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大市场加速!高中双休,零工交社保,拒绝加班,整治价格战

蓝白侃楼市 2025-03-13 06:15:14

教育内卷,就业内卷,价格内卷,人人都想改变,人人都沉溺其中。局中人不改,外力来改。

大家好,我是蓝白。

今年的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到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例子太多了,地方招商引资工业园烂尾的,电商无底线低价竞争以次充好的,品牌压榨上下游供应商的。。。

从小鸡娃,疯狂的价格战,没有保障的零工,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这套模式最后大家都没饭吃。

变化起于微末,聊聊最近看到的几个趋势。

之前听朋友说,今年高中全面双休,我还以为是营销号编的,没想到来真的啊。

官方文件是没看到,但各地明明白白都开始干了:浙江高一高二全面停止周末返校,江苏扬州、南通高一高二双休,高三单休;长沙部分高中发通知双休。

就连我大河南的高中都开始双休了,传说监控都装上了,不让周末上课。

不想双休的,周六自愿去学校上自习。想起来那句名言:老师,我太想进步了!

不光是周末,今年高中寒假也比往年更漫长,没有网课,没有开学通知,好多学校一直憋着不敢动,愣是拖到过了元宵节才开学。

为啥不敢?

答案有点抽象,因为。。。怕学生举报。

我们上学那时候脑子跟一根筋大傻子似的,刷着2g的gprs看wap网页就觉得天外有天了,现在高中生把邮箱评论区短视频电话热线各种举报方式摸得门清。

你敢开学我就敢举报,举报没人管就曝光责任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个个都是人才。

学生在欢呼,家长几乎清一色的反对双休,理由大概是:十五六的年纪,玩游戏看小说根本管不住,有钱人去上1对1,穷人家孩子的通道又变窄了,你们不学还不让其他孩子学等等等等。

也有极少支持的家长:高中的日子太地狱了,早上不到六点起,晚上10点半放学,三周休一天,吃饭二十分钟,上厕所都闭着眼睛,近视抑郁厌学,这是教人还是毁人?

争议还会持续,万事开头难啊。

如果说机械森严的高中实行双休,是在巨大的教育内卷体系头顶凿了一个小洞,那么,给外卖快递交社保,是针对就业市场内卷有备而来的行动。

2月份,京东、美团,饿了么,抢着表态,要给全职和稳定兼职骑手交社保。

随后,国家邮政总局发文称,在部分城市开展快递行业劳动合同制度试点,推动快递企业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合同。

也就是说,除了京东和顺丰两家直营快递,加盟制快递也要开始考虑为快递员缴纳社保。

倒也不是公司心善,主要还是外力的推动。

看下时间线。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随后,2月19号,京东美团饿了么同时发声,响应号召,声明中都提到了这句“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两天之后,人社部副部长表示,要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这是监管部门今年首次就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保表态。

问题当然还有很多,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数据,外卖+快递+网约车+货车司机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

骑手大部分是跟城市代理公司签的劳务合同,或者跟平台签劳务合同的个体户。

去掉众包的高频骑手,媒体测算需要交社保不到200万人。

前路依旧漫漫,但零工保障总算开始破冰了。

还有两个事:开始整顿电商价格战,拒绝加班文化的风潮在蔓延。

1,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前几天明确表示要整治: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货款两空,平台实施自动跟价、全网最低价规则,造成内卷式竞争。

2,不少老板们似乎一夜之间想通了:海尔执行强制双休,大疆对加班强制清场,美的强制6点20下班,名创优品严禁下班开会,内部沟通禁止PPT。。。

高中双休,零工交社保,拒绝加班,整治价格战。

你会发现,舆论对四个现象的共同反应是:争议,反驳,质疑。

你孩子不愿意学,还不让我们学?你不愿意降价,还不让我降价?

骑手真愿意交社保吗?钱谁出?配送费涨了时间慢了又得顾客买单?

大公司不加班,说的是总部不加班,外包的员工、一线的销售业务能拒绝加班吗?拿最少的钱受最多的气无法在互联网发声的人能拒绝吗?

沉疴如同冰山一样根深蒂固,以至于很多人不敢相信能就此转变,怕的是:最后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历史上,英格兰的公共牧场允许牧民无偿放牧,每个牧民为了增加自身收益,不断增加牛羊数量,最终导致牧场因过度放牧而退化,所有牧民都遭受损失。

当资源具有公共品性质时,个体的自利行为,会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最终的枯竭,这就是所谓的“公地悲剧”。

好高中,好大学资源是有限的,零工们的劳动力资源也是有极限的,光伏汽车降价是有成本底线的,打工者让渡休息权利也是有边界的。

对个体来说,既然无力改变,那就只能随波逐流。想赢得竞争,更要变本加厉。

微观个体的合理行动,往往会演变成集体的非理性行为。

所以,请注意工作报告中提及“整治内卷”的上下文,有个关键词是:全国统一大市场。

地方招商内卷,以税收返还、超常规土地优惠争夺企业,骗补、企业频繁迁移、重复建设,加剧区域经济割裂。

教育内卷,迫使家庭过度投入标准化应试培训,同质化供应的千万大学生供过于求,学历自然贬值。

当家庭绝大部分收入都向教育和住房倾斜,又会导致就业市场内卷,形成“高负债-低休息-无保障-低消费-通缩预期”的负向循环。

我的理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正是统一双休,统一交社保,统一良性竞争的背景。

很多事都是倒逼出来的。

为啥反对鸡娃的声音越来越多?因为学历效用在肉眼可见的降低。

为啥拒绝加班的声音越来越大?因为拼命工作带来的收入增速在降低。

我们总是说,宏观政策的刺激,要从“重投资”转向“重消费”,构建消费型社会。

道理大家都懂,实际上,这种说法还是陷入到了“刺激消费”的旧思维范式里。

靠财政补贴?以旧换新?靠发放生育补贴和购房补贴?靠提高奖学金?

放在十年前的高速增长年代是有用的,补贴刺激,可以充当撬动消费欲望的杠杆。

可现在时代变了,靠“刺激”出来的消费,只是短期有效。

看两个数字。

1,2024中国服务业GDP的比重达到56.7%,就业人数也超过了50%。

2,去年底,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48.9小时,创近六年同期新高。

所以,现在靠“刺激消费”老思维不灵的原因很简单:你不能一边让孩子和成人没有保障的卷学时卷工时,去为另一边的休闲娱乐服务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做贡献。

越做不了贡献,收入就越难涨,物价就越低,钱就越难挣,人就越要努力,休息的时间就越少,越无力消费。

一味的比拼低价,并不值得骄傲。

整治内卷的本质,是从“低物价-低工资-高工时-弱消费”向"合理物价-高工资-适当工时-强需求"发展模式的转变。

前者是零和博弈,有你没我,弱肉强食。

后者是“帕累托最优”,不用伤害其他个体的利益,也能提高资源分配效率。

零和博弈的时代,有两种人活的最自洽:要么信奉社达的卷王,要么是自认废物的边缘人。

可惜我们大部分做不了这两种人。

我们的生活都是被裹挟着往前走的,好的不彻底,坏的不纯粹,有躺平的想法,没摆烂的资本,想卷成人样,又高不成低不就。

期待政策工具箱这股外力,能让无力改变现状的沉默的大多数,获得喘息与选择的空间。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