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城市茌平区的城市记忆里,老纸厂曾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存在,像一本写满故事的旧书,每一页都承载着往昔的岁月。
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都是那个时代最鲜活的印记。
它曾是茌平工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彼时带动着当地经济一路向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纸厂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岁月中陷入沉寂,甚至债务缠身。
停产多年后,在顺河街东侧,那片熟悉的厂区,近日终于迎来拆迁。
往昔荣耀,老纸厂辉煌岁月
2002 年 5 月 24 日,高唐泉林入驻茌平老纸厂,那天起,茌平泉林纸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作为山东泉林集团旗下企业,从在茌平诞生之初便承载着众人的期望。
此后发展势头迅猛,到 2003 年,集团机制纸生产能力达 50 万吨,产量 30 万吨,主营业收入 2 亿元,机制纸总销量 28 万吨,销售收入 16 亿,在纸业市场稳稳扎根 。
其业务范围广泛,从机制纸、纸浆、纸板,到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等生产、加工和销售,还涉足造纸用原辅材料、机械设备等进出口业务,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产品畅销各地,成为茌平叫得响的招牌。周边不少居民都在纸厂工作,它不仅是一个企业,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维系着无数家庭的生计。
在发展的进程中,泉林纸业更是荣誉加身。
2005 年 10 月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006 年 3 月被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确定为 15 家重点支持客户之一,同年 6 月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风光无限。
盛极而衰,困境中艰难挣扎
但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保政策愈发严格和技术的快速迭代,老纸厂的问题逐渐暴露。
设备老化致使生产效率低下,与新兴纸业企业相比,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也难以提升。
环保压力如大山一般沉重,纸厂在污染治理上投入越来越大,却仍难以达到日益严苛的环保标准。
2004 年 5 月企业进行二次改制,国有股退出,试图借此重焕生机,可依旧未能阻挡下滑的趋势。
从企查查信息能看到,公司涉及司法案件 51 条,裁判文书 79 条等,经营风险不断加剧。
曾经的辉煌逐渐黯淡,老纸厂在困境中苦苦支撑,最终无奈停产,在城市一角默默衰败。
拆迁与新规划,改善民生的重要之举
停产多年的老纸厂终究没能抵挡住时代的变革,迎来拆迁。
这次拆迁是茌平城市更新战略的关键之举。随着城市的向南扩张与发展,作为这段老城区已显得破烂不堪,城市面貌就像停滞在了20年前。
同在顺河街东侧,距离老纸厂向南不远处,则是茌平区河东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这也是 2025 年茌平区重大民生项目之一,规划用途为城镇住宅用地和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 。
这意味着老城区顺河街东侧这段,老城改造的序幕已经拉开。老纸场的拆迁也是为下一步的建设腾出场地。
当然,周边居民特别是老纸厂家属院的居民,或对拆迁心情复杂,毕竟这里留存着他们的青春回忆,但相信他们也期盼早日旧貌换新颜。
大家希望新建设项目能尽快落地,建设时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完善配套设施,保障交通便利,也期待能保留一些老纸厂元素,留住那段难忘的历史。
破旧立新的抉择,孕育无限希望
茌平老纸厂的拆迁,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掀起了波澜。它是一代人回忆的寄托,却也是城市转型升级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从城市发展的宏观视角审视,这一拆迁行动,是破旧立新的抉择,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
从经济层面剖析,老纸厂停产多年,犹如城市经济肌体上的一块 “淤血”。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却无法产出效益,还需投入人力、物力维持。
拆除老纸厂,能盘活土地,为公共事业或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城市带来新的增长点,提升经济竞争力。
在城市规划维度,老纸厂的存在与当下城市布局格格不入。城市在扩张与进化中,需要合理规划空间,优化功能分区。
老纸厂所处位置往往是城市老城区域,拆迁后重新规划建设,能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科学,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吸引力。
茌平老纸厂拆迁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孕育着无限希望,期待茌平老城区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华丽转身。
至于拆迁后将建设什么,下篇给大家详细解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