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晋中市东部,靠近太行山西麓,总面积约为1954平方公里。昔阳县的地势从西向东逐渐降低,拥有松溪河、潇河和清漳河三大主要河流。此外,昔阳县的地下矿藏丰富,已探明的矿藏种类超过50种。

昔阳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这里已有人类活动。在西周时期,境内有一个名为洛的赤狄隗姓诸侯国。到了春秋时期,这个国家改称为东山皋落氏,后被晋国所灭。
西汉时期,在现在的昔阳县西南部设立了沾县,属于上党郡。东汉建安年间(约219年),在沾县设立了乐平郡,后来被废止。

石马寺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乐平郡被废,乐平县并入沾县,属于太原郡。孝昌二年(526年),又恢复了乐平郡制。
隋朝时,开皇三年(583年),乐平郡被废,沾县更名为乐平,只辖现在的昔阳地区。

大寨村
北宋时,置乐平县。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乐平县改乡,七年(1270年),复乡为县。
明代时,置乐平县,属太原府。
清代时,嘉庆元年(1796年),改乐平县为乐平乡,归平定州。
1912年,恢复乐平县。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同名,改称昔阳县。

石马寺
昔阳县古迹崇教寺:创建于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相寺**: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中正殿为宋代遗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马寺石窟: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寺院石窟由石窟和摩崖造像组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教寺
大寨人民公社旧址:建于1966年,是大寨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大殿:元代木构建筑,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严寺:始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明嘉靖二十七年《乐平县志》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寨人民公社旧址
卧佛寺:寺内石佛是元代至正年间开凿。明嘉靖四年,道人王续绵募捐主持,创建大殿四楹。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遗址昔阳段:多建于明代,是明代边防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梵乘寺:具体建造年代不详,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卧佛寺
昔阳县旅游大寨景区:位于昔阳县大寨镇政府南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大寨梯田、大寨展览馆、大寨人民公社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头山(周恩来纪念亭、陈永贵墓地、郭沫若纪念碑等)、陈永贵故居、大寨文化展示馆等。

大寨景区
红旗一条街:原名上城街,街道全长600多米,保留了大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如人民商场、工农兵大舞台、人民食堂、新华书店等。主要景点包括崇教寺、、乐平县衙署、红旗供销社,以及 众多沉浸式体验场景,如手风琴乐队那年昔阳、人民电影院等,还原了当年的生活场景。

红旗一条街
龙岩大峡谷:位于昔阳县东南部孔氏乡,总面积15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有曲峡碧湖、虎涛飞瀑、丹崖挂柏、巨壁长墙、长城古关、大院神庙等。昔阳水磨头渔乡旅游景区:位于昔阳县东冶头镇水磨头村,这里有许多奇特的溶洞,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形态万千。 主要景观有鹤飞鹳舞、山泉喷涌、松溪河畔漂流、竹排戏水撑篙、河湾水库垂钓、钻珠峰顶揽胜、百丈崖前攀岩、冷泉池塘赏鱼、桃花洞中探奇、农家小院怀旧等。

龙岩大峡谷
昔阳县文化昔阳迓鼓: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昔阳吊炉烧饼制作技艺:一种传统的烧饼制作技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昔阳拉话:起源于宋、元年间的民间舞蹈,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种流派,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极拳
昔阳面塑:用面粉为主要原料,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昔阳泥塑: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各种造型的艺术品,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昔阳根雕: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创作出各种人物、动物、山水等造型的艺术品,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他还有 威风锣鼓、昔阳核雕、烫染葫芦、赏石艺术、钩针绣技艺、荆条编作、伴朝銮驾花灯制作技艺、纺绳技艺、缚帚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