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38:
曾国藩的这条处世方法,对你一定有用。
这是曾国藩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写给六弟曾国华、九弟曾国荃的信中,所提到的处世方法。
此时的曾国藩,是翰林院五品侍讲,他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所总结的精华,非常宝贵,看懂了曾国藩的这个方法,会处处遇到贵人。
我们先来看曾国藩信中的原话: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其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贵在一个专字上,寻访老师不专一,即便受益也不会有多深;寻访朋友不专一,便是泛泛的来往,而不亲近。

如果不了解曾国藩在仕途上的亲身经历,可能很难理解其中包含的处世方法。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曾国藩为何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一、曾国藩劝告弟弟们的背景。曾国藩给曾国华、曾国荃两位弟弟写这封信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去长沙读书,并拜在罗泽南的门下,跟随其学习经世致用之道。
罗泽南后来成为湘军大将,成为曾国藩的左膀右臂。当时的罗泽南,在湖南就已经很有名气了,曾国藩对其也是十分欣赏。
曾国藩劝弟弟们拜师要专一,就是希望他们能跟随罗泽南学习真本领。
曾国华、曾国荃到长沙读书后,拜了很多老师,他们一听说谁比较厉害,就去拜师,这让曾国藩很是担忧,觉得他们拜师不专一,学不了真本事,因此,劝告他们拜师要转移。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他的弟弟们是十分关心的。
二、曾国藩是如何用这个方法受益的?从曾国藩家书中很多富有哲理的道理来看,这些都是他的亲身体验。
曾国藩之所以能从一名从七品检讨,升到五品侍读的位置上,就是因为他拜了一位很有实力的老师,他就是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

曾国藩在京城的时候,拜了很多老师,有书法老师,诗词老师、理想思想老师等等,穆彰阿则是曾国藩所拜的如何做官的老师。
穆彰阿是曾国藩会试时的主考官,按照科举考试惯例,两人有一层师生关系。不过,此时的穆彰阿,权倾天下,并不喜欢作文章,也不喜欢写诗词了。
曾国藩没有任何为官经验,而且,也缺乏人指导,拜在穆彰阿门下后,就专心跟随他如何做官,而且,不再去拜新老师。
正是曾国藩的专一,让穆彰阿对他另眼相看,对他进行大力提拔,首次获得升迁的时候,就连升四级,成为翰林院的五品官员。
在曾国藩看来,无论是拜师,还是交朋友,都是一样道理,那就是必须专一,只有专一,才让对方觉得自己很受尊重,也才愿意教你真本领,与你真心交往。
如果我们结合曾国藩的为官方法读他的家书,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曾国藩的智慧,都是从为官过程获得,无论是拜师,还是交朋友,曾国藩都总有深刻的体悟。
当然,曾国藩的这些方法,要想完全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只要明白曾国藩为官的经历,也就显得非常轻松了。

如何才能明白曾国藩的为官经历呢?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曾国藩心理操纵术》,在该专栏中,已经把曾国藩的一生讲解得非常清楚了,读懂曾国藩的心路历程,自然就知道他的为官过程了,也就更能读懂曾国藩家书了。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