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灵魂的安定,是满足而乐的成果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5-14 01:38:55

《成功是灵魂的安定,是满足而乐的成果》

一、处世的智慧

人活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

但是,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

远离这些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实在算不得什么损失,反而受益无穷。

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感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献给自己。

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而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所为所不为的不同取向。

仗义和信任貌似相近,实则属于完全不同的道德谱系。

信任是独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各人有自己的人格、价值观、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在这些方面彼此尊重,绝不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合作做事时都遵守规则。

仗义却相反,一方面抹杀个性和个人利益,样样求同,不能容忍差异,另一方面共事时不讲规则。

有一些渺小的人获得了虚假的成功,他们的成功很快就被历史遗忘了。

有一些伟大的人获得了真实的成功,他们的成功被历史永远记住了。

但是,还有许多优秀的人,他们完全淡然于成功,最后也确实与成功无缘。

对于这些人,历史既没有记住他们,也没有遗忘他们,他们是超越于历史之外的。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人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老子主张“守静笃”,任世间万物在那里一齐运动,我只是静观其往复,如此便能成为万物运动的主人。这叫“静为躁君”。

当然,人是不能只静不动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

你的身体尽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

有了这个核心,你就能够成为你的奔波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妙处了。

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

其实,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与对象处在一种最佳关系之中。

但是,心静又是强求不来的,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

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

二、生命圆满的状态

信仰可以是哲学,可以是道德的实践力量,也可以是美的完成,它跟很多东西有关,如果把信仰孤立出来,它就很危险。

只有一种信仰很可怕,譬如只有政治信仰,只有财富信仰,只有权力信仰,甚至只有单一的美的信仰,都是不健康的,它应该要平衡的,我不知道能不能说是一种“自然信仰”,就是对于各种现象都能有比较平衡的思维。如果有自然农耕法,我想也应该要有自然信仰法,把自然作为一种最高准则,就像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高信仰就是自然。

信仰没有速成之道,我觉得它应该是一种长时间与困感的对话关系,好像是在一种螺旋形的山路上盘旋,每次盘旋的过程中好像升高了一点点,又好像在原地绕圈圈。

老子最崇拜的信仰是婴孩,他觉得婴孩是最圆满的状态,因为无所求,无所缺,一旦开始有困惑、有不足时,就会追求,就会要“返璞归真”,表示你开始作假了,你开始有很多尴尬、不舒服的情结,所以要努力回到璞跟真。这个过程,我称它为信仰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探索,而当你又回到璞跟真时,就不需要信仰了。

信仰是帮助人解惑的,如果无惑可解,信仰就消失了。《金刚经》说法、非法,一切法皆非法,这样的说法让我领悟很多,当法是虚妄的,那么信仰本身有一天也可以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变成实践的力量后,就不需要再拘束于语言、仪式了,这是一种阶段性的,我们不需要去批判不同阶段的人,去说:“你怎么还在那个阶段?”因为我们也曾在那个阶段过,当你走过来以后,应该要知道每一步踏过来是多么艰难,你不会去嘲笑,反而会尊敬。如果你会嘲笑某一个阶段的信仰,就表示你连那个阶段都还没有到。

对于文化,我一直秉持一个原则,就是文化要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落实在生活当中,文化如果从生活里隔离出去,这个文化本身就只是一种假象,甚至它只是过去的遗产,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

所以我不太能够理解,一个国家的美术馆很好,表演艺术很发达,但国民的生活非常粗糙跟野蛮,我想这是不太可能的,两者应该是一致的。所有在博物馆里面所得到的美的训练,在音乐会、戏剧当中得到的对生命的反省跟提炼,都应该在生活里落实成为一种国民的品质。

当然,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上层结构,或者文化的表征,可是更重要的是,必须回到国民的生活中,在食衣住行里再现,如果中间出现很大的落差,那就是有问题了。

三、意志的忍耐是成功的要素

当“智慧”已经失败,“天才”无能为力,“机智”与“手腕”已经败走,其他的各种能力都已束手无策,宣告绝望的时候,走来了一个“忍耐”;由于其坚持之功,成功是得到了,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了,事业是办就了,营业是做成了。

意志的忍耐,能发出多么神奇的功效!不后退,不放弃,在别种能力都已屈服败走的时候,它还坚持着。甚至连“希望”离开了战场时,它也还能打许多胜仗。

在别人都已停止前进时,你仍然坚持,在别人都已失望放弃时,你仍然进行,这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使你得到比别人较高的地位,较大的薪资,使你做人上之人的,正是这种坚持。忍耐,不以喜怒善恶改变其行动的能力。

