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激活消费!让大家有钱有时间吃喝玩乐,才能瓦解关税壁垒

蓝白侃楼市 2025-04-09 05:28:34

大家好,我是蓝白。

最近都在批判一种说法,他们是甲方,我们是乙方,当甲方公司认为乙方占便宜的时候,会压价招投标。只有适应新规则的供应商,才能入围。

如果说,你不符合招投标的标准,就会被踢出这个体系,让你自生自灭。

这个类比是不对的,如果说按照谁出钱谁牛逼的甲方金主逻辑,全球化的分工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你就不应该把脏活累活包给发展中国家来去做,而自己去占据金融业、服务业的金字塔尖工作。

反过来,又需要让自己的美元保持强势,又要缩小自己的贸易赤字,亚当斯密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行为,本身就是矛盾的。

你选的啊,偶像。

美国像一家随意发“代金券”的超市,全村人拿商品换它的「代金券」。

因为大家都需要「代金券」去其他地方买东西,所以愿意接受。

超市只要不停印代金券或者「借条」,就能一直买买买囤货,囤货自然远大于卖货。

而白嫖的代价是,越发依赖村里人,超市,或者说工厂的生产能力被掏空,工人没工作,只能发更多的借条维持生活,只要村里人还信任超市发的“代金券”,这个循环就不会停。

有个词叫特里芬悖论,美元既要作为储备货币多印钱,必然会造成贸易赤字,逆差扩大又动摇货币信用,想要缩减赤字就得少印钱,便宜不能都让你占了啊。

咱们老话有句叫做“店大欺客,还是客大欺店”。

现在,按照所谓甲方乙方的说法,似乎属于是客大欺店。

但所谓的客大欺店,它是有前提的。

第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打赢全世界。你这个客人再有钱去吃饭,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市面上的饭店全部都欺负一遍。

上世纪30年代不行,一战二战不行,历史上都没有,从来都没有。

第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拥有如此强大的制造能力。

客大欺店的本质是什么?

你拿着钱去吃饭,不管去点小鸡炖蘑菇、澳龙、牛排,还是中餐西餐任何餐,前提是,你可以找到其他饭店能做出来。

但问题是,现在只有这一家饭店可以做出来。

在这两个前提之外,你想变成吆五喝六的客,前提是你能熬过店家吗?

如果说饭店没有你就垮了,村里没人能消化得了,就没人来这里吃饭了,而你不吃饭会被饿死,是你饿死的快,还是这个店关门关的快?

所以最后比的是看谁更能熬。

顺着这个思路,那就是掀桌子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美国关税年内累计加了 54 个百分点,对美的份额 2018 年是 19.2%,下降到 2024 年的 14.7%,已经打了足足8 年的贸易战。

出口占比高的行业有3个,机电占到了40%以上,还有日用品和纺织品,占比达到了12.3%和6.2%。

这三个行业的苦日子是难以避免的,可能今年会过得比较难,5月之后就会见分晓。

中银证券测算,如果关税导致2025年出口损失4.9个百分点,出口下降1.25万亿,影响GDP增速1.53 个百分点,如果关税由中国出口商承担一半,则影响 GDP增速0.76个百分点。

所以这个逻辑就变成,你把我打疼,出口铁定会受影响。反正已经头破血流了,我还怕还手挥你一拳把,把我打的更疼吗?

不但要反制,还要狠狠地打。

以打促谈,才能有更多的筹码,只谈不打,用我们河南话讲:那就直接去求了。

买什么产品当然是个人的自由,在可选择的,能接受的,消费的起的,不讨厌的前提下,支持一些有良心的国产商品总是没错的。

所以问题到这里,根源又变成了:在以打促谈的同时,中国出口美国的电子产品、家具家电、服装、纺织、玩具、健身器材,能不能被内需所吸收。

家具家电靠房地产。手机笔记本鞋服家纺成衣靠收入信心。玩具靠新生儿。

地产、收入、人口,是我们的短板。

所以我们就看到,人民日报火速发文,大大的标题是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里面提到了很多超预期的表述,比如,降准降息随时可以出台,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还会扩张。

会以超常规的力度去提振国内的消费,坚决稳住股市的预案政策会陆续出台。

省市县各级,会一行一案、一企一策去帮扶受冲击大的企业,在尽可能维持对美贸易的同时,开拓国内和非美的市场。

要知道,在这个时间点发出来,那就意味着与以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手段要使出来了,至少得媲美924吧。

以往每次说要提振消费、刺激消费、扩内需,但总觉得体感上差了一截,现在遇到一个不得不做、必须要做的难得机会。

降准降息的“择机”窗口已经来了,增发更多国债的时机也到了,国盛证券测算,出口对GDP拖累每增加1个百分点、需财政加码1.3万亿元。

总量政策提供的是钱,这些钱该怎么花呢?

人群不同,方法也不同。

给低收入者撒钱,他们会尽快花掉,能真正提升边际消费倾向。

对他们来说,需要的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零工就业保障,生育补贴,奖学金补贴,农村养老补贴。

今年快递外卖开始尝试交社保了,广东、福建、贵州、四川、重庆、山西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步子迈的还不够大,这些都需要加码财政支出。

有钱人就不一样了,给他们钱也会存起来。

对他们来说,资产价格更重要,房价止跌回升,股市有赚钱效应,收缩的中产和富人才有信心扩张信用。

还有撒钱的方向。

以旧换新去年1500亿,今年3000亿,国补可以继续升级,补贴额扩大,补贴比例扩大,品类扩大,严查平台经销商涨价骗补,这是商品消费。

容易被忽略的是,服务消费比商品消费更重要。

申万的研究,以2017-2019年为商品和服务消费的趋势参考,商品消费的量,在轮番的补贴刺激下已经和那几年差不多了,但人均服务性消费,2023年相差仍然超过1690元。

逛商场,下馆子,景区,住宿,看电影,演唱会,马拉松,KTV,露营,骑行,给吃喝玩乐补贴,就是给消费做贡献。

弹幕里总飘出“足疗纳入医保”这句玩笑话,其实有那么几分道理在的。

我们不是没有好产品,去年的黑神话,春节的哪吒,各地拼命拉人的文旅,哪怕是穷游穷玩,得让大家有时间啊。

今年已经看到的是,增加两天法定假日,落实带薪年假,探索中小学春秋假,高中双休了,大厂不加班了。

真正有大用的是,严格落实5天8小时。

你工厂没利润还让一个人干俩人的活连轴转,吃了退税补贴外面又被扣个倾销的帽子,里外不落好。

现在好了,能做了就做,做不了就先观望,不要再用透支劳动力的方式转内需和非美市场。

之前有一期视频跟大家聊过,反内卷也好,外需转内需也罢,本质是低物价-低工资-高工时-弱消费的循环,向合理物价-高工资-适当工时-强需求过渡。

有句话,叫“不要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费时间的人而浪费你的时间”,放到现在也很贴切。

他都要做挑战全球的丁春秋了,有人还想上赶着当游坦之啊?形势比人强。

人生短短几十年,看这世界越来越疯癫,咱们也算是开了眼了。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