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里看成长

木头马教育图书课程 2024-04-01 04:13:19

文章原创作者:聂震宁

《西游记》曾经被称为中国小说之最。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一人物典型已经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成为国人认知中的基本元素。可是,在流传了数百年之后,现在《西游记》在大众阅读中的地位,似乎略现审美疲劳之状。

因为,小说《西游记》已经被连环画的《西游记》,特别是电视连续剧的《西游记》演绎得只剩下神通广大、生性调皮的孙悟空,颟顸可笑的猪八戒、容易受妖愚弄的唐僧,以及各种妖怪的兴风作浪,正邪忠奸的辨认似乎比较简单,因而,有的家长和老师表示很难和学生进一步讨论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涵。

这部作品还有许多内涵值得学生们去阅读理解。小说中的仙家、妖怪、鬼魅不同层次的描写,可以让学生们理解到作者不同的价值态度。小说中有除妖务尽的态度,又有对“历代驰名第一妖”的孙悟空不只是容忍,更是欣赏的态度,集中传达了作者的人生理念和价值取向。

为了让学生对《西游记》产生一定的阅读和互文的思辨,我们认为,还可以把这部作品看成一部成长小说。

《西游记》全书所展示的孙悟空,是对不惧强权、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光明正义人格的推崇,具有魔化敌人、神化自我,讽喻现实社会的艺术力量。《西游记》头七回写孙猴子的诞生,求仙得道,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腾空驾云各种神通广大的法术本领,为求自由,争平等,他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严重动摇“三界”,争得齐天大圣的名号,斗争失败后,遭受责罚。小说从第八回起,有五回写唐僧赴西天取经的缘由和准备,学生们往往会略读而过。从第十三回起的八十多回,是全书主要篇幅,就是那赴西天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的故事。

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中,戴上紧箍儿乃是最重要的转折。为了承担起保唐僧赴西天取经的重任,他被迫带上紧箍儿,而正是在紧箍咒的规范下,他的行为才逐步走向成熟,直至完成使命。由紧箍儿这一具有象征性的设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人在成长中的自由与规范问题进行讨论。我们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西游记》中“紧箍儿”这个关键物件,因为出于对孙悟空的热爱和不喜欢唐僧不辨正邪的愚钝,很多学生是很反感唐僧念紧箍咒的,这种阅读心理当然无可厚非。可是作为思辨性阅读,老师和家长还是不要忘记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紧箍儿的作用。何况还有黑熊怪、红孩儿也都带上了紧箍儿,从而让读者对魔法无边的他们改邪归正有了信心,也就是说,紧箍儿对于任何神通广大的人物都是必要的。

当然,我们千万不要把一部生趣盎然的《西游记》压缩成一部说教的成长小说,老师和家长还是要让学生尽情阅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有声有色的故事,让学生们仔细欣赏作者有条不紊、有起有伏叙述故事情节的写作功夫,全面享受这部古典名著带来的阅读的快乐和收获。

——文字选摘自聂震宁《阅读力决定学习力》299-302页

想了解更多图书,打开抖音搜一搜木头马图书进入直播间

早上7:00-中午13:00,晚上19:00-24:00 ,不见不散!

-END-

文章来源于木头马图书公众号,想看更多的文章请关注木头马图书公众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