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然说上下五千年,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夏朝之前的唐虞朝。但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华帝国,还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
说来也奇怪,秦国的先祖本来是给周天子赶马的车夫,因为救助天子有功,就被册封到了秦地。这个地方位于周帝国的西北边陲,土地贫瘠。更为要命的是,这个地方还和西戎游牧比邻。
秦国在建立之初,几乎要拼尽所有的力气,才能抵御西戎游牧民族的攻击骚扰。但是,也在这样无休无止的征战中,历练了秦人特有的坚韧和彪悍。也正是因为依靠这份在苦寒四战之地环境下练就的特有善战的秉性,秦人终于在历经六世之奋斗,一统华夏。战国之中,七雄都是灭国无数最后存留下来的强悍之辈,但最后还是被秦国所灭。
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秦人既有西戎的强悍民风,又在商鞅变法后吸取了中原的确先进的管理模式,其本质上秦国就是游牧民风和农耕管理的一种混合体。这种混合体的优势都要强于关内诸国,最后终于一举荡平六国统一天下。
让我们再往下捋,汉朝的创始人刘邦其实只比秦始皇小几岁,因此应该算是同年代人的人。也即是说,汉朝在本质上就是改了名字的秦朝。同时,汉朝由于持续对匈奴用兵,开拓了西北边境其游牧因子持续的传入中原。而此时的匈奴,除了善于骑射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管理的经验。
说白了,就算给他们入住长安的机会,他们也一脸懵,根本没有智商和能力,可以统治这样的一个国家。也是这个原因,无论是东汉代替西汉,三国天下大乱,到后来西晋一统全国,中间有那么多机会,可是匈奴依然没有任何动作。
就这样一直到西晋末年,被中原王朝一直按着头颅的游牧民族,因为长时间接受中原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熏陶,使得他们成为游牧与农耕最新的混合体,于是就有了五胡乱华和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南北朝时期。
这样的混乱持续到同游牧民族混血的陇右地区,杨氏与李氏家族崛起,才又让国家归于一统。(这里要说下,无论是隋朝的杨氏家族,还是唐朝的李氏家族,几乎都有着很浓的鲜卑血统)到了五代初期。
唐朝即将灭亡之际,一群穿着汉衣的几万沙陀人,骑着他们的战马,手里握着弯刀告诉唐朝的皇帝,我们是汉人,我们可以帮助唐草恢复往日的辉煌。唐僖宗很高兴,于是就赐给了这群自称为汉人的沙陀人首领姓李。
这群沙陀人的确做到了当初他们答应唐朝皇帝的承诺,重新建立了唐朝,皇帝也是姓李。但是和此前唐朝不同的是,沙陀人恢复的唐朝的皇帝却是被赐了李姓的沙陀人李存勖。
之后,所谓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全部都是沙陀人建立起来的。一直到宋朝的建立,沙陀人才正式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完全融入到汉人进去了。
此后无论是和北宋对峙的辽、金,还是和南宋对峙的金与蒙古。可以说,最后蒙古能获得天下,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蒙古人在极强的武力之下,为了能快速的入主中原,忽必烈主动接受了汉文化。但是,作为征服者,蒙古人对于汉人的那一套东西并不是很感冒,甚至有点不屑。这从元朝建立九十多年,只举行了十几场科举考试就能看出。也因为如此,蒙古人很快就失去了统治,被朱元璋推翻了。
而明朝虽然看起来很重视武力,但是其本质上还是继承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武将无论是待遇还是政治地位都明显低于文官。因此也没有多少继承游牧民族特性,这也使得明朝在中国诸多大一统的王朝中领土面积基本上都龟缩在长城之内的原因。
农耕文明是一个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但游牧民族那种肆意生长的彪悍,也是一个文明能长久维持下去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