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国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前面提到务外遗内的弊端。
当我们一心关注外部世界,就会忽略自己的内心世界。
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空虚、无力,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人生问题。这个人将难以应对复杂的人生境况,且容易被他人左右,被世事裹挟,活成激流中的一叶扁舟,根本经受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既然务外遗内不可取,那么来个务内遗外咋样?
我们周围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包括我自己也一度陷入这样的迷思。
既然一条路行不通,那么索性走向另一条相反的路。
当我们认知不足时,常常会有一种走极端的倾向。
若说专注外部不好,那就抛弃外部的一切,专注内心就得了呗。
但显然,除非追求修道成仙之人,一个俗人要完全不顾身外之事,是不现实的。
阳明先生曾说:执中无权如执一。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执一就是走极端的意思。
这是说,一个人,哪怕奉行中庸之道,但如果不懂得变通,教条死板,跟走极端的人没什么区别。
这句话告诉我们,行事要避免固执一端。因此要注意两点,一是不失偏颇,二要适时调整。
也就是说,偏执地务外或务内,都不是正确的态度。
正确的方法是:二者兼顾,内外兼修。
举例:
拿人际关系来说,很多人认为,人际关系就是我们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却忽略了还有一种更重要的:与自我的关系。
表面看,社会关系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发展,但实际上,与自我的关系才是人生的重点,制约着我们人生的高度。
一个与自我无法做到和谐相处的人,与他人的关系也很难真正融洽。
世界上有不少善于表演、精通关系之道的人,他们可以成为外交家,成为沟通高手、谈判专家,但却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无法做到内在自洽的人,时时需要他人的关注,不能独处、无法离开对社交和人群的依赖,夜深也无法安眠,内心永远躁动难安。
不过还有另一类人,他们只乐于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与世隔绝。樱花国就有大批这样的“深宅”。其实宅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社恐,只能独处,无法融入社会,连与人正常交往都很困难。
可见,人际相处,过分务外或务内,都不是幸福人生之道。
到底应该怎么做更理想呢?
不失偏颇,就是把握人际关系的中庸之道。
这意味着一方面要做好务外的事,就是发展、协调与他人的关系,毕竟人是社会型生物,我们很难脱离社会而独自生存;
同时,要注意保持二者的平衡。一个成熟的人,标志就是能享受独处。
在处理好外在关系的同时,常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交流。要刻意安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只有兼顾与协调务外与务内,我们才可能既拥有和谐内心,又能保持良好社会互动。
更多精彩:
阳明心学:慕强是典型的务外遗内,应摒弃。怎样做更合理?
不觉中竟变成自己曾厌恶的虚伪模样?为何会这样,阳明心学揭密
心理学:“口头禅”不简单,说这句口头禅的人,就是在吸你的能量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