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黔程和大家一起领略贵阳乌当白水河野瀑布群,探寻明朝的一座古桥,以及600多年历史的马堡百户所。
本期,黔程和大家一起感受“龙场悟道”,寻找阳明先生埋葬的“三人坟”,一路前行探寻天生桥瀑布......
一、龙场悟道
01.王阳明成长经历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王阳明祖母做了一个梦:天神穿着红色的官服,奏着音乐,抱着一个小孩,从天而降。
同年王阳明出生,祖父认为祖母之梦是一种“天启”,于是给其取名“王云”,并将其居住地命名为“瑞云楼”;王阳明五岁时,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改其名为“守仁”。
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后人多称“阳明先生”。
十二岁时,王阳明进入书塾读书。
一日,父亲王华(明成化十七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庭训王阳明:你要好好读书,将来通过科举之路入仕努力干一番事业。
王阳明说:读书的目的并不是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王华问:不走科举,那你还能干什么?
王阳明说:还可以做圣人啊!
结果,王华把王阳明一顿臭骂,说其狂妄无知!
十五岁时,湖北一带爆发农民起义,指点江山的王阳明写了平叛之策,想通过其父上呈皇帝,再一次被王华臭骂狂妄无知。同年,王阳明游历塞外。
十七岁时,王阳明与南昌诸氏成婚。
十八岁时,王阳明向娄谅学习了朱熹的“格物致知”(研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或做事做人的道理),如获至宝,于是亲自实践。
王阳明站在竹子前,决定“格竹”,想穷竹之理以获得人生感悟,结果“格”了七天七夜,一无所获,并大病一场。
想想也是,一个人站在竹子前一动不动想了七天七夜,不病倒才怪!
“守仁格竹”最终让王阳明对朱熹理学产生极大的怀疑,这个事件,笔者认为,其实是王阳明“心学”的源点。
02.王阳明龙场悟道
明弘治五年(1492),二十一岁的王阳明中举;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先后在刑部和兵部任职。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大宦官刘瑾擅政,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王阳明上疏为戴铣等人辩解,触怒了刘瑾,结果被被杖四十(明朝朝廷有庭杖大臣的传统),谪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阳修文县)当驿丞。
驿丞是管理驿站的小官员,不入流,可以说是被一撸到底。
王阳明刚到龙场驿时,龙场驿早已破败不堪,甚至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
龙场驿原为水西土司奢香修建的“龙场九驿”之一,当年奢香对朱元璋承诺,龙场九驿的建设、维护费用一律由水西安氏承担。
此时水西土司首领为奢香的孙子安贵荣(贵州宣慰使),此君精通汉文化,大节上没问题,但觉得龙场九驿的维护费用过高,一直想撤掉龙场驿,所以龙场驿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王阳明只好到龙场驿附近的一处溶洞处居住,在当地苗民的帮助下,搭了一小茅屋,一个人在溶洞内研究易经,称此溶洞为“玩易窝”。
王阳明在玩易窝最终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在黔程看来,王阳明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像少年时被其父狠批“狂妄无知”一样,其实也是牛气冲天的一句话。
不过,王阳明悟道之后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观念和方法,证明了“阳明心学”真不是空泛狂妄之语。
一次狂风暴雨,小茅屋被风吹垮,王阳明就从“玩易窝”搬到了“阳明洞”。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贵州按察使司(明朝省级机构三司之一,另外两个是都指挥使司和布政使司)官员或许是为了讨好刘瑾,或许是不满王阳明的“狂妄”(王阳明“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实际上是否定了朱熹理学),于是赶到阳明洞找王阳明的麻烦。
双方话不投机,王阳明根本不尿按察使司差吏,差吏恼怒之下,羞辱王阳明;当地苗民看不过意,于是将差吏围困起来,打了一顿。
这个事件一下子成为轩然大波,惊动了贵州宣慰司安贵荣,安贵荣敬佩王阳明的胆识和才气,派人送来了许多礼物结交王阳明,王阳明推辞不掉,只收了一些生活必须品,改善了生活,两人也成为好友。
03.王阳明文治武功
王阳明在龙场“讲学化夷”,不遗余力推广儒学,在贵州提学(主管地方教育的官员)副使毛科的支持下,在龙岗书院(阳明洞)、文明书院(贵阳)讲学,由此在贵州培养了第一批嫡传弟子,阳明心学开始得到较大发展。
明正德四年(1509),王阳明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
正德十一年,王阳明平定南赣匪乱;正德十四年(1519),平定宁王之乱;嘉靖六年(1527),平定广西叛乱,归途时病逝于船上,享年五十七岁。
二、玩易窝与阳明洞
01.玩易窝
玩易窝不过最宽4米、最高3米、最深20余米,如此溶洞,在贵州不计其数。
因为王阳明刚到贵州时居住在此,最终“龙场悟道”,从而成为修文城郭十二景之一——玩易奇观!
如今,玩易窝被开辟为一个小小的遗址公园。

