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奸臣严嵩隐居期间,仅仅用了两个方法,就让自己名声大噪

映寒说历史 2023-09-15 21:20:06

真正的高手,都是善于伪装的人。

明朝大奸臣严嵩在江西袁州分宜介桥村老家隐居期间,并没有闲下来,他密切关注时局的变化,寻找复出的机会。

隐居,是严嵩伪装的手段。在这期间,他仅仅用了两个方法,就让自己名声大噪。

一、与文人来往频繁。

严嵩本就是一个文人,他作为翰林,在文人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在隐居期间,严嵩为了扩大的自己的影响力,他常常出去游山玩水,拜访当地有名的文化名人,与他们吟诗作对,交流学习心得。

严嵩虽然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他这样做,还有更为深远的打算,那就是要借助文人们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在古代,文人们的影响力很大,而且,可以左右舆论的发展方向。

严嵩与大量文人交往,加上他的诗文非常出众,大家不断对他进行吹捧,让他名声越来越大。

当然,严嵩有值得大家吹捧的资本,他在隐居期间,写了大量诗文,并发行了《钤山堂集》等文集,随着严嵩的名气增大后,引起当地官员的关注,袁州知府就邀请他编制《袁州府志》。

由此可见,严嵩自从自己的母亲病逝,回家丁忧,并借故身体原因,迟迟不愿意回到朝廷为官的原因,就是在积蓄力量,为日后的升迁打下基础。

二、攀附影响力大、有名节的人物。

明正德年间,由于宦官当政,官场上非常黑暗,严嵩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和能力,他根本无法和宦官们抗衡,但也不想和宦官们同流合污。

对严嵩来说,隐居是暂时的,只要时局稳定,他就要寻找机会复出。

为了给自己的复出铺路,严嵩除了与当时的文人们来往,以吹捧他的学识外,严嵩还找到了一条博得好名声的路径,那就是攀附有影响力、有名节的人物。

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个人的名气最大,他就是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

从名声上来看,王阳明当时的弟子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心学思想成为民间的主流思想,到处都有私塾在传授他的心学思想,影响力非常大。

从地位上来看,王阳明先后出任南赣巡抚、江西巡抚,是封疆大吏。另外,王阳明不费吹灰之力剿灭南赣的土匪、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是朝廷的大功臣。

从名节上来看,王阳明也得到了清流派的认可。了解王阳明的人都知道,他是因为得罪宦官刘瑾,从而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后在刘瑾被诛杀后,才得以复出。

当然,除了王阳明外,严嵩还与很多曾经被刘瑾迫害的官员有来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严嵩贴上了正义的标签。

严嵩就是通过以上这两个方式,让自己名声大噪,也为他后来复官,一路升迁打下了基础。

参考资料:《钤山堂集》《严嵩传》《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明史》《明通鉴》等。(图片为配图,为AI生成,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