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国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常有人说,感觉什么道理都懂了,可做事时,要么不知道从哪下手,要么就是想着很容易,却常把事搞砸。
举个小例子:
现在有不少教做菜的APP,哟喂,看别人的视频、图片,那叫一个简单易操作!做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看着就口水直冒。
心痒手痒的。为了保险,做前一连看好几遍,想着,这下应该没问题了,再说,手机就架旁边,边看边做,这还不是手到擒来?赶紧行动!
结果呢……
看别人的动作,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各种配料,下得有条不紊,一道道程序,完成得滴水不漏。
再看自己的厨房,已经乱成了一团麻!
明明感觉已经各方面准备停当,可操作时却手忙脚乱,方寸尽失。
好歹把菜做出来了,不是火候不够就是把菜弄得跟焦锅巴似的。
不是说知和行是一体吗?为何知道却无法做到?
这中间,究竟问题出在哪?
阳明先生说: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知”与“真知”之间,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了一点知识,懂得了一些道理,就以为自己已经“知”了。
但实际上,这个“知”,只是入门,只是浅层次的知,离“真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这就是为何我们要不断提升认知的原因。
阳明心学教给我们从“知”到“真知”的方法,浓缩在三个字里:致良知。
准确说,其实就一个字:致。
致,是集中力量和意志去做一件事。良知则是效果,跟真知的意义相当。
阳明先生用六字阐述:
【心上磨,事上炼】
可见,我们做不好事,实际是没有真知。要想达到真知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在心上演练、去事上磨炼。
做一件事时,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不但手头功夫要逐渐纯熟,而且心要时时揣摩总结,每一次的实践都要让认知有所深入和提升。
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做到身心同步,知行合一。
更多精彩:
阳明心学:人干嘛要致良知?致良知,得9种利益
心理学:高认知的人和低认知的人有哪些区别?
知识、认知与智慧的关系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