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董三自,专注国学。今天继续分享心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
郑重声明:本号文章皆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儒家的很多理念,比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等,到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儒家在春秋时,由孔子开创;
到了汉武帝时期,因董仲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一枝独秀;
宋朝朱熹,整理编撰儒家经典而成《四书集注》,成为官方教育、选拔通用教材,朱老夫子也因此奠定了自己儒家学派一代宗师的地位。
客观来说,朱子的成就还是有目共睹的。
毕竟在对经典的注解,义理的阐释方面,朱子认第二的话,估计也没人敢坐那头把交椅。
不过,朱熹的一个口号,却遭到不少质疑。
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这个说法也并不是他首先提出的,而是出自《礼记》。
朱子这辈子虽然成就不小,但说句难听点的,那都是亦步亦趋,跟着前人的步子在走,从始至终没有显示出任何的开创性。
用循规蹈矩来形容他,再为贴切不过。
虽说朱子清名在外,不过关于他的轶闻也不少。
咱也不是啥正人君子,自然没有权利去对一位大学者说三道四。
且有人说那些传闻和指责,都是卑劣小人对他的构陷。
咱不去翻这些捕风捉影的旧账,单就他这个口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出一些疑问。
尽管这个观点,王阳明也进行过类似的表述,不过个人认为,阳明先生的说法,显然更科学,也更人性化。
一个“人欲”,一个“私欲”,貌似在说一回事,相差一个字。
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别人可以不予追究,可他朱子是谁啊,道德楷模,后世榜样,而且专门就是干咬文嚼字这个事的,他能分不清“人”与“私”的区别?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其实他的本意是好的,倡导人们克己复礼,克已奉公;
以高标准来修身养性,去除一心为自己打算的私欲,恢复人自然纯粹的天性。
不过,“人欲”这种说法未免极端,很容易误导人。
既然身而为人,哪能没有一点人欲呐?
这个调也起得太高啦。话说如果一个人,一点人欲没有,那还叫人吗?!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物极必反。
阳明先生则更多用“私欲”这个说法来形容。一个“私”字,就很好地区分了人的本能与私心。
人的本能,吃饭、睡觉、两性间的自然吸引,这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欲,任何生命体生存的基础,咋可能完全灭除呢?
而私欲,是本能之外的贪欲,贪欲无穷无尽,不可助长,必须要加以克制。
因此,个人认为,阳明先生“私欲”的说法更科学合理,而朱子的说法,有失偏颇,失去了中庸之道,有哗众取宠之嫌,也是导致后世之人在遵守礼教上走极端、民众伪善之风盛行的源头。
对“人欲”与“私欲”的说法,您怎么看?
本人才疏学浅,若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高人批评指正。
更多精彩:
国学:王阳明说,“七情所感,多只是过”,或过淡或过浓,咋调
国学:修为高的人为何看上去很冷漠?学生家娃病了,王阳明咋说
心理学:紫色是七色中能量最高的,圣者光环却为何不是紫色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