忍耐的精神与态度,是许多商人得到成功的大关键。

推销生意时,不管对方的人怎样的傲慢无礼,总不会废然而返,这种商人,总能得到胜利。一次推销不成,两次,三次,四次,最后,对方不但要钦佩他的勇气与决心,并会感到他忍耐与诚恳的精神而成全了他,照顾他的生意。

在商业界中,能做最多的生意,得最多的主顾,销最多的商品,只是那种不灰心,能忍耐,不在回答中说“不”的人,那种有忍耐的精神,谦和的礼貌,足以使别人感觉难拂其意,难却其情的人。

一受刺激就不能忍耐的人,不会有大成就。

做我们所高兴做的事,做我们所喜欢而感到热诚的事,这是很容易的。

但是要全神贯注地去做那种不快的,讨厌的,为我们的内心所反对的,而同时又因为了别人缘故,不得不去做的事,却是需要勇气,需要耐性的。

每天怀着坚强的人,稳健的步,怀着勇气与热诚,以去从事我们所不适宜,不想做,我们的内心所反抗,徒以义务所在,不得不干的事,年复一年地这样下去,真是需要英雄般的勇气与忍耐心的。

固执着认为乏味的职位,用着全副的力量,全副的精神去干;勉强着自己,用愉快的心情去做自己内心不喜欢做的事;认定了一个大目标,不管它可喜或可厌,不管你高兴或不高兴,总是以全力赴之,这样的人,才能得到胜利。

订下了一个固定的目标,然后集中其全部的精力以去执行那目标。这种能力,才能获得他人的钦佩与尊敬。

你能一朝树立了有毅力,有决心,有忍耐的名誉,世界上总不患无你的地位。但是假使你显出一些意志不坚定,与不能忍耐的态度,人家会明白,你是白铁,不是纯钢;他们要瞧不起你,你要失败。

没有不顾障碍,而必须向前去干的勇气,与不折的忍耐精神,总不能成就大的事业。懦弱,意志不坚定,不能忍耐的人,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与钦佩。只有积极的,意志真挚的人,才能得到人家的信任;而是要没有人家的信任,则事业要成功是很难期望的。

世界上不患无意志坚定的人的位置。人人都相信百折不回,能坚持,能忍耐的人。意志的忍耐能出生信心来。假使你能够不管情形如何,总坚持着你的意志,总能忍耐着,则你是已经具备了“成功”的第一个要素了。

四、让目标不再半途而废

1. 设定一个有趣的起点

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比起普通的日子,当我们在某些特定的日期制定目标后,我们更容易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生更强的动力,让我们能够持续行动下去。

什么是特定的日期呢?比如元旦,春节,生日,以及其他重要的节假日和纪念日。

当我们以这些日期为起点制定目标时,我们的内心会将过去的怠惰和不完美归入上一个时期,认为它们已经结束了。从而,我们人为地划分出一个全新的、从零开始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我们可以忘掉过去的失败,踌躇满志地重新开始。

这种效应被称为“重新开始效应”,它是提高我们行动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技巧。

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会感到目标往往容易半途而废呢?

原因在于,这种“重新开始效应”所带来的动力,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不足以完全实现我们的目标。

因此,一个有效的技巧是:不要立下太多的目标,而是把目标拆成小块,均匀地分摊到不同时期,并为它们设计一个有趣的起点。

你可以按照你的实际情况去设定。重点是: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理由,一个小小的仪式,为自己提供有效的动力。

不要觉得这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像这样,为生活设计一点细微的、有趣的仪式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能够从忙碌的日常中抬起头来,抓住自己能够控制和把握的瞬间,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

2. 描绘有吸引力的愿景

许多目标往往是需要长期的耕耘才能有所收获的。对于这些目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阻碍我们的行动:延迟折扣。

大脑是非常短视的。现在有两件事情,一件当下就可以完成,收获一般;另一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收获较高。大脑会更青睐哪一件?理性的做法是去计算两者的投入产出比,但大脑没有这么理性,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更加青睐前者,更愿意去做前者。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从远古开始,我们的大脑就学会了一件事情:活在当下。

我们的祖先在危机四伏的原始时代,随时有可能暴毙,因此,把资源和能量耗费在需要长期耕耘才能获得回报的事情上是不经济的,反过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能够改善当前境况、解决当下问题的事情上面,才是更合理的。

因此,当一件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时,大脑就会调低对它的主观价值判断。它原本可以带来100%的回报,但随着时间延长,这种回报就会被大脑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去做它的动力就会非常弱,自然就无法克服不去做它的阻力了。

那么,如何破除大脑的短视呢?不难想到,最核心的做法,就是尽可能去增强大脑对它的主观价值判断,也就是把被大脑所扭曲的回报,再人为地放大,给自己营造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愿景。

