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阿斯麦)说,半导体领域只有合作,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单一的建立完全自主的产业链,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有,也是极为困难,代价也是极为昂贵的。
说这话的时间,还是在2023年。
这个时间点上的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尤其是芯片领域,被美国卡脖子相当严重。
不仅如此,美国还撮合日本和荷兰(阿斯麦的所在地),也加入到对中国芯片的围堵中。
所以当时中国面临的环境是非常的困难,以至于外媒都在说,中国半导体将退到90纳米的程度,这次事件之后,中国的芯片将会彻底输了。
如果光拿数据来看,势头确实不好。
ASML就不说了,它掌握着芯片制造至关重要的光刻机,而日本掌握着全球超过50%的半导体原材料。
日本参与到围堵中国的时候,就拟定出了二十三项半导体设备的管制。
要是再加上美国,可以说中国发展半导体的路,几乎被堵上了。
因为在全世界的半导体市场中,美国占据了41.7%,而日本占据了31.1%,荷兰占据了18.8%。
三家就占据了全世界半导体市场的91.6%。
所以ASML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终究是一个数据,他们全面围堵,难道就要投降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你说不能建立自主的半导体产业链,就不能了?
中国要试试。
毕竟不反抗的结果,是更加严重的霸权欺凌。
鲁迅说过一句话,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中国的半导体之路,只是走一条前边人没有走过的路而已,路不通,多走几次就好了。
路再难走,疼的是脚,脖子被人卡了,是要命的。
当时间走到2024年的八月二十七号的时候,日本的《经济新闻》就报道了这么一则报道。
日本的一家半导体调查企业,做了一份调查报告,大概意思是中国的芯片实力,其实仅落后台积电三年而已。
当然这是他们基于对有着中国血统的芯片做了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
围堵了半天,却激发了中国的斗志。
半导体领域中国不能说是最好,但在半导体自主领域,中国过关斩将,遥遥领先,这就是实事。
那么今天就围绕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建设来说一说。
半导体产业链全世界的半导体市场加起来有五千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供应链之一。
而中国却是半导体最大的市场。
所以想要在半导体市场中获利,中国显然是不能分离的一部分。
毕竟任何产品生产出来,都是用来消费的,用来获取利润的。
没有利润,生产这些东西难道是想放在仓库里看吗?
逻辑上就不成立。
所以美国拉着其他几个国家围堵中国,有这么两层意思。
其一、尽可能的让中国和他们的半导体产业不接触。
其二、与此同时,还可以从中国的市场上,分割出更为庞大的利益。
典型的不让牛吃草,还想着要挤牛奶的逻辑。
而半导体属于高度化全球的产业,性质特点是资本要密集、人才要密集、知识产权同样要密集。
所以单从这三个性质就可以看出来,想要一个国家单独的建立起全自主的半导体产业链,是及其困难的。
最合适的做法就是,拆分每一个环节,让有能力的国家参与其中,并分担各个环节。
这样不仅可以推动半导体的发展,还可以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整个半导体产业是相当脆弱的。
因为只要有一环不加以配合,那么半导体整条产业链都要受到威胁。
而美国又想牢牢的掌控半导体产业。
原因很简单,这里边不仅仅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有着国家安全价值。
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信息成为了基础设施中最关键的一块基石,比如现代武器系统。
再来看看半导体产业链上都有什么?各个国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半导体的生产,概括一下一共有三个步骤,其一设计、其二制造、其三封装。
依照这个生产模式,半导体产业链建立起了无晶圆厂模式的公司生产。
什么是无晶圆厂模式的公司生产?
