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之后,以色列又将矛头指向了北边邻居黎巴嫩。
9月17日开始,黎巴嫩连续发生多起寻呼机爆炸事件,目前已造成39人死亡、约3000人受伤。同时以色列空军展开定点精准空袭,将1名真主党高级领导人物炸死,还瘫痪了真主党精锐部队拉德万的指挥体系。

作为报复,黎巴嫩在一个昼夜的时间内向以色列发射100多枚火箭弹,虽大部分遭遇“铁穹”防空系统的成功拦截,但也同样造成了以色列多个军事目标的受损。

在各国纷纷从黎巴嫩与以色列加速撤侨的行动下,黎以之间的全面战争似乎已不可避免。那么,两国之间真的打得起来吗?
以色列的内部危机以色列策划发动了寻呼机爆炸案与定点精准空袭行动,显然是为快速消灭黎巴嫩真主党的高级领导人物,瘫痪其指挥体系。这些手段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果,近一周时间内黎巴嫩对以色列发动的军事打击并未伤及根本,整个组织都陷入混乱之中。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就可以趁虚而入,在黎巴嫩复制对哈马斯的强硬打击。现如今的以色列,已经经不起下一场战争的摧残了。

在经济上,战争导致以色列的GDP增幅速度从原先预计的3.4%降低到了2%,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战争的大量开销。从去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已经在战争开销上花费了720亿新谢克尔,约合193亿美元军费。

此前以色列国防部进行过预算规划,如果不与黎巴嫩爆发全面战争,军队2024年度所需的军费大约是1200亿新谢克尔,约合322亿美元。但内塔尼亚胡政府连这个预算都没有批准,直接对半砍剩下约合255亿美元留给军方。这还是在美国大量进行经济援助的情况下,一旦以色列失去美国的支持,赤字问题将更加严重。

另外,以色列是以科技立国为基础,但连年的战火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仅2024年上半年,就有大约4.6万家企业宣布破产倒闭,以谷歌、英特尔、英伟达、微软、三星、苹果等知名企业也开始撤离位于特拉维夫的办公地点。如果以色列当局坚持与黎巴嫩开启全面战争,资本逃离的速度将会更快,成为压垮以色列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贸易上来看,以色列在地中海东部发现的大量天然气资源需要通过海上贸易运输到欧洲进行销售。一旦与黎巴嫩爆发全面战争,以色列将无法保障海上贸易运输的安全,包括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领域的袭扰,可能会直接导致以色列海上贸易线的中断。

最后是民心与劳动力。特拉维夫等重要城市相继爆发反战游行,谴责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无能举动,已表现出以色列民众对战争的厌恶。而以色列军方需要不断增补兵源,导致国内劳动力短缺,有生力量无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做贡献,只能一昧地在前线打仗。

说到底,黎巴嫩真主党与哈马斯武装并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以色列如果执意与黎巴嫩全面开战,其内部危机就足以让内塔尼亚胡政府喝一壶。
内塔尼亚胡的真正意图全面战争对以色列如此不利,内塔尼亚胡政府会选择和平解决冲突吗?倒也未必,内塔尼亚胡或许希望通过与黎巴嫩的战争,来掩盖自己国内的丑闻。

1、礼品案。内塔尼亚胡被指控收受了富商价值数十万美元的昂贵礼品,作为交易,内塔尼亚胡给富商所在的商业领域大开方便之门,推动立法与税务减免的法律法规发布;
2、媒体操控案。内塔尼亚胡政府与出版社达成了暗中交易,政府用行政手段打击《以色列今日报》,帮助《新消息报》增加市场份额,从而宣传对以色列有利的舆论内容。不仅如此,以色列还出动军队封锁了不少在本国运营的外国媒体,其中就包括频繁抨击以色列行动的半岛电视台。
3、贝泽克电信案。内塔尼亚胡在就任通讯部长与总理职务期间,利用权力给贝泽克电信公司提供优惠政策,贝泽克电信公司则为内塔尼亚胡发布有利的新闻消息。

这些丑闻一经报道,也激发了国内民众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不满,频繁的上街游行抗议让政府也极为头疼。如果有一场战争能够转移民众的视线,内塔尼亚胡绝对求之不得。

此外,以色列政府内部也不再是铁板一块。作为鹰派的内塔尼亚胡势力与温和派矛盾逐渐扩大,许多官员希望政府能够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民生建设之上,而不是把越来越多的钱都丢给军队,变成子弹炮火打出去。

所以,内塔尼亚胡可能会行一步险棋,利用与黎巴嫩的战争行为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前对黎巴嫩的寻呼机爆炸与精准打击,也是在对以色列国内政治势力的一次试探,看看是否会遭到温和派的强烈反对。

这样看来,黎以之间如果想要顺利解决冲突,怕是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