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者 大牛
分 类 社会民生
我们中国人是民以食为天。西方的很多吃法来到了中国,就大变样了。比如说麦当劳,肯德基。在西方是中低档次的快餐,而在我们中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吃法。
今天就来说说自助餐。发现没有,你身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现在也很少去吃自助餐了。
曾经风靡一时的自助餐厅,很难坚持五六年,有的甚至一年不到就倒闭了。是什么原因,让自助餐陷入了潘多拉的魔咒呢?
是老外的吃法不适合中国人,还是我们中国老百姓顿时人间清醒了呢?

我的亲身经历。
以前我有一个朋友,在自助餐厅里面做服务员。他老板规定,像健身教练的人就不准他们入内。
有一次,一个顾客吃的特别多,全身发热外衣一脱,身上的腱子肌肉就看得出来,原来是健身教练,第二次就不让他进来了。难道是因为太多的大胃王,把自助餐厅吃倒闭了吗?
还有一次,我晚餐和几个朋友去一个自助餐厅。,里面的经理和三个顾客发生争吵。
原来三个顾客从中午开始吃,边吃边聊天,吃到了晚上。餐厅经理说,你们再这样吃下去,我们就要倒闭了。后来很多自助餐厅,规定用餐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是不是中国人太精明了,把自助餐厅吃倒闭了呢?
每次到了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和国庆节,自助餐厅门口都排着很多人。有时候需要排一个多小时,很多人都不耐烦了。是不是因为排队时间太长,顾客主动放弃了这种时尚的吃法呢?

说到自助餐厅,要讲一下它的历史了。
最开始在8-11世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当时的海盗们猎获后举行庆祝宴会。
但是不习惯中西欧吃西餐的繁文缛节,便自己到餐台上自选、自取食品及饮料,后来这种用餐方式,发展成了今日的自助餐。
可以看出,自助餐厅其实很符合人的本性,喜欢自由,随心所欲,所以发展也特别快。
自助餐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达到了鼎盛时期。1945年,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酒店推出了24小时自助餐。1980年代,时时乐牛排、必胜客和很多酒店餐厅几乎成了自助餐的代名词,这个时期的电视广告也掀起了一股自助餐热潮。
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原来自助餐厅的流行是从赌场开始的。

刚开始引进到中国其实是失败的,特别是必胜客。
1990年,必胜客在北京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最具代表性的是自助沙拉。但是食客堆砌“沙拉塔”的技术愈发成熟,32元一份的自助沙拉成本逐渐超出商家承受范围,也只能怪我们中国人太聪明了。
2009年,必胜客的自助沙拉台将逐步退市,自助沙拉在各大门店陆续取消。
2020年后,自助餐整体市场环境有所变化,必胜客推出过158元限时自助,但也被部分消费者吐槽“吃一次顶一年”。

为什么现在的自助餐厅,越来越不受待见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是消费观念的变化。有没有发现,以前比较火的吃播网红现在越来越少了。
中国特讲究养生之道,吃饭七分饱,吃播节目的没落,也许能够推断出自助餐没落的根源。
以前人们消费水平不高,肚子里油水少,有一个餐厅可以让你无限制的不停的吃吃吃。消费方式的独特,以及满足味口大的人的需求,肯定会受到欢迎。
现在不一样了,生活水平好了,没有这么多大胃王了。我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酱油拌饭都能吃一大碗。
还有很多人说,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以前的过年大鱼大肉,难得吃一回,个个都开心,现在过年吃什么,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

前段时间曝光了一个大品牌,用速冻的饺子馅,每天在客人面前装模作样的去包饺子,让顾客误以为是新鲜的,其实这个和预制菜模式也差不多。
315曾曝光过不少自助餐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加剧了消费者的担心。
拼接肉在烤肉的自助餐餐厅中较为普遍,牛羊肉多为拼接而成。蒸烤的半壳海鲜,多为冷冻后反复化冻。白色金枪鱼刺身,是用廉价鱿鱼或鱼的边角料拼接而成。辣炒小海鲜,是售卖不及时死去的海鲜,靠重口味辣炒掩盖味道。
随便在自媒体上面搜索一下,所有的东西都是海克斯高科技。既然食材不新鲜,那么吃自助餐的人热情就不高了。

以前的自助餐厅运营模式很简单,发一些传单,做一些活动,打折拉拢一些回头客,就有口碑宣传的效果,成本低还立竿见影。
现在自助餐厅要想做的好,还要想办法找运营公司制作短视频,甚至要专门请一个女主播去每天直播自助餐的场景,这些都是成本。
很多顾客都是看着短视频或者是直播过来的,虽然打折了也也拿到实惠了,但是抱怨菜品的款式不多,菜也不新鲜,服务也不是太好。
但是有没有想过羊毛出在羊身上?自媒体上面的广告成本,真的比传统的广告成本要贵很多。
其实商家也有自己的苦恼。以前的商家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留住回头客,如何招最厉害的厨师,如何换最新鲜的菜品。现在的商家,真的是要八仙过海,各选神通。不仅要专才,还要全才。


很多网友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经济环境不好,消费降级。
档次高的自助餐厅望而生畏,绝对不舍得去。档次低的自助餐厅,因为价格太低,又产生了不信任感。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去自助餐厅,就绝对不会被薅羊毛。
各位朋友,你们认为,中国的自助餐厅还有出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