一个有效的技巧,就是去描绘你想达到的愿景,越具体越好。越具体、越详细,大脑就越容易对它信以为真,从而调高对它的价值判断。

3. 定性,而不是定量

心理学上有一种“计数器陷阱”。简而言之:许多人制定目标时,总喜欢过度推崇SMART法则,要求自己采取具体的行动、要有可衡量的数字、有明确的期限,等等。

但是,SMART 法则是用在工作中的,它的作用在于让团队有明确的方向指导和绩效衡量,更好地进行企业管理。而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不适合的。

在工作中,由于老板不可能对每位员工进行实时的跟进,因此,只能通过 SMART 法则,来设定明确的、可衡量的目标,确保每个人的工作是可见、透明、有效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效果如何、感受和反馈如何,为什么还要给自己设定一个KPI,让自己去遵循呢?

这种把生活当成工作去管理的做法,只会让自己陷入预防焦点之中,不断去追逐指标,始终活在压力之下。这种策略带来了额外的限制和压力。

不要给自己设定过于追求数量的目标,不要被 KPI 框住,也不要追求打卡、追求完成率。这种做法很容易带来一种结果:你给自己设定了一条及格线,达不到,那是一种失败;达到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只是及格了而已,这种心态,会让你最终慢慢丧失动力。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是从微小的行为开始,关注自己的行动,让行动慢慢成为习惯,而不是关注行动的结果,人为去规定自己要做到什么。

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的是结果,用是否达到结果来衡量我们是否成功;后者关注的是行为,用是否采取行动来衡量。只要你去做了,哪怕结果未必尽如人意,那也是好的,因为你又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那么,后者就为我们赋予了非常灵活的空间,让我们无需疲于奔命,追逐我们为自己设下的指标。而是可以沉进去感受、体验、思考,一步步把行为变成下意识的习惯,让自己看到,自己离想要的样子又更近了一点。

换言之,良好的目标设定,应该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它应该是指导自己生活的方向,而不是出试题去刻意为难自己。

有效的成长,应该是知道好的方向是什么、在哪里,并为自己设下行动信条,让自己朝这个方向前进。

4. 用好支持部落的力量

不要把目标告诉所有人,但可以告诉少部分能够监督你、提醒你、支持你的人。

为什么呢?如果你把目标告诉太多人,那么很可能会让你提前预支到做成这件事的成就感,这样会削弱你真正把它做成的动力。因为你会感觉到,即使把它做成了,你能够得到的反馈也少了很多。

但是,完全不告诉别人,靠自己一个人去坚持,也是低效的。从亲密的、同频的朋友那里获取支持和激励,可以极大地增强我们的动力。

找到几位跟你志同道合、能够聊到一起的朋友,拉一个群,每个人定下一个简单的、想去改变和做到的习惯,然后定期在群里互相交流、打气、监督。没有做到的人,就发红包或者请其他人吃饭。

进一步,你们还可以在群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成长,让每个人清晰地看到其他人的进步,从而形成持续性的动力。

如果你没有类似这样的朋友,那么加入一个线上或线下的社群,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可以报名参加一些小一点的、紧密一点的团体,通过培养团体间的联系紧密度,来让你把培养习惯这件事放到更高的优先级上。

这就是一个支持部落。它可以成为你不断汲取力量和信心的不竭来源。

5. 不要重复过去的失败

许多人总会把失败的我跟未来的我区分开,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失败的我,为自己的失败找种种理由……目的无非是说服自己:失败不是常态,我这次一定能够成功。

这其实是一种认知的误区,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实际上,并不存在失败的我和未来的我的区别,所有的我都是同一个我,都是当下的我。我所做出的选择、采取的行动,也都是当下的我能够做出的最好的行动。一切的结果都必须也只能由同一个我来负责,这个我当然还是当下的我。

因此,过去失败了,那只能说明两件事情:要么,我设定的目标不够合理,跟我的生活和行为模式格格不入;要么,我采取的方式是有问题的,它也许过于低效,也许缺乏反馈,也许过于复杂,使得我难以持续践行下去。

所以,不要重复设定同样的目标,这只会让你使用相同的路径,相同的生活方式,迎来相同的结果。

你要做的,是先去复盘,问自己:为什么我的目标会失败?目标的设定是合理且必要的吗?我采取了哪些有效的行动?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行动是需要调整和改进的?

基于复盘的结果,你再去调整新的目标,把已经被验证有效的行动保留下来,去改进那些无效的、遇到问题的行动,让自己用新的方式,去达到新的结果。

不要重复过去的失败,你要做的,是从失败中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性格、喜好、习惯、行为模式,理解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方式,有什么样的需求,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行动。把过去的失败,变成自己升级的技能点。

丁俊贵

2024年5月13日

0 阅读:0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