玩易窝遗址公园
洞门左侧,是何揖五刻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一通“阳明玩易窝”古碑。
何揖五:1900-1983,贵州兴义人,何应钦的五弟。
何揖五早期在兴义系军阀中谷正伦部,何应钦败于谷正伦后,与何应钦一起到上海、广州;1941年任贵阳市首任市长,任内对贵阳及贵州的发展建树颇多;1950年,迁居台湾。何应钦的继女何美珠就是何揖五的女儿。

何揖五:“阳明玩易窝”石碑
洞口入口处,是明万历年间贵州宣慰使安国亨手书的“阳明玩易窝”石刻。
安国亨:?-1593,贵州水西人,贵州彝族土司。
嘉靖四十一年(1562),安国亨袭其叔祖安万铨的贵州宣慰使之职,然后又杀了安万铨之子安信,安信之兄安智起兵报仇。贵州总兵乘机出兵,为水西所败。
安国亨害怕事态扩大,向朝廷乞降,给贵州总兵出钱粮,出地安排安智母子,又向朝廷官员行贿,最终保住了宣慰使之位。安国亨是水西土司中最精通汉文者,为人附风弄雅,在贵阳多处留有他的遗迹。

安国亨:“阳明玩易窝”石刻
夏天时,玩易窝溶洞内容易积水,我到过两次都未能入内,所以大家去的话,建议秋天可能合适些。

玩易窝溶洞

玩易窝溶洞
02.阳明洞
与很多人认为的不同,王阳明真正“龙场悟道”是在玩易窝,阳明洞是王阳明讲学布道的地方,也是后来龙岗书院的前身。
阳明洞:
王阳明在安贵荣的襄助下,生活条件得以极大改善,搬到阳明洞后在此收徒讲学;随着阳明心学的兴起,最终阳明洞声名大噪!
阳明洞中历代崖刻诸多,其中不乏精品,而洞口上方的“阳明先生遗爱处”,也是贵州宣慰使安国亨所题了。

阳明洞:“阳明先生遗爱处”





阳明洞:洞厅往外望
何陋轩:
王阳明搬到阳明洞后,当地苗民见洞内潮湿,于是给王阳明又修建一座茅草屋,作为王阳明住所和书房,王阳明命名“何陋轩”。
“何陋轩”出自《论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陋”字为“落后闭塞不开化”之意,不是王阳明嫌弃茅草屋简陋,而是表达了自己来到此地开化边疆的儒家知识分子使命感。
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歇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面阔三间, 进深一间。这个小小人文景点让我觉得它像极了一个微缩版的“杜甫草堂”。

阳明洞:何陋轩
龙岗书院/王文成公祠:
明正德三年(1508),此时王阳明已在龙场谪戍三年,在安贵荣等人支持下,修建了龙岗书院,招收“诸夷子弟”,亲自主讲,弟子多达百人。
王阳明在龙岗书院的弟子, 史料记载有姓名者28人,其中汤伯元、詹良臣两人考中进士,龙岗书院显赫一时。
正德四年,王阳明离开贵阳,龙岗书院于是被废弃。

阳明洞:龙岗书院
明嘉靖三十年(1551),在王阳明去世23年后,贵州监察御史赵锦(王阳明信徒,与王阳明同为浙江余姚人)在书院原址创建王文成公祠(王阳明谥号“文成”),仍题匾额“龙岗书院”。

阳明洞:王文成公祠
王文成公祠正殿祭祀王阳明,大殿上方“大启文明”木匾为刘显潜所题。
刘显潜:1865-1938,贵州兴义系军阀刘显世堂兄,游击军总司令,掌控贵西道兴义府、大定府、安顺府、赤水厅20余县大权。刘显潜崇尚王阳明,在兴义集资重修“穿云洞”(始建于明末),改为“阳明洞”,就是现在俗称的“大佛洞”了。

阳明洞:王文成公祠正殿
正殿对面为“元气亭”,此处“元气”和“正气”是一个意思,寓意“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阳明洞:王文成公祠元气亭
君子亭:
1938年11月至1941年5月,少帅被囚禁在阳明洞。
蒋委员长到贵阳送了少帅四个字:“知行合一”,就刻在君子亭的下方。
蒋委员长最崇拜的人就是他的浙江老乡王阳明,败退台湾后,将其行馆所在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

