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遇到问题时,她常找热爱文学的毛主席请教。
有一次,邵华和毛主席聊起了小说《简爱》。邵华高谈阔论,而毛主席没有看过这本书,因此没有发表观点,只是默不作声,笑着听她夸赞主角。
几天后,邵华再次来找毛主席,无意间看到他的书桌上扣着一本快要看完的《简爱》。
毛主席日理万机,竟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读书,仅仅几天时间就几乎将一本书看完。邵华惊讶于毛主席对知识的渴望,也钦佩毛主席的学习效率。
邵华这次来,本来就是想跟毛主席分享对《简爱》的新认识,既然毛主席也看了这本书,自己就能听听他的心得了。于是,他们就着这本聊了起来。
两个人的话题从小说逐渐转到恋爱观,最后又聊到了毛岸青,毛主席说:
“我那个老二,三十好几了,虽然遇到过不少姑娘,却至今没有一个中意的。我批评过他……”
或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了这话,邵华的脸蛋儿通红。
也是这一年,他们的谈话对象——毛岸青拖刘思齐将回国的意愿转告给毛主席,经毛主席同意,毛岸青回国,被安排到旅大市(今大连市)疗养。
毛岸青出国前,邵华的母亲张文秋就对他照顾有加。
每逢周末毛岸青来做客,张文秋都会做一大桌丰盛的饭菜;让他把脏衣服、床单、被套拿来,帮他洗洗缝缝;舍不得给女儿们买新衣服,却从来没少过毛岸青的零花钱。
在张文秋眼里,毛岸青与亲人无异。听说毛岸青已经回国,她特地带着放寒假的邵华赶到旅大看望他。
说的是去旅大看望毛岸青,顺便疗养一下,实际上,张文秋的主要目的是带邵华去“相亲”。
1960年1月的某个午后,雪后初晴,空气格外清新,一阵叽叽喳喳的喜鹊叫声中,毛岸青从睡梦中醒来。
他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深吸一口气,指着树上的喜鹊开玩笑说:“张主任,喜鹊叫得这么欢,我们今天要遇见好事呀。”张主任叫张世保,负责照顾毛岸青的日常生活。
听了他的话,张世保笑道:“是你有喜事!喜鹊叫,贵客到,有贵客来看你!”
毛岸青忙问贵客是谁,张世保有心给他惊喜,于是笑着摇摇头,把他带到了客厅。
进入客厅,毛岸青一眼就认出了待己如母的张阿姨,紧握她的手说:“阿姨,可算见到您了。”
张文秋也向他表示问候,话音刚落,性格活泼的邵华从妈妈身后跳了出来,落落大方地伸出手:“岸青哥哥!”
毛岸青这才注意到屋里还有一个小姑娘,她明眸皓齿、朝气蓬勃,头上顶着两根长长的辫子,一如从前,他看得有些呆了。
“是邵华妹妹呀,好久不见!”毛岸青回过神来,握住她的手,良久才分开。
毛岸青、邵华热情洋溢地叙起旧来,分开的10年里,他们有太多的事可以讲给对方听。
见他们聊得开心,张文秋、张世保等人有意撮合,于是主动从客厅出来,到隔壁的会客室喝茶去了。
一位市委领导笑眯眯地说:“岸青平时看到女孩几乎不说话的,今天倒是很让人意外,聊得这么起劲,邵华跟他挺投缘的嘛。”张文秋会心一笑:“能投缘最好。”
沉默了一会儿,张文秋补充道:“思齐没能给主席家留下一儿半女,我老觉得对他们有所亏欠。岸青年纪也不小了,如果邵华能和他走到一起,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我们两家知根知底,主席应该也会同意的。”
客厅的欢声笑语一直持续到晚饭前才停下来。吃过晚饭,邵华拉着毛岸青参加了宾馆举行的舞会。
舞会快结束时,古灵精怪的邵华叫上毛岸青偷偷溜到后厨,找出晚饭的剩菜,两人吃得有滋有味。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十几天转瞬即逝,邵华与毛岸青依依惜别后,匆匆赶回北京上学。
分别前,两人约定保持联系,毕竟同在国内,通讯很方便。毛岸青和邵华这对久别重逢的老友,开始了日益密切的书信往来。
相爱
读毛岸青的信,是邵华那段时间最开心的事。渐渐地,她从来信里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情愫。
起初邵华以为是自己太过敏感,直到看到那封字里行间充满浓情蜜意的信出现在她眼前。
一封信,触动了两颗心,在桃红柳绿的季节,毛岸青与邵华的爱情生根发芽了。
