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国政
编辑|郑 文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中国市场是‘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法则。因此,我们要快速判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此展示企业价值和品牌价值。”
“日产汽车如何利用积累的电动汽车经验,与合作伙伴东风汽车一起推进电驱化事业的发展,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与价值,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2022年5月9日下午,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在接受帮宁工作室创始人葛帮宁专访时如是说。他们一端在日本横滨,另一端在中国北京,通过视频连线和同声翻译。
那次专访持续一小时,是葛帮宁采写新书《日产在中国》的一环。
2023年12月,时逢日产汽车成立90年,这本《日产在中国》由东方出版社付梓出版,成为该社“风月同天——中日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纪实丛书”之一。东方出版社隶属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后者直属于人民出版社。
新书共6章,各章名分别为“一个新的开始”“中国破茧(1990-1999年)”“史无前例的合资”“学习与融合”“不止中国”“激荡新十年”。包括序和后记,全书共200页,约12.4万字,记录了日产汽车从1933年12月成立,到1973年开始进入中国,到1993年合资成立郑州日产,到2003年与东风公司全面合资成立东风有限,再到2021年底发布“2030愿景”誓言扎根中国的发展历程。
该书是关于日本企业在中国发展的综述历史类作品,是反映中日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表著作之一,是一本受到中日相关公司认可授权的企业传记。
这本书采写于特殊时期。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参观日产汽车座间工厂44周年,以及日产汽车与东风公司签署50年长期全面合作协议20年。
以此为背景,葛帮宁从2021年开始采写新书。在近一年时间里,她冒着新冠疫情的风险,辗转于北京、武汉、广州等地,查找各种资料,并从中国到日本,线上线下寻访多名关键人物,请他们回忆、讲述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了自己亲历东风公司与日产汽车合资谈判前后全过程,讲述了当初国务院领导对东风公司合资大重组大支持,并针对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
新书在最后写道:苗圩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表示,中日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和重要近邻,两国经济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回顾50年来两国汽车企业的合作,我们深深感受到合作的重要。” 苗圩说,“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两国企业是如此,两个国家也应该如此。”
东风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接受了采访,他的职业生涯与德系、日系和法系企业均有过密切交集,认为日系企业做事更刻苦,尤其是前期调研和规划非常严谨。书中记录了他观察东风有限后的3点启示:一是体系管理能力较强,二是经营质量较好,三是有很好的团队文化。
竺延风为该书撰写序,内田诚撰写后记。这位与中国颇有渊源的日本汽车企业掌门人写道:艰苦奋斗的经历,成就了日产汽车和中国合作伙伴东风公司之间的良好关系,实现了合资企业(东风有限)的快速成长,也实现了股东双方的共同成长。本书所讲述的故事及呈现的谈话内容,不仅对日产汽车,甚至对日本在中国的相关事业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为撰写该书,葛帮宁通过视频等各种方式,采访了时任日产汽车首席运营官古普塔,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以及曾负责在华业务的中村克己、中村公泰、志贺俊之、茂野富平、西林隆、木俣秀树、铃木昭寿等,并参考了此前采写的关润等人的报道。他们既是日产汽车在华发展历程的开拓者,也是其在华业务重大变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接力者。
中方方面,现任中国一汽副总经理雷平,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东风有限执行副总裁陈昊等人接受采访。
以上人物的经历、观点,都记录在新书中。
采写中,在东风公司相关部门及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助下,葛帮宁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并向多人交叉求证,在书中还原了一些历史事实,廓清了一些历史迷雾。书中还收集了一些历史照片。
这些让新书具有独特而权威的史料价值。
《日产在中国》是葛帮宁撰写的第10本汽车专著。此前,她陆续撰写了《拓荒》《红旗》《东风》《解放:中国第一个汽车品牌的前世今生》《新征途:解放研发70年》《C-NCAP15年:汽车安全的中国实践》《至精至善:探寻一汽-大众工匠成长密码》《我们一路走来:中国汽研55年》和《大国动力:锡柴80年》。
这些汽车专著不仅记录了中国汽车工业从零起步、从小到大的点滴,为中国汽车工业留下一份历史底稿,而且激励无数人投身汽车强国建设。
今年11月,这批汽车丛书获中国传媒大学2023十大口述历史项目奖。应该校之邀,葛帮宁向来自海内外的口述历史专家及爱好者,分享了采写汽车历史书籍及报道的经历和感悟。
附:《日产在中国》各章开篇图