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堂主。
又见证历史了。
存款利率,正式进入“1”字头时代。
7月25日,六大国有行相继官宣全面下调存款利率。
三个月、半年、一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分别为1.05%、1.25%、1.35%;
两年、三年、五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调20个基点,分别为1.45%、1.75%、1.8%。
五年整存整取,也就1.8%。
就这样的存款利率,堂主我忽然想起自己的大A账户了。
虽然整体亏了二十多个点,但是今年的股息分红,也有近两个点。
这样看,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不过,今年开始股息分红也要被统计到个人所得税范畴了。
咱就是说,那亏了的二十个点,咋又不统计进去呢?
有点扯远了。
今天咱们来聊聊降低存款贷款利率这事,原因有哪些?
央行是想把存款,搬到哪里去?
现在的存款贷款利率不断下调,可我们的实际利率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高还是低呢?
降存款利率的直接原因,就是要呵护银行净息差。
在《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评分“警戒线”,是1.8%。
但是,这个经营警戒线的标准,在去年就已经突破了。
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1%,这是这么多年来首次跌了了2%。
本来以为够低了,然而去年2023年的时候,净息差下滑至1.69%,直接突破了1.8%的经营警戒线。
到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又降至1.54%的历史低位。
现在这个银行净息差,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银行靠什么盈利?三个字:存贷差。
而存贷差产生的净利息收入、除于全部生息资产,得到的就是净息差。
那么现在银行的净息差,具体是多少?
我去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查看了相关数据,
截止2024年一季度末,
国有大行净息差和外资银行一样,都是1.47%
股份制行净息差,则是1.62%
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是1.45%和1.72%。
只有民营银行的净息差,在1.8%的警戒线之上,达到4.32%。
为什么民营银行净息差要远高于传统商业银行呢?
原因是客户定位不同。
民营银行客群主要是长尾小微客户,其客户也是传统商业银行所覆盖不了的用户画像。
比如,民营银行在下沉市场发力很大。
因此贷款利率水平普遍偏高,所以净息差高就说得通了。
现在民营银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头尾分化,非常明显。
民营银行的两个大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这哥俩加起来的资产,就是民营银行的半壁江山了。
当然,也拿走了行业收入的大头。
比如在营收方面,剔除未发布财报的江西裕民银行,18家民营银行2023年共实现营收约912亿元。
其中,
微众银行实现393.61亿元的营收,占比为43%。
网商银行的营收,则为187.43亿元,占比为20%。
所以你看,这两大哥加起来,营收占比超过63%。
民营银行是2014年开始的,至今已经有10年了,
主要是与现有商业银行实现互补发展。
比如,微众银行主打的是微粒贷和微业贷。
网商银行则是支持小微企业及个体户上。
新网银行主攻的是零售贷款业务模式
中关村银行对标的是硅谷银行,为科技创业提供金融服务。
苏商银行是江苏省首家数字银行,定位是“科技驱动的O2O银行”。
不过,这不是本期的内容,就简单聊到这。
下降存款利息更重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存款搬家。
那么要把存款搬到哪里去呢?
1,把存款赶出来消费
2,把存款赶到楼市里
3,把存款赶到资本市场
最近还发生了一个大事,就是央妈下调了市场贷款利率。
7月22日,宣布LPR降息10个基点,1年期和5年期的LPR分别降到3.35%和3.85%,
紧接着将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8%调整为1.7%。
7月25日,央行又将中期借贷便利(MLF)下调20个基点,中标利率为2.30%。
从货币政策框架来看,天风证券认为这次货币政策框架改革的核心,主要是淡化MLF利率,把多个政策工具利率缩减为一个短期政策利率。
从目的来看,则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刺激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
的确,这几年的贷款利率,已经是一降再降了。
你看五年期的LPR,也就是房贷为例,现在都降到3.85%了。
现在不管是借钱买房,也是借钱做其他事情,比如开公司,
在资金方的利率上,的确是比之前低上许多的。
可似乎,就是刺激不起来。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都说现在贷款利率很低,那么我们的实际利率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2023年11月,财新杂志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减去同期CPI,去测算中国的实际利率。
得到实际利率为3%,是2021年2月以来的新高。
同时,财新测算了同样时间段美国的实际利率。
2023年11月美国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为5.33%,减去11月CPI3.1%的同比涨幅后,得出美国实际利率为2.23%。
所以在2023年11月,我们的实际利率,是比美国要高的。
按照财新的思路,我又去测算了上个月(2024年6月)中美两国的实际利率。
得出我们的实际利率是2.3%,美国的是在2.25-2.5%之间。
这样看,2024年6月是差不多的。
一个是名义利率低,通胀也低。
一个是名义利率高,通胀也高。
所以得出的实际利率,大致是一样的,
不过,放在具体的微观体感上,差距就相当大了。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某个人有一笔钱,可以拿去A、B两个地方做存款。
这两个地方的实际利率都一样,比如都是2.3%
但是,A的存款利率是不到两个点,B的存款利率去到四个点、五个点,
请问,这个人会作何选择?
当然,关于测算实际利率的方式,有好几种。
比如用国债收益率和CPI来做计算的,也有用贷款利率和CPI来计算的。
华泰证劵用1年期LPR,减去GDP平减指数,得到的实际利率,则更高,去到了4%以上了。
一看这4%的实际利率,确实有点吓人了。
我个人是倾向于财新的测算,用中期借贷利率减去同期CPI,更符合实际情况。
可管怎么说,我们的实际利率,确实是偏高的。
实际利率偏高的风险,一来社会对未来物价水平的预期,有所降低。
2024年4月30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公布了两组数据。
一组是城镇储户的调查指数。
2024年一季度,我国的物价预期指数为56.1%,较去年四季度下滑3.1个百分点,是近15年来的最低水平。
另一组是5000户企业家的调查。
2024年一季度,盈利指数已经降到47.6%,也是新低。
二是会加重各部门的债务负担。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显示:
一季度末,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水平,为294.8%
要知道这个数据在2021年四季度末的时候,是262.8%。
也就是说,这三年来的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水平,是持续攀升的。
实体利率偏高,会抑制投资消费的修复,妨碍了潜在的经济增长。
所以为了降低实际利率,接下来政策利率大概率还是有下探的空间,包括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拿这个房贷来说,我之前就在B站发过动态,说商贷利率是有望进入“2”字头的。
现在看来,是越来越接近了。
为什么要跟大家聊实际利率呢?
现在货币政策效果如何呢?咱也不敢说不好,只能说“不及预期”,也许原因就在于实际利率。
德邦证券认为,过去两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中不乏降息降准,然而总需求仍然偏弱,其核心矛盾或就在于通胀水平下降幅度超过了降息幅度,以致于名义利率趋降但实际利率反升。
而货币政策有效与否,核心在于是否推动实际利率变化。
如果实际利率没有变,就会出现“宽货币”难以导向“宽信用”结果。
在凯恩斯的论述和IS—LM模型中,利率下降有助于刺激总产出增加。
可是这个利率变量,是考虑了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影响的。
也就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
讲了那么多,其实想说的是,虽然存款贷款利率都创下新低,但实际利率却一直偏高。
这又带来了更重要影响:“预期”二字。
你说物价指数为啥一直处于“待通胀”?
不是不想消费,而是“预期”的信心不足。
至于怎么提振消费信心,也从工具箱里掏出了不少工具,比如发文发券之类的。
可最直接的,是提高收入。
因为老百姓的感受,往往也是最直接的。
当然了,这是内部的,外部的有美联储的降息预期。
也许,当内部降息效果不大时,便要看外部降息的效果了。
我是堂主,希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