鸿雁传书了几个月,邵华和刘思齐再次来到旅大。这一次,她们除了探望毛岸青,还担任了毛主席的“信使”。
毛主席托她们给次子送来了一封家书,信中说道:
“……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谈一谈,有信,交思齐、少华带回。以后时时如此,不要别人转。”
毛主席这是鼓励儿子主动一点,也在帮儿子创造更多的接触机会。
这次来旅大,邵华办理了相关手续,转入辽宁师范学院做了插班生。这样一来,既不会耽误学业,又能常伴毛岸青左右。
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毛岸青、邵华的感情迅速升温,结婚登记水到渠成。
1960年6月,邵华和毛岸青在旅大举行了婚礼,婚礼很简单,但感情很热烈。
毛主席对张文秋说:“我们从前是老亲家,现在是新亲家。亲上加亲,我们是双重亲家。”
婚后,两人依然在旅大生活。毛岸青喜欢安静,不爱参加户外运动,为了增加他的运动量,邵华经常带他参加周末舞会或者活动舞会。
邵华也不任性,有时毛岸青不想跳舞,她就陪着他在会场慢慢散步,无论玩得多高兴,只要丈夫累了,她总是第一时间陪他回家休息。
毛岸青散步时喜欢挽着邵华,还喜欢和她披同一件大衣,这是他表达爱意的方式。
矛盾
1962年,毛岸青的身体有所好转,夫妻二人返回北京,邵华重新回到北大读书。
休学多年重返校园,邵华学得十分吃力,身体和情绪都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夫妻二人因婚姻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偶尔产生的矛盾,邵华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毛主席获知情况,对邵华十分理解,特地给邵华写了一封信:
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
父亲
六月三日上午七时
这是毛主席唯一一封没有写抬头的家书,寥寥数语,蕴含着对儿媳的无限关怀。
他首先邵华注意身体,好好养病,然后鼓励儿媳变得独当一面,好建设祖国。家书最后,他知道儿子、儿媳有矛盾,但并未说教,而是让她读《上邪》。
《上邪》是汉代的一首情诗,诗的内容是一位女子忠贞不渝的爱: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大意是:天呐!我想和你相爱,我们的爱情永远不会衰减。除非高山化作平地,江河全部枯竭,冬天雷声滚滚,夏天大雪纷飞,天地合为一体,我才不再爱你。
毛主席借用古诗,巧妙地鼓励儿媳坚强、勇敢;告诉她忠贞不渝的爱情,是战胜事业、爱情中难题的法宝。
邵华读懂了毛主席这封家书的用意,她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企予望之”,从此变得更加坚强、豁达,能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任何难题,与毛岸青也愈发“相知”。
当然,毛主席对儿媳的关怀不至于书信。1970年,毛新宇出生,邵华说:“是父亲保住了我们母子的性命。”
别离
毛新宇是头胎,长得又大,邵华分娩时遭遇难产,情况十分危急,医生向毛主席请示“保哪个”。
“大人、孩子我都要!”毛主席回答得斩钉截铁,“去给医院说,想方设法,母子两安。”
很幸运,邵华母子没有任何闪失。毛主席看着初生的小孙子,很是喜欢,亲自给他起了“毛新宇”和“毛毛”两个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后毛新宇成了父亲,特地给儿子起名为“东东”,以表示对爷爷的尊敬。
此后,正如毛主席所期待的,邵华一家三口生活过着平淡且温暖的生活。
邵华、毛岸青夫妇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发醇厚,相亲相爱共度余生。
2007年,毛岸青与世长辞。
站在灵堂里,邵华声泪俱下:“愿我的爱人在鲜花盛开的春天,随着徐徐清风一路走好。”
2008年,邵华追随爱人“归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