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一天,新建88军的师长范绍增,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袍哥傻儿师长。他的驻军师部来了一位曾经的老熟人,当年川军的战友马昆山。
这位当年一起扛过枪的战友偷偷告诉给范绍增一个秘密。原来几天前,他的一个名叫杨白鹿的朋友,送给他一张当年张献忠的藏宝图。原来这个杨白鹿家的一位先祖,在逝世的时候,拿出一张自己绘制的藏宝图,向家人透露了一个秘密。原来,这位先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张献忠的军营中做义工。
当时明副将杨展在彭江大败张献忠,张献忠战败之后率残军在莹华寺上船,由于撤退得太急,很多当初抢夺的财宝都被埋藏起来。当时负责埋金银财宝的工人全部被坑杀,而这位杨家先祖留了一个心眼,侥幸逃脱,还画了一幅藏宝图。杨白鹿在知道川军要出川去抗日,就打算把这个图献出来,送给川军做军费,好打日本侵略者。
范绍增听完之后,非常高兴,就把这件事情上报给了政府,得到批复后,傻儿师长正式组织人手,开始打捞金银,以充作川军抗日之费用。经过一番准备,1939年3月1日召集了九十多个工人后,就在当时望江楼正对面的河流中开始挖掘。根据当时施工的工程记录披露,在开工之后,很快就约1.3米的地方发现有很多的枯骨。根据对骨头鉴定,鉴于文献的记载,专家断定这些枯骨应该就是被张献忠杀人灭口的那些民工。
随后,又挖出了血浸砂石的一层。在4月8日,挖掘现场还出现了一件怪事,当天晚上十一点的时候,在挖出来无数黑木后,忽然涌现出白光,这种白光根据当时人们的印象,类似于月满之时的月光,大概亮了有十分钟左右才慢慢灭了。而且根据当时挖掘现场的工人普遍反映,在出现这种亮光的前两个小时,不少人听到河岸有呼啸之声,但是人民用电筒去照看时,却什么都没有。在挖掘了两个月之后,人们只发现了不少的”大顺通宝“,而却没有发现一锭银子。那么那些金银去了哪里?是有人捷足先登,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1976对于这个答案,在四十年后的一次发掘而解开。1976年,当地的一个农民挖掘出了”大顺通宝“并上交给了博物馆。人们对这些通宝进行了科学的鉴定,发现这些通宝铸造的材料夹杂着各种金银的成分。因此,可以断定所谓的所谓在锦江丢入的金银的传说,是真实的发生的事情。不过,沉下去的金银实际上是被融入金银的铜钱而已。
那么张献忠沉下的金银,就真只是铜钱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公元2005年,四川省彭江县江口镇岷江大桥附近的工地上,挖掘机在河床上施工,忽然挖掘机的司机感觉到河床下有什么东西,阻碍了挖掘,就下车去查看。这一看不要紧,原来是挖出了很多的木鞘。打开木鞘,其中全是银锭。银锭正面上刻有铭文,如”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五十两“还有的银两刻有”京山县十五年饷银肆十两“。挖掘之后经过统计,这些银两的出处都不一样,而且也都几乎各地明朝守军的饷银。
很多当地人看到有这么多白银从河床里挖掘而出,忽然想到当地一个流传了几百年的歌谣”石虎对石龙,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果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彭山地区因为修建河渠,就在石龙村外的一处悬崖上发现了一条石龙。既然如今石龙和藏银都发现,那石虎一定也存在。果然,考古队通过细心的寻找,终于在离石龙不远处,发现了石虎,不过这个石虎已经有多处破损,很难看出是是一只猛虎了。
对于张献忠藏银的宝藏之说,在很多的历史古籍以及文献中都有提及。比如说像《明通鉴》就记载在顺治三年,张献忠法移锦江,涸而避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命“水藏”。
在很多关于张献忠沉银的野史正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有两个。一个叫“水藏”一个叫“锢金”。这两个词的意思就是,首先要选择买银地段,选好了之后就用木头石块先把河水截断,在河岸开挖一条引水渠,进行导流,使锦江水全部移除,然后再挖坑埋葬。埋好之后,再拆除阻挡河流的栅栏,让河水恢复。这样的话就人不知鬼不觉。
张献忠当初留下这些钱财,是准备东山再起。但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凤凰山上就被清军用弓箭射死,一代杀人的恶魔终于遭受了他最终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