阳明洞:君子亭

阳明洞:君子亭之“知行合一”
三、三人坟与《瘗旅文》
“三人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明正德四年(1509),一位从北京往云南就任的吏目(知州下设官职,掌管文书,从九品),带着儿子和仆人留宿在一户苗民家。
此时王阳明从篱笆中间看见了吏目一家三人,准备向他们打听京城消息,不过此时天色已晚且下着雨,于是准备第二日一早再去见面。
结果第二天早上去时,吏目一家三人已经上路了。
将近中午,从蜈蚣坡(龙场—黔西驿道)传来消息,有一个外地老人死在那儿,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王阳明猜想是吏目死了。
到了傍晚,又有人传来话,蜈蚣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坐着一个人一直在叹息,王阳明问清楚情况,知道吏目的儿子又死了。
第三天,又有人传来消息,蜈蚣坡下死了三个人,王阳明知道,吏目的仆人也死了。
王阳明不忍心三人抛尸野外,于是叫上两个童仆拿铁锹和簸箕去埋葬;童仆一则害怕,二则担心染上瘟疫之类,面露难色,不是很愿意。
王阳明说:我们和他们其实一样啊,如果今天是我们三人死在异地他乡,我们不也是希望有人来给我们埋在地下以免暴尸野外吗?
闻先生言,两名童仆流下了眼泪,于是三人一起赶到蜈蚣坡,挖了三个坑,埋了三人。
王阳明在三人墓前供上一只鸡、三碗饭,并作《瘗旅文》祭奠。

车停此处,左侧古道下行

左侧去三人坟,右侧为大碑丫

三人坟

三人坟
《瘗旅文》作为散文名篇,收录于清康熙年间的学塾教材《古文观止》中。瘗:yi,四声,意埋葬。
限于篇幅,我就不转述《瘗旅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网上搜索,王阳明在文中所表达的悲伤,远远超过我所述!
“蜈蚣坡”是一个悲惨的地方,“三人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瘗旅文》是一篇让人无限哀思的文章!
古散文中,黔程最喜欢的就是《项脊轩志》,读之每每感动到心酸;而《瘗旅文》却是一篇让人心痛的文章,读之一遍,不忍再读!
四、天生桥瀑布
从阳明洞沿着驿道,王阳明在蜈蚣坡埋下了“三人坟”。
从“三人坟”处驿道右侧,沿“大碑丫口”继续前行(原有清乾隆时期刻有《瘗旅文》的大碑,毁于1966年),王阳明一路前行,游玩天生桥瀑布,留下《过天生桥》一诗。
《过天生桥》: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王阳明。
贵州天生桥比比皆是,瀑布也是数不胜数,不过既是天生桥又有瀑布的却不多,兼之瀑布是从桥下跌落,就更是难得了。
黔程写文旅随笔时,往往对人文着墨较多,待至写景时,才发现篇幅早已过4000多字,又不忍心将前面所写删除,故往往写景部分就只好简略了。
大家自行欣赏天生桥瀑布美景吧。

天生桥正面

天生桥正面

天生桥下俯视瀑布及峡谷

天生桥背面

天生桥背面

天生桥瀑布

天生桥瀑布

天生桥瀑布
多数人游玩瀑布后,并不知道可以沿路继续下行,我是一路沿陡坡下行,手脚并用,虽困难但并不算危险,发现下面还有一个比较漂亮的深潭。

跌水及深潭

从深潭往回走,才发现,我手脚并用之斜坡,其实可以通过一个天然“石门”而过。

可以从此“石门”下通过
从天生桥入口前右侧上行,可以走到天生桥顶部,一条山路通往远处高山,我往前走了10几分钟,走不动了就返回了。

右手边有一条路可通天生桥顶部
站在天生桥顶部,可以往下俯视整个峡谷;悬崖有一条小道,不过几米长,可以更靠近万丈深渊,更好的欣赏瀑布,目视来看有人曾到达,不过我不愿太涉险,就没去了。

天生桥顶俯视峡谷
阳明先生引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命名“何陋轩”,黔程也引用孟子的一句话“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即使我是一个游玩爱好者,过于危险之地,还是别高估自己的能力!
附:本文景点地址(均可导航)
01.阳明洞: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阳明大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明洞和阳明祠)。
02.玩易窝: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滨河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明洞和阳明祠-玩易窝)。
03.三人坟: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哨上村蜈蚣坡山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4.天生桥瀑布: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天生桥村小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