打个比方,整条产业链就像一家公司做领头,它将各个环节进行分包。
领头的这家公司负责两个任务,设计和成品的销售。
然后领头的这家公司将晶圆的制造,以及封测分别分给铸造厂,半导体组装和测试的公司。
一条半导体产业链就诞生了。
每一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一旦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产品都不会诞生。
那么在这些环节中,还涉及到了材料的制作,半导体设备的制作,电子设计制动化的制作等等。
总结起来,这些制造就是一个个的知识产权专利,拿到这些专利,就相当于控制了整条半导体产业链。
而这些专利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千上万条专利所构成。
所以维护半导体产业链完整性,必须保证生产和知识产权都掌握了,才可以做到建立自主半导体产业链。
两个缺一不可。
来看看,这些年半导体生产中的分工。
美国可以说是半导体产业链的领导者,美国和其盟友就像是领头的公司,他们不仅分配工作任务,还掌握着各种专利,以及一些关键生产的投入。
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半导体制造,以及封测任务,就分给了中国,以及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看起来中国和东亚地区承接了最大的半导体产业链,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做的任务,就像是打工人用老板的东西进行打工,除了人之外,其余都不是打工人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向老板购买设备,还得听老板的话,不然设备就不卖给你。
做出来的产品卖给你的时候,还得出高价,甚至是收了钱还不卖给你产品。
比如中芯国际在2018年,用近一年的利润一亿两千万美元购买阿斯麦的光刻机,说好的2019年交付。
钱给了,设备却迟迟拿不到。
原因很简单,全世界90%的高端光刻机掌握在阿斯麦的手上,出了阿斯麦的门,不论是左拐还是右拐,都找不到第二家了。
所以交付不交付阿斯麦说了算。
这就是知识产权发挥出来的巨大功效导致的,里面的知识产权多如牛毛,以至于阿斯麦说过,就算是把图纸放在中国的面前,也不见的能造出来。
那么美国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领导者,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总价值是39%,这其中就包括了众多的专利。
所以美国的操作就来了,他的半导体制造份额开始逐渐的下滑。
从最初的37%制造份额,用了三十年的时间,一路下滑到了12%。
其实作为核心技术的国家,这种现象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毕竟少付出劳动,还可以拿到产品,获得最多的利润,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这就出现了半导体制造以及封测,四分之三转移到了中国和东亚的现象。
而美国现在遇到了麻烦,他们的光刻机甚至芯片制造的代工厂,基本上就依靠外边,而不是本身。
与此同时就凸显出了日本的地位,上文中就提到了日本企业在全球半导体材料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比如EUV光刻胶、合成橡胶等等被四家日本企业掌握,市场份额高达70%。
所以美国、日本、荷兰,三个国家将核心技术,原材料,关键性的设备掌握在手里。
所以半导体产业链是这么个局面。
中国走自己的路中国想要寻求突破,就得走自己的路子,避开一路上受到知识产品保护的半导体原来的老路。
有句老话说的好,只要不死,我就会变的更强。
这条路中国走的艰难,但也有了成效。
比如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上,关键性的设备有两个,其一是光刻机,其二是蚀刻机。
光刻机是用来画出线条的,蚀刻机是用来将这些线条给刻出来的。
2024年中国将蚀刻机完全攻克,拥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
而蚀刻机也就从被制裁管制的名单中剔除了出来。
当然在半导体制作中,最关键的芯片,中国依然落后。
比如在2023年的时候,台积电实现五纳米的量产,而且当时还宣布要在这一年进行三纳米的量产。
落后得承认,而且大大方方的承认,因为知耻才能后勇。
所以中国进行了大力的投入扶持半导体产业,相信所谓的光刻机会像蚀刻机一样,冰雪消融,完成100%自主知识产权的过度。
不说这些说成果,日本对于中国的芯片的重视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经中文网,对一款中国的5G芯片进行了调查,这款7纳米的芯片,具备了5纳米的性能。
至于有人说,最顶尖的是3纳米。
这个问题,只能这么回答,5那么的性能都出来了,3纳米还远吗?
之前不是说,被美国围堵之后,国外都不看好中国,认为中国要倒退到90纳米的程度。
现实是不仅没有退,还进步了,至少7纳米拿下。
而且中国对7纳米以上的芯片需求高吗?
有没有想过一个词,叫性能过剩?
最简单的说,用5纳米甚至是最尖端的3纳米芯片打游戏,和用7纳米的芯片打游戏,有什么不同?
绝对感觉不出来,5纳米好,3纳米更好,却发挥不出他们最佳的状态。
因为在这个时候,7纳米就足够了。
这就叫性能过剩,没有利用价值要他何用?
就像是御厨做的饭是好吃,妈妈做的饭味道差点,但再好吃的东西,目的都是让人吃饱。
妈妈做的饭更加的实惠,而且也能吃饱。
所以7纳米的芯片对中国来说足够了,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向更高的技术进发,就已经没有之前的那种急迫了。
可以慢慢玩,慢慢研发,时间在中国这里。
你这个左山爱还挺科学
中国是这界上仅有的全产业链的国家,做芯片链是水到渠成,ASML